APP下载

框式介词的结构形式及推导机制

2020-12-22孙文统

关键词:句法介词短语

孙文统

(河南大学 外语学院,河南 开封475001;郑州商学院 外语学院,河南 郑州451200)

框式介词(circum-position)是现代汉语中一种较为常见的介词类型,其基本结构形式为:“前置词+被支配项+后置词”。如:

(1)赵玉林坐在桌子上,噙着他的短烟袋。(周立波《暴风骤雨》)

(2)屋中布置得挺简单,除了靠墙的一张长沙发外,别的桌椅凳子都是竹子做的。(老舍《老舍文集》)

在例(1)和例(2)中,“在……上”和“除了……外”为框式介词。其中,“在”和“除了”为前置词(preposition),“上”和“外”为后置词(postposition)。“桌子”和“靠墙的一张张沙发”为被支配项,位于整个结构的中间,受到前置词和后置词的共同支配。作为一种介词类型,框式介词在本质上是介词性的,其主要功能在于标记句子中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为句中谓词介引间接论元。

在语言类型学中,框式介词并不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语言现象,在不同的语言中往往体现出较为显著的参数差异。Greenberg最早在自然语言中注意到这种结构类型,最初称其为“环缀(circumfix)”,后来将其称为“框式介词(circum-position)”[1]。国内最先引入“框式介词”这一概念的学者是刘丹青,他在具体定义此类介词类型的基础上,根据句法语义特征将汉语中的框式介词进行了较为科学的分类[2]。此后,国内语法学界尝试从句法分布、语义特征、隐现规律等方面对此类介词类型进行详细的描写与分析。但总体来看,目前学界对于此类结构的研究还不够系统深入,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一些零散的个案研究之中。

有鉴于此,本文在确定汉语框式介词的范围及其分类的基础上,对此类介词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进行详细的描写与分析。在形式句法学的理论框架下,对汉语框式介词的内部结构以及推导过程进行明晰的刻画,并对此类介词结构的形成动因提供一个科学的理论解释。

一、以往的研究以及存在的问题

自从刘丹青引入框式介词这一概念以来,国内语法学界围绕此类介词结构的句法分布、语义特征、结构分类、隐现规律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刘丹青对汉语框式介词的句法特征、语义表达、存在动因、类型学意义等方面做出了初步的探讨[3]。王世群从句法语义、前后项隐现、历时来源、语言类型等方面对汉语框式介词做出了较为深入全面的分析[4]。王磊、辛明从结构主义的的角度探索了现代汉语框式介词的句法辖域问题[5]。王磊则深入讨论了汉语框式介词中前置词与后置词隐现的制约因素[6]。张云峰从构成类型、功能分布与运用特点研究了汉语比况类框式介词及其概念叠加[7]。刘顺、刘志远以句法分布为基础,分析了关涉类框式介词的句法制约条件[8]。此外,曹志希、杨烈祥,李红梅、曹志希则将框式介词视为一个整体,研究了汉语方所类框式介词在句子中的推导过程[9-10]。

通过对框式介词的研究情况进行简要的回顾,可以发现:尽管学界前修时贤围绕着汉语框式介词的句法分布、语义特征、隐现规律、制约因素等方面已经做出了一定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第一,现有的研究主要将框式介词作为一个整体,在描写的层面上对其句法分布以及语义特征进行分析,较少关注其内部结构;第二,虽然学界普遍认为汉语框式介词属于句法现象而不是词法现象,从句法角度关注其结构类型并详细刻画其生成机制的研究却鲜有学者触及;第三,当前关于汉语框式介词的研究从总体来看仍然停留在分类描写的阶段,缺乏形式化的手段去明晰地揭示此类介词类型的结构形式、生成机制与形成动因。

二、框式介词的句法语义特征

(一)框式介词的范围及其分类

上文指出,汉语框式介词的基本结构形式为“前置词+被支配项+后置词”。出现在下列例句中的介词形式均为框式介词:

(3)就在这片刻沉默里,许多感想,许多回忆,在我心里浮了起来。(何其芳《树阴下的默想》)

(4)流水在上弦月清淡的月光下,闪动着细碎的银鳞。(古龙《陆小凤传奇》)

(5)这个春天,对我来说显然是具有几年意义的。(卞庆奎《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6)魏大嫂跟丈夫一样,是个实心眼的人,真的跟两个女儿忙活包饺子。(李克异《历史的回声》)

(7)我们来得及在他出发之前,赶到他那里。(柯南道尔《最后致意》)

(8)奥尼尔有几个剧本是在战后甚至在他去世后首次上演的。(董顶山《战后四十年来的美国剧作家》)

例(3)和例(4)中的框式介词“在……里”和“在……下”由介词“在”和单音节方位词“里”和“下”构成。这种框式介词属于时空类框式介词,主要用来标记处所、方向、经由、时间等语义角色。这类框式介词还包括“在……前/后/内/中/之间”“沿着……上”“从……后”“到……止”“从……起”等等。

例(5)和例(6)中的框式介词“对……来说”和“跟……一样”属于非时空类的框式介词,主要标记排除、关涉、依据、比较、目的等语义角色,较为常见的有“除……之外”“对……来说”“依照……来看”“跟……似的/一样”“为……起见”等等。

例(7)和例(8)中的框式介词较为特殊,这类框式介词主要用来表达时间关系,但其介引的对象是一个时态小句。此类框式介词较为常见的有表示时间关系的“在……前”和“在……后”,以及表示终点和源点语义的“到……止”和“从……起”等等。

从例(3)至例(8)可以看出,汉语框式介词的前置词为较为典型的介词成分,如“在”“从”“对”等,后置词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多为单音节方位词,如“上”“下”“前”“后”等,其前面可以加上“之”或“以”,第二类后置词多为与前置词有语义交叉的双音节成分,比如“起见”“之外”“一样”等。根据其语义表达和介引对象的不同,可以将汉语框式介词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表达时空语义关系的框式介词,其介引对象为名词性成分;第二类为表达非时空语义关系的框式介词,其介引对象亦为名词性成分;第三类为表达时间语义关系的框式介词,其介引对象为时态小句。

(二)框式介词的句法语义特征

由于框式介词在本质上属于介词的范畴,它们具有普通介词所具备的句法语义特征。作为一种介词结构,其最主要的句法功能是用作状语成分。第一类表示时空关系的框式介词的句法功能最为活跃,可以在句子中做状语、定语等成分。在做状语时,其结构位置比较灵活,可以自由地出现在句首、谓语动词前等句法位置。如下例所示:

(9)有时在公园里遇着了雨,长安撑起了伞,世舫为她擎着。(张爱玲《金锁记》)

(10)又过了四五天,这点事还在我心中悬着。(老舍《黑白李》)

(11)郭寿年有一次在抽屉里的银毫铜板上做了记号,假意外出一转,回来查看,竟不见了一大半。(欧阳山《三家巷》)

在例(9)和例(10)中,时空类框式介词分别位于句首和谓语动词之前,在句子中作状语成分。例(11)中的框式介词作定语,修饰其后的名词性中心语。在此类框式介词中,前置词和后置词共同为其介引对象指派结构格,并赋予其语义角色,因此被介引的成分所具备的语义特征是两种语义角色的叠加。

第二类非时空类框式介词的句法功能不如第一类框式介词活跃,在句中经常用做状语,位于句首或者句末修饰整个句子,也可以位于动词或形容词前,偶尔也可以作为定语修饰其后的名词性中心语,但不能作为动词的补语成分。请看下列例句:

(12)跟小说家一样,他也是个勤奋的老人。(王琴兰《海豚牌软糖》)

(13)有好几回他跟我一起站在缸子前头,就跟我们今天一样。(巴金《憩园》)

(14)他说出话来,就跟妈妈一样可爱。(李满天《水归大海》)

(15)等长大了,我也戴上这么颗红星,跟你一样当个红军!(王愿坚、陆柱国《闪闪的红星》)

(16)我们都是跟你一样的人,劳苦人。(白桦《今夜星光灿烂》)

(17)a.那天下雨,你打街上回来,我说你怎么淋得跟幺鸡似的!(赵连甲、么树森《我的忏悔》)

b.*那天下雨,你打街上回来,我说你怎么淋跟幺鸡似的!(*表示此句不符合语法规范)

在例句(12)至(16)中,框式介词“跟……一样/似的”可以作状语修饰句子、形容词和谓语动词,也可以作为定语修饰其后的名词性成分。例句(17)说明此类框式介词不能直接充当动词的补语成分。在语义上,此类框式介词的前置词和后置词之间的语义关系较为复杂,体现出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性特征。比如在表示比况语义的框式介词“跟……一样/似的”中,前置词可以自由隐现,而后置词不能省略,比如以下表达:

(18)a.跟妈妈一样=妈妈一样≠跟妈妈

b.跟妈妈似的=妈妈似的≠跟妈妈

表示依据和关涉语义的框式介词“依照……来看”和“对……来说”的情况则与之相反,一般来讲,其后置词可以隐去,只保留前置词:

(19)a.依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依照目前的情况=?目前的情况来看

b.对整个社会来说=对整个社会=?整个社会来说

而表示排除和目的语义的框式介词中的前后项可以在保持原意的情况下自由隐现,比如以下表达:

(20)a.除了这件事之外=除了这件事=这件事之外

b.为了安全起见=为了安全=安全起见

例(18)至例(20)中的语言事实说明了第二类框式介词在语义表达方面的特征:前置词和后置词之间的语义关系较为复杂,有的框式介词中的前置词可以自由隐现,而有的框式介词中的后置词可以自由隐现。

第三类表示时间关系的框式介词在句法功能上最为受限,其主要句法功能在于介引时态小句,一般作为状语修饰主句或是作为定语修饰名词性中心语:

(21)他希望老人能有一个暗示,在他离开之前,老人会不会有所表示呢?(李佩甫《羊的门》)

(22)在他去世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有一位年过半百的婆婆,受全村的委托坐了三天的汽车专程从山区赶到武汉。(曾卓《读<小屋和最后一批送行者>》)

在此类框式介词中,后置词是整个结构的语义中心,不能省略。前置词可以自由隐现:

(23)a.在他离开之前=他离开之前≠在他离开

b.在他去世后=他去世后≠在他去世

因此,此类框式介词在句法功能上与时态分句类似,可以作为从句修饰主句或是名词性结构。在其结构内部,后置词是整个结构的语义中心。

三、框式介词的结构形式及推导机制

第一类框式介词中的前置词和后置词共同为其介引对象指派语义角色,并授予其结构格。以“在桌子上”为例,前置词“在”和后置词“上”共同授予名词性成分“桌子”结构格并为其指派语义角色。将单音节方位词“上”分析为与“在”平行的介词性成分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第一,经单音节方位词如“上”“下”“里”等构成的方位短语如“桌子上”“凳子下”“家里”等只能充当方位主语或定语,而不能用作施事主语。也就是说,此类单音节方位词只能指派“方位”“经由”“源点”“终到”等外围性语义角色,而不能指派“施事”“受事”“与事”等主要语义角色,这一方面与介词的功能类似。

第二,单音节方位词和与其对应的双音节普通名词在句法分布方面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从而不宜将其视为普通名词,比如:

(24)a.桌子上面=桌子的上面桌子上≠?桌子的上

b.屋子里面=屋子的里面

屋子里≠?屋子的里

第三,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来看,自然语言中确实存在着前置词与后置词共同向介引成分授格并指派语义角色的情况,比如说荷兰语中存在着以下结构[11]:

(25)Ek loop in die kamer in.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走进房间”。“Ek”和“loop”分别表示“我”和“走”,“in die kamer in”为框式介词,意思是“在房间”。介词“in”同时出现在名词短语“die kamer”的之前和之后,为其授格并指派语义角色。

基于上述的分析,我们把第一类框式介词分析为一个功能性投射pP 与词汇性介词短语PP 套嵌的结构,整个结构为一轻介词投射pP,如图1所示:

图1 第一类框式介词结构及推导示意图

这类框式介词的结构模式为:词汇性较强的介词短语PP套嵌在功能性投射pP之下,前置词和后置词分别位于中心语p和P之下。名词短语NP作为P 宾语进入句法推导。这是由于和前置词“在”相比,后置词“上”语法化的程度较弱,仍保留着一定的名词性特征。比如汉语中存在“在上”“在下”“在前”“在后”等表达。该类框式介词结构的推导过程为:词汇项目{在,桌子,上}按照左向合并的方式进入句法推导[12],其中名词短语“桌子”与“上”最先合并,形成介词短语PP,这一过程伴随着语义角色和结构格的指派[13]。随后,整个结构再次与“在”进行左向合并,形成完整的pP 投射。NP短语随后提升移位至PP投射的标识语位置,并在此位置与“在”进行结构格的指派和语义特征的核查过程。整个结构的形成动因在于名词短语NP在形式和语义方面特征核查的需要[14]。

第二类框式介词在前置词与后置词的隐现特征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表达比况语义的框式介词允许其前置词自由隐现,表达排除和目的语义的框式介词允许其前置词和后置词进行自由隐现,而表示依据和关涉语义的框式介词一般只能隐去其后置词。我们认为,表示比况、排除和目的等语义的框式介词可以被分析为与第一类框式介词相类似的结构,整个结构为一轻介词投射pP,其中的两个中心语分别容纳前置词和后置词成分,而表示依据和关涉的框式介词在结构上更类似于一个介词短语加上动词短语VP的结构,比如:

(26)a.依照目前的情况来看

b.依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件事

c.依照目前的情况来分析这件事

在例(26)中,a项为框式介词,b项说明其后置词可以带宾语,而c项把后置词更换为动词性较强的双音节动词“分析”,整个结构为介词结构加上一个动词短语。b 项与c 项的平行性说明可以把表达“依据”和“关涉”语义的框式介词分析为一个介词结构加上动词短语的结构。第二类框式介词的结构形式如图2所示:

图2 第二类框式介词结构及推导示意图

在图2中,左图为表达比况、排除、目的等语义的框式介词的内部结构,右图为表达“根据”和“关涉”语义的框式介词的内部结构。左图所示的结构在推导过程方面与第一类框式介词类似,整个结构的词汇项目以左向合并的方式进行句法推导,名词短语经过提升移位、语迹删略等方式生成其线性表达式,结构生成的动因是满足NP在形式和语义方面特征核查的需要[15]。右图所示的框式介词结构处于轻动词vP 的支配之下,其后置词被分析为V,前置词和被支配项作为介词短语PP 左向附加于动词短语VP 的中间投射。其生成动因在于满足语义表达精确化的需要。

由于第三类框式介词主要介引时态小句,其主要功能与CP投射一致,因此可以将其分析为CP投射,整个结构可以表示如下:

图3 第三类框式介词结构及推导示意图

在此类框式介词结构中,前置词位于功能性中心语C之下,旨在介引时态小句,后置词作为动词的补语进入句法推导。整个推导过程仍然按照左向合并的方式将词汇项目{在,他,离开,之后,C,T,v}依次进行合并,直至生成完整的CP 结构。此类框式结构的生成动因也是为了满足语义表达精确化的需要。

结语

作为汉语中一种较为特殊的介词类型,框式介词具有其自身独特的句法语义特征。本文在全面分析汉语语料的基础上,根据句法和语义特征将汉语框式介词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并详细刻画了其结构形式和推导机制。种种事实表明,汉语框式介词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表示时空、非时空和时间等语义关系,前两类主要介引名词性成分,第三类介引时态小句。左向合并与提升移位是生成此类结构类型的句法手段,形式和语义方面的特征核查及表义的精确性需要是此类介词类型形成的内在动因。

猜你喜欢

句法介词短语
句法与句意(外一篇)
介词和介词短语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句法二题
介词不能这样用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看图填写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