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吊训练在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2020-12-22江苏省工人汤山疗养院211131王春志
江苏省工人汤山疗养院(211131)王春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偏瘫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1例,女59例,年龄55~75岁,平均(61.72±11.37)岁。纳入研究标准:①患者知情同意;②首次发病,按医嘱接受康复锻炼;③站位平衡测评1级者。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者;②伴有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者;③伴有听力、视力、认知功能障碍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基础之上给予悬吊训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病因等一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康复治疗方案均由已取得康复治疗师资格证医师制定。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基础上采取悬吊训练,具体内容如下:①全组采用悬吊康复诊疗系统(翔宇医疗,型号:XY-SET-IID)进行悬吊训练。②仰卧位抬升骨盆。患者平躺于康复诊疗床上,取仰卧位,双臂平放于身体两侧,将弹力宽带从患者腰部穿过,抬升起腰部使腰部离诊疗床1公分左右,指导患者缓慢抬起骨盆保持10秒,再放下,反复6次。③患侧骨盆上抬。协助患者由仰卧位变换为患侧卧位,双腿合拢,抬起骨盆保持10秒,反复6次。④患侧踝关节上抬。取健侧卧位,非弹力吊带穿过患肢脚踝,抬高患侧下肢与健侧下肢成30°~60°,每组30秒,间隙休息15秒,共计6组。⑤俯卧位骨盆上抬。协助患者变换为俯卧位,将弹力带从患者胸部穿过,腹部放置弹力窄带,指导患者屈髋上抬,躯干尽量伸直,保持15秒,再放下,反复6次。⑥跪位前伸。患者跪于康复诊疗床上,双手伸直支撑起身体,将弹力宽带放置于骼前上棘处,指导患者将身体尽量向前倾,肩关节屈成90°时,一只手支撑起整个身体,另外一只手抬起坚持15秒,间隙休息10秒,共计6组。康复治疗师按上述悬吊训练方案依次进行训练,每个项目共计6组,每日1次,1个疗程为14天,训练强度或时间可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整个康复训练过程结束后对患侧肢体施以小高频轻拍动作,以放松肌肉。
附表 治疗4周时两组Brunnstrom分级比较[n(%)]
1.3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 比较两组治疗4周时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采用Brunnstrom分级标准[1]。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Brunnstrom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观察组Brunnstrom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
3 讨论
偏瘫患者由于上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导致生活困难,无法自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训练无疑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但是传统康复训练耗时费力,疗效也不尽相同,甚至错过最佳康复时机。本研究中,通过悬吊训练对偏瘫患者实施康复锻炼,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与胡正永等[2]研究结果一致。笔者分析,悬吊训练给予患者助力,供给患者支撑点,以帮助患者完成姿势平衡,稳定肌力,进而促进神经肌肉控制能力达到最佳状态。
目前悬吊训练在骨折病人、疼痛患者、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等的临床康复中应用已经较为广泛,相比于传统体能训练它能够促进肌肉全面发展,是一项比较全面、系统、专项的康复训练方法[3]。本研究通过悬吊训练上抬骨盆时,达到肌肉等长收缩,以此激活患者的深层稳定肌,增强核心肌肉力量。患侧踝关节上抬时,悬吊训练能够稳定躯干,保持身体平衡,有效增加屈髋能力,使得下肢训练效果达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