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18 年大流感爆发传播的原因及启示

2020-12-22乔丽萍李佳祎

关键词:流感

乔丽萍,李佳祎

(山西大同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一直以来就是影响人类生存的大敌,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其深重的苦痛和损失。在遥远的古代,我们的先辈没有如今丰富的治疗经验和先进的医疗设备手段,所以当疾病来临时只能坐以待毙,但在医疗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传染性疾病却仍一度让我们束手无策。百年前,就有这样一场席卷世界的大流感,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作为历史研习者,我们将从历史的角度着重分析此次大流感爆发并迅速传播的社会原因,希望从中得到启示。

一、1918年大流感的概况

1918 年大流感是指1918—1919 年间爆发的全球性、流行性、病毒性感冒传染事件,也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瘟疫。由于西班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中立国,西班牙关于大流感的相关报道较多,并且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也患上了该流感,因此该流感也被称为西班牙大流感。1918 年大流感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段:一是初发期。发生于1918 年春季,此时的大流感与普通流感基本相同,已有死亡病例出现;二是高发期。是在1918年秋季,此时的死亡率急剧升高,人口大量死亡;三是消退期。是1919年冬季至1920年春季,此时的大流感渐渐趋于温和,死亡率下降。

关于1918 年大流感的起源地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大流感起源于亚洲,部分医学家和流行病学家认为1918年大流感起源于中国;另一种说法认为大流感起源于一个驻法英军营地,1916年那里爆发了一种被称为“化脓性支气管炎”的疾病,这种疾病的症状与1918年大流感症状很相似;而大多数学者则认为大流感起源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哈斯克尔县。科学家乔丹(Edwin Jordan)留意了1918年春季美国的流感,并得出结论:美国才是1918年大流感的发源地。同时,美国陆军病理学研究所的陶本伯格提取了1918 年流感病毒的样本并对病毒基因进行了测序,最终,他认为病毒是1917—1918年的冬季转移到人类身上的。本文的论述基于1918 年大流感最早起源于美国,并从美国扩散到全球这一说法。

1918 年大流感仅仅只是流感,但它症状多样,伤害巨大,传播范围广,致死率极高。

(一)1918年大流感的症状与特点

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包括甲、乙、丙三型。据血清学追溯,认为1918 年大流感是由猪型(Hsw1N1)流感病毒引起的[1]。但在当时,科学家们只是猜测1918 年大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理查德·肖普才发现了流感病因的关键线索。1918年大流感的症状有:头痛,全身疼痛,寒战,发烧,厌食,恶心或呕吐;鼻、咽、喉、气管部粘膜、眼结膜以及上呼吸道严重充血;身体虚弱,精神不振,甚至导致癔病,精神抑郁以及精神错乱等。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死亡率急剧升高。第一波流感袭来时,感染流感的人数较多,死亡人数却较少,致死率约为3%。而第二波大流感的致死率急剧升高。1918 年9月,一支3000多人的军队从格兰斯特军营出发前往汉考克军营,部队到达时2000人因流感入院,其死亡率已然逼近甚至可能超过全车人数的10%。[2]10 月4 日,格兰斯特军营单日死亡人数过百,几日后单日感染人数破千。此后其他军营的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也开始激增。

2.死者年龄较为集中。死亡高度集中于20—40岁的青壮年,这是与一般流感不同的反常现象。当病毒入侵时,人类体内本身的免疫系统就开始启动。第一道防线是唾液,这种防御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第二道防线则不同,被称为第二道防线的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它们会在整个呼吸道和肺部巡逻。当流感病毒引起肺部感染时,这些致命又猛烈的防御就开启了。病毒对肺部的侵染十分高效,因此免疫系统发动了大规模的应答来对抗,导致患者的肺部无法进行氧气交换,最终走向死亡。换句话说,真正导致患者死亡的并不是病毒本身,而是大规模的免疫应答①本身。此时,青年人较强的免疫系统不再是优势,反而成为威胁生命的武器。

3.死亡原因较为相似。流感与肺炎死亡人数占总死亡数的90%以上,其中具有严重中毒和紫绀的“流感肺炎”是主要死因。1918 年大流感第二波袭来时,据患者初期的症状来看似乎患的是普通感冒,病情迅速恶化为恶性肺炎。他们的颧骨上开始出现褐红色的斑点,随后出现发绀②现象,这种症状一直扩散至他们的整个面部。1918 年大流感患者的发绀现象尤为突出,他们的肤色变得特别深,致使无法辨别他们的人种,因此当时甚至有谣言称这根本不是流感而是黑死病。

(二)1918年大流感的危害

1918年大流感最早起源于美国堪萨斯州,此后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欧洲地区的大流感最早出现于布雷斯特,这是美军登陆的地点。此后大流感席卷了西班牙,葡萄牙,希腊,法国,德国,丹麦,荷兰,瑞典,印度以及中国等国家。对流感死亡人数的最保守的估计是2100万,但据现在的流行病学家估计,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5000万[3]人因大流感死亡,这个数字甚至可能高达一亿。1918年大流感在一年内杀死的人比中世纪黑死病③在一个世纪内杀死的人还多,24周内杀死的人比艾滋病在24年内杀死的人还多。[4(P6)这个数字令人震惊。

1918 年大流感对世界造成极大的影响,但是1918 年大流感并不为人所熟知。关于1918 年大流感的研究著作大多发表于20 世纪中后期,而且以医学类研究为主。

二、1918年大流感爆发及迅速传播的社会原因

1918年大流感是一次全球性的流感,它的爆发及迅速传播不仅有疾病本身的原因,更有着复杂多样的社会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持续与扩大使得大流感爆发并使其传播的势头更加猛烈。此后,随着士兵的不断运送,流感迅速扩散到世界各地。然而政府忙于应对战争,并未对流感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与此同时,由于医疗技术的局限与医疗资源的短缺,大流感没有被有效地遏制。而且,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与运用进一步推动了流感的传播。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扩大致使大流感的爆发及迅速传播

第一次世界大战无形之中成为了1918 年大流感爆发及迅速传播的主要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 年7 月—1918 年11 月,1917 年时,战争接近尾声,战争的主动权已经掌握在协约国手中。此前美国并未参战,但出于利益的考虑,1917年4月美国正式对德宣战。美国正式参战后,由于军事原因和天气原因,人口开始大量聚集,致使流感疯狂肆虐迅速传播。同时,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则将流感患者运送到世界各地,为大流感的迅速扩散提供了条件。

1.大量人口高密度聚集致使大流感呈爆炸式传播。一战的进一步扩大使得大量人口聚集在一起,并从多个方面影响着大流感的爆发及迅速传播。

首先,美国军营的人数大幅增加,使流感在军队中迅速传播。从威尔逊宣布美国参战开始,美国就进入了战争状态。在数月内,美国军营人数由战前的几万猛增到几百万,一大批兵站在数周内建立,每个兵站可容纳约5万人。在兵营建造完成之前,数十万的士兵就生活在这些临时建造的兵站(木板房和帐篷)之中。此后,当1918 年流感侵袭了一个又一个军营之后,联邦政府并未对军队采取有效的措施。相反政府将征召男性入伍的年龄范围从21—30 岁扩大到了18—45 岁,这一年龄范围在流感死亡人数中占比最大。与此同时,政府还继续向海外运送士兵。尽管美国陆军军医署长戈加斯多次劝告,政府仍然决定继续向海外输送大量美国士兵。9 月下旬,“海怪号”和其他运兵舰向欧洲输送了约10 万士兵,离港后的48 小时之内,被大流感击倒的士兵挤满了医务室,护士们也病倒了。

同时,政府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建设,使得后方人口大量聚集,并在社会中迅速传播。威尔逊在宣布美国正式参战之后,随即展开了一系列以战争为中心的军事建设。先后建立了食品管理署,燃料管理署以及监控整个经济的战争产业部。除此之外,威尔逊还建造了许多军事设施,每一个都配备数万名以上的士兵或水手。这些军事产业的建设使数十万劳工和在建的几百艘船只一同挤在全美的造船所,而人口的大量聚集则为大流感的迅速传播提供了“便利”。

最后,特殊气候是大流感爆发和传播的客观原因。1917 年与1918 年相交的那个冬天是美国历史上最寒冷的冬天之一。在一份军方报告中,部队勉强承认了未能提供冬衣乃至供暖的失误。[4](P17)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一种危险的现象发生——过度拥挤。士兵们开始违反军规,他们忽视了基于健康而制定的每个人的空间范围大小的规定,而选择了许多人在床上挤做一团或一群人围绕在火炉边取暖。在这种环境下,大规模的人群开始聚集在一起,城市人和农村人,军人和平民都开始接触,这也为流感的迅速传播提供了条件。3月4日,福斯顿军营的一个炊事兵在病号检阅时报告得了流感[4](P177)这也是首例感染1918 年大流感的病例,此后三周内有1000多人病重,几千人感染,但仅有38人死亡,这一死亡率虽然高于普通流感的死亡率,但并未引起军方和政府的重视。

2.众多人口的快速流动导致大流感急剧扩散。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为军队的大规模运送提供了条件,也成为了大流感迅速传播的客观条件。

轮船是一战期间运送士兵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1807年,富尔顿建造了轮船“克莱蒙特”号,并试航成功。此后,“克莱蒙特”号投入使用,至此,富尔顿被称为“轮船之父”。1814 年,英国人亨利·贝尔建造了“彗星号”客轮运送旅客,这是欧洲的第一艘客轮。1912年,丹麦的“杰兰加号”首次完成柴油机海轮的远洋航行。[5]至此,轮船成为了远洋航行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通过轮船向欧洲战场输送了大量的美国士兵。即使在大流感期间,运兵舰也从未停止向海外运送士兵。轮船多用于远洋航行,航行时间长,空间密闭性强。轮船的这些特性在大流感期间得到了充分的显现:1918 年9 月下旬,“海怪号”从美国出发向欧洲战场运送10 万名士兵,离港后的48 小时之内,被大流感击倒的士兵挤满了医务室。欧洲地区的大流感最早出现在布雷斯特,这正是美军登陆的地点。此后大流感席卷了欧洲,美洲,大洋洲,南亚,东亚等地区。

另一个运送士兵的重要交通工具则是火车。火车与轮船具有相似的特性,人群大量聚集且空间密闭性很强,这使得流感更易传播。

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为人类的出行提供了便利,但在大流感爆发之时,也错误地将流感携带者——人快速地运送到世界各地,错误地扩大了流感在世界各地的传播。

(二)医疗方面的局限未能遏止大流感的爆发及迅速传播 1920年,大流感开始向温和转变,但大流感仍然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被尊称为“美国现代医学之父”的韦尔奇曾心灰意冷地预言到:“我想这场流行病可能已经过去,而我们对这种疾病的控制并不比1889 年疾病流行时的人们熟练多少。这是个耻辱,却是事实。”[4](P478)正如韦尔奇所说,当时的医疗手段和医疗技术对于有效地治愈大流感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1.医疗技术的局限。大流感期间,科学家们和医生们采取了多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但是收效甚微。

首先,他们制备了肺炎免疫血清,这似乎有点效果。然而,血清的供应量严重短缺。因此,这一举措对抑制大流感的作用较小。

其次,在军队,士兵们的口鼻中被喷入消毒药水。士兵们必须用杀菌的漱口水每日漱口两次。这些举动很冒险,但仍然无法阻止死亡率的节节攀升。

此外,到1918 年10 月中旬,顶级科学家研制的疫苗已被广泛使用。几周内,军队发放了200万只这种疫苗。[4](P415)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疫苗的主要作用是预防人们感染由Ⅰ、Ⅱ型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然而此时流感已经侵袭了所有的军营,它的出现为时已晚,并且疫苗只针对军队发放,而不对民间发放。

综上表明,当时没有任何药物和疗法能减缓病毒感染。正如韦尔奇所说:这是耻辱,但却是事实。

2.医疗资源的短缺。医护人员和医疗资源的短缺未能控制大流感的传播。在1918 年大流感一波又一波地袭来时,人们正需要或急需要医生、护士和资源,三者缺一不可。1918年,美国国防委员会发起了医疗服务志愿者活动,意图网罗到那些能力出众但尚未被军方接收的医生。这场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搜寻到了72219 名医生。[6]但意图从中挑选出优秀医生的计划却因种种条件的限制而以失败告终。相较于医生而言,护士更为重要也更难寻找。护士人数本身较少,早先护理专业的女性拒绝大规模培训有实践经验却无正式训练的护士,与此同时,军队通过红十字会大规模的征调护士,这也导致了民间的护士大量短缺,无法满足需要。至于资源,在流感大爆发的时候,大量的患者同时涌入医院,药品、床位等医疗资源严重告急。

医学的作用在1918 年大流感中收效甚微。医疗技术的局限以及医护人员和资源的短缺未能遏制大流感的传播并减少病人的死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流感的进一步发展和传播。

(三)政府措施的不力未能遏制大流感的爆发及迅速传播

1918年大流感来袭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美国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是基于此前提下进行的。

1.政府忽视,延误时机。政府对大流感的忽视,延误了流感防控的最佳时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流感的传播与扩散。以费城和甘尼森小镇为例分析政府在大流感中起到的作用。1918年秋季,第二波大流感爆发初期,费城公共卫生部门主管克鲁森公然否认流感会对城市造成任何威胁,并未针对流感采取任何举措,甚至还举行了大型集会运动,从而使流感在费城迅速传播。而与费城截然相反的是甘尼森小镇,《甘尼森新闻》则向公众发出警告:“不能轻视这场疾病,他可不是开玩笑,而是一次可怕的灾难。”[7]因此,甘尼森小镇无一人死于流感。费城的做法是大流感期间多数城市所采取的,然而像甘尼森小镇这样的城市却寥寥无几,因此政府对大流感的忽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大流感的传播。

2.用人不当,举措失当。1917年美国正式参战后,威尔逊任命了一大批强硬分子进入政府掌管各个部门,而公共卫生部的部长布卢却是例外。他的领导能力并不出众,也从未在公共卫生方面表现出任何特殊才能或远见卓识。布卢清楚流感爆发的可能性却并未采取防治措施,且流感显露出致命性时,布卢也未下令收集相关信息及采取有效措施。此外,布卢还阻碍开展大流感的相关研究,1918年7 月,布卢拒绝了美国卫生实验室的主管麦科伊申请1万美元进行肺炎研究的请求。即使是在大流感第二波爆发时,布卢仍未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紧急情况。换句话说,布卢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大流感的传播。

3.公债运动,加速扩散。第二波大流感爆发初期,卫生部门就提出了避免大型集会的建议,但政府忽视了卫生部门的建议。1918年9月28日,费城举行了其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游行——自由公债运动,有数千人参加,旁观人数达几十万。集会结束后的72 小时内,全城31 家医院里的病床全部爆满,开始有患者死亡。[4](P259)此后,病情迅速加重并广泛蔓延。感染人数由原来的一天几百人增至成千上万人,死亡人数也由原来的一天一二人增至几百人。至此,流感与死亡开始在平民中迅速传播与蔓延。

4.隐瞒真相,引起恐慌。1918 年大流感爆发时,美国作为一战的参战国,为了防止流感影响军队士气并没有选择向公众宣告大流感的真实情况,而是选择了瞒报。《阿肯色公报宣称》:“西班牙流感就是普通的流行性感冒——一样常见的发热和寒战。”[8]当时的报纸反复出现:“如果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就没有恐慌的理由。”[9]事态却并未朝着政府期望的方向发展,随着患病人数和死亡人数的激增,人们的恐惧感越发强烈,引起社会恐慌。

三、1918年大流感的启示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1918 年大流感本为一次小型且可防控的天灾,但是却由于一战的扩大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使得流感迅速扩大;各国政府的预防不力和当时医疗技术及资源的局限,导致其迅速爆发为大规模、死伤惨重、对全世界造成极其恶劣影响的重大传染性疾病,给全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鉴古知今,在当今社会流感并未远离我们,而是时常出现。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科学的措施有效地应对流感的侵袭。

(一)加强监测检疫

1.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与检疫。建立和完善传染病监测网络,实施有效的防控措施。同时在国境的港口、机场等地设立卫生检疫机关,[10](P219)防止传染病在国际间的传播及蔓延。

2.针对特定人群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控制流感病毒的传播与扩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病原携带者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加强教育,定期检查。对接触者要采取检疫措施。[10](P220)易感人群则需要接种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采取口罩,手套等防护措施,减少与病原体的接触。

3.针对传播路径进行合理防控。具体措施是消毒和杀虫。消毒包括预防性消毒(饮水消毒,空气消毒等)和疫源地消毒(消灭病原体)。

(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疫苗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措施,但迄今为止,流感疫苗的效果不稳定,只能降低发病率,不能控制流行。针对病毒的抗原变异以及病毒在人体中所表现出的特性,进一步进行疫苗的研制与生产,扩大医疗科学的作用。医疗科学的发展有助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加大对医疗科学的投入,探究和破解医学的奥秘,从而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疗疾病。

(三)适时公布实情

1918年大流感爆发于时,美国身为一战的参战国,为了避免影响军队士气,政府选择隐瞒实情,强调这只是普通的流感无需恐惧。但随着患病人数和死亡人数激增,公众开始越发恐惧,引起社会恐慌。

相较之下,2003年“非典”的应对及时合理,有效地控制了病情的蔓延。中央政府第一时间成立了防止非典指挥部,指导病情防治工作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明确公布“非典”病情,对各单位、住宅区采取隔离措施;实行交通检疫管理,加强公共区域的消毒处理和卫生管理;集中资源救治病人等,从而有效的控制疫情的扩散。因此,当面临流感疫情时,政府应及时采取科学正确的措施加以应对,从而降低社会恐慌感。

(四)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1.普及公众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对传染病的预防有显著作用,通过大众媒体,专业讲座以及海报展览多种方式地宣传教育,从而使民众改变自身不良的卫生行为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与肠道传染病预防等。

2.增强人体免疫能力。加大对疫苗的宣传力度,并实行相关政策,确保民众接种常见传染病的疫苗,进而降低发病率。

3.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如与传染病病人以及病原携带者保持适当距离;注意个人卫生,掌握一定的预防知识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等。

1918年大流感距离我们已有百年,但它带给我们的启示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2003 年的“非典”病毒、2009 年的“H1N1”病毒以及2020 年的新冠疫情都告诉我们传染性疾病并没有彻底远离我们,相反它们一直都在。但这三次流感却都没有在全国大规模的传播,这表明此时的我们已具有一定能力来应对传染性疾病,同时我们也一直都在思考1918年大流感的爆发与传播所带给我们的东西。

注释:

①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理过程。这个过程是免疫系统各部分生理功能的综合体现,包括了抗原递呈、淋巴细胞活化、免疫分子形成及免疫效应发生等一系列的生理反应。

②发绀(cyanosis)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也可称紫绀。

③黑死病(Black Death 或Black Plague 医学称之bubonic Plague)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之一。起源于亚洲西南部,约在1340年代散布到欧洲,而“黑死病”之名是当时欧洲的称呼。

④自由公债运动,美国政府举行的计划销售几百万美元战争公债的大型自由公债游行。

猜你喜欢

流感
流感大作战
1918年大流感暴发后艺术流派是如何试图理解这个世界的
小心,流感来了
幼儿如何预防流感
又到降温季 养殖户要预防猪流感
流感将至 有效预防
打好流感保卫战
小心!流感来了
病毒来了
“流感”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