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助力脱贫攻坚成效和经验
2020-12-22孙启祥
孙启祥
(中阳县水利局)
1 基本情况
中阳县位于山西省中西部的吕梁山中段,辖5镇2 乡87个行政村311个自然村,总人口15.5万,其中农业人口9.8万。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长期落后,属国家吕梁山集中连片贫困县之一。2017年8月,确定中阳为当年脱贫县;2018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正式退出贫困县行列。“十三五”期间,为了脱贫攻坚,水利部门的主要任务是保障贫困区域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巩固提升。我们在省、市两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水利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始终把县域的农村饮水安全,作为脱贫摘帽“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目标中的重要事项,坚持问题导向,下足“绣花”功夫,狠抓具体措施落实,使全县农村饮水安全水平有了明显提升。经省水利厅核查评价,达标率为99%。
2 农村饮水安全助力脱贫攻坚成效
据调查统计,中阳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行政村37个,贫困户7 809户,贫困人口20 513人。在解决农村饮水问题上,已建各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95处,其中联村集中供水工程11处,单村提水工程168处,引水工程76处,蓄水工程40处。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四项指标”全部达标,达到了整体“脱贫摘帽”的要求,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均达95%以上。
近年来,我们把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作为脱贫攻坚任务的重中之重,紧紧抓住不放,下大力气强力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使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及贫困人口全部吃上了安全水、放心水,而且使全县的农村饮水安全达到了整体提升要求。5 a 来,投入利用各类资金3 036.82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 150万元,市级配套资金95万元,县级统筹整合资金1 791.82万元,累计新建和维修各类农村饮水工程281处,旱井防护栏1 192处,旱井507眼。累计解决了87个行政村、277个自然村、13.7万口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涉及贫困户6 628户,共16 986人。同时,对全县311个自然村的供水水质全部进行了化验分析,对旱井水源及部分集中供水工程水源地投放了次氯酸钙消毒片。通过多措并举,竭力施为,为全面保障农村饮水安全达到脱贫摘帽四项标准做出了应有贡献。
3 主要做法和措施
2016年以来,我们按照中央及省市的有关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资金、技术,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助力脱贫攻坚。其主要做法与措施如下:
3.1 摸清家底,分类施治
保障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工作,是水利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我们把脱贫摘帽作为保障饮水安全提升工作水平的重大契机,开展了中阳县历史上覆盖群众范围最广、涵盖工程类别最全的农村饮水安全状况详查工作。组织县、乡水利部门的21名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了7个评估调查组,对照水质合格、水量充足、用水方便、水源保证四项指标,逐村逐户开展拉网式调查。并投资50万元,对全县所有农村饮水工程进行了水质检测,全面掌握了农村饮水安全状况。经调查评估,水质中微生物超标的自然村89个,供水量不达标的自然村60个,水源保证不达标的自然村7个,方便程度不达标的自然村2个。这些自然村,有的是单项不达标,有的是2 项以上不达标。为此,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户制宜,提出了两类解决方案:一是工程措施,新建饮水工程20处,实施维修工程119处,新建旱井200眼,维修改造旱井300眼,重点解决水源没保证、水量不达标、群众不方便的问题;二是物理化学措施,安装净化设施、建设健康水站10个,定期为3 000余眼旱井投放次氯酸钠消毒片,重点解决水质不达标的的问题。
3.2 集结力量,合力攻坚
因脱贫摘帽时间紧、任务重、要求严,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多、面广、线长,必须以非常之力行非常之举。为此,县委、县政府将农村饮水安全纳入全县12个脱贫攻坚专项加强组织协调,列入全县“十大行动、三大保障”整体组织推进,明确作战图、施工图、任务书、时间表,整合投入各类涉农资金1 719万元。水利部门巡回指导,乡村两级按图施工,县级领导包村亲临一线督战,全县上下以“白天都到一线干、晚上研究怎么办”的良好工作作风和状态,顺利完成了预定的农村饮水安全攻坚任务。
3.3 多方核查,层层把关
农村饮水安全具有反复性、动态性的特点,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安全不安全,让数据说话;满意不满意,让农民说话。为此,全县抽调了248名干部,每周5 天4 夜专职驻村,访民情,查民意,及时听取农民群众关于饮水安全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然后积极组织整改。在国家检查评估前夕,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将农村饮水安全作为全县“十六查、十六看”的重要内容之一,组织7个“三人小组”,挨村挨户“过筛子”。对于发现的问题,严格实行“帮扶干部入户检点、乡镇部门自查、三人小组核查、督查局抽查”的四级整改负责制,确保了农村饮水安全稳定达标。每处饮水工程、每眼旱井工程,都由县水质化验中心出具水质达标证明,为顺利通过有关方面验收提供了数据支撑。经国家检查评估反馈,中阳县脱贫攻坚综合满意率达95.95%。
3.4 创新机制,稳定提升
在开展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同时,就要谋划好工程的长效运行。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推进建立规范化管理体系。2019年,对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落实了“三个责任人”和“三项制度”,逐级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供水单位运行管理责任,确保每处工程都有人管。二是强力推进水费收缴。2019年底,我们组织召开了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推进会,明确农村供水工程水价制定和水费收缴时间表、路线图,以保障饮水工程运行管护经费来源,促进工程长效运行。三是加大财政资金补助力度。2019-2020年,县财政用于农村饮水安全维修养护的经费达402.52万元,重点解决了输配水管网及村内管网的老化等问题。四是强化运行机制。巩固提升水利脱贫成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了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期稳定发挥效益,县乡两级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应急方案》,成立了应急抗旱服务队,有效应对提水、引水工程突发故障和天旱旱井缺水导致的饮水问题。同时,水利局制定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县财政投入148万元,解决了公益性岗位248个(其中贫困户就业岗位176个)的薪金问题,真正实现了饮水工程处处有专人负责管理,做到了建得起、管得住、用得好。
4 结语
目前,中阳县的整体农村饮水安全已经达标。为进一步提高农村饮水条件和质量,持续巩固水利脱贫成果,下一步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提升。我们的初步规划是:按照“补短板、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十四五”期间,拟投资1.6亿元,实施集中联办农村饮水工程9处,其中城乡一体化工程1处,千吨万人工程4处,千人工程4处,覆盖人口10.94万人。主要任务:一是进行新水源工程建设,补足短板;二是划定重要水源地保护区,加强生态保护;三是加大净化消毒设施设备建设安装、输配水管网铺设或延伸、计量设施安装、规模化水厂等建设力度,全面提高供水水质、水量标准;四是修订完善农村供水各项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通过上述措施,让全县农民群众,真正长久吃上安全水、优质水、放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