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昭君故事 弘扬和美文化
——兴山县昭君文化研究70年回顾
2020-12-22甘发根
甘发根
(三峡大学 昭君文化研究中心, 湖北 宜昌 443002)
伴随王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两千多年来,王昭君已经成为中国历史上关注度最高的历史人物之一,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以说无论是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文人墨客,还是商旅羁客、平民百姓都因她的经历而感动,都因她的事迹而牵动内心的情愫,从而形成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尤其是以昭君“和合”为代表的文化精髓已成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内容,形成了独特的昭君文化现象。2019年3月,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倾力打造的大型歌舞剧《昭君出塞》赴美演出,连演6场,场场爆满,获得巨大成功。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黄屏在致辞中说:“昭君故事彰显的民族大义与和平发展,千百年来在中国广受尊崇,今天,中美两国关系40年来取得的发展,受益于无数像昭君一样主张建立合作有识之士的努力,也希望更多的人能成为传递中美友谊的文化使者”①。昭君文化再一次走出国门,成为世界人民共有的精神财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昭君文化的研究从民间走向官方,从少数人的书斋研究逐步走向社会大众,研究队伍越来越庞大,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全面,受众对象也越来越广泛,研究的成果也越来越丰硕,也更接地气。昭君文化研究逐渐形成了以湖北兴山县、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主的两个研究中心。通过举办昭君艺术节和高层论坛等活动,兴山加强了与全国,特别是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研究会的互动与交流。兴山昭君文化研究借鉴和吸纳了全国的部分研究成果,同时,昭君故里的研究,对省外的昭君文化研究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经过认真梳理,笔者认为,兴山县昭君文化研究主要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
一、从建国初期到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是兴山县昭君文化民间传承时期
王昭君的故里是兴山县,正史典籍有明确记载的始于东汉文颖注《汉书》。此后,如范晔的《后汉书·南匈奴传》,北宋的地理志《太平寰宇记》、《舆地广记》,范成大的《吴船录》,清朝乾隆、同治、光绪版《兴山县志》等都有明确记载。昭君故里的人们代代相传地讲述着王昭君的故事,从来没有间断过。
主要特点:这一时期昭君文化以口头传讲传承方式为主。传讲的内容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关于王昭君家乡的历史古迹。主要讲述的是与王昭君出生、生活、进宫等生活场景有关的地名、风物、遗存等。如:“妃台山”“梳妆台”“昭君台”“大礼溪”“小礼溪”“珍珠潭”“平邑(揖)口”“泗湘(思乡)溪”“香溪口”等。这些在兴山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尽知的。清朝乾隆、光绪、同治版《兴山县志》把“妃台晓日”、“珠潭秋月”誉为兴山八景,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是口头传唱昭君故事。在三峡地区,尤其是在兴山、秭归、神农架、房县、保康、巴东等地区,民间艺人靠口口相传讲述《昭君和番》(又名《双凤奇缘》)的故事。
《昭君和番》传唱的形式有3种。一是丧歌。因演唱多在夜间,为办丧事闹夜而开的歌场,所以又叫丧鼓调。《昭君和番》唱腔如《劝世文》腔,伴奏有锣、鼓、镲和唢呐,坐丧由一面牛皮大鼓伴奏;鼓的作用主要是烘托气氛,掌握节奏,一段一唱,亦鼓亦歌,其唱腔幽怨婉转,使人动情[1]。山里人生活清苦,情感丰富,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渠道倾诉,只好借用这种曲调,把王昭君的身世和内心的苦闷融合到一起,抒发自己的感情。二是薅草锣鼓。薅草锣鼓中常常打书唱本,《昭君和番》属首选唱本。三是家传小唱。寒冬腊月农活休闲,夜深无事,一家人围着火笼,一人唱,几人和,自娱自乐。
千百年来,兴山人民用自己独特的形式传承昭君文化,受众广泛,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昭君的人品也是兴山人口口称赞的典范,正因为她根植于民间,是一个普通的“良家子”,所以深受兴山人民的喜爱。人们对于她的遭遇深表同情。“乡人怜昭君,筑台而望之”。这个“怜”不是可怜之意,而是“同情”“爱怜”的意思,是“心疼”的意思。兴山人的这种思想是根深蒂固的,甚至是偏执的。
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的民间传承艺人有100多人,其中市县级以上非遗传承人就有29人。
二、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至80年代末是兴山县昭君文化研究的起步时期
兴山县昭君文化的研究应该说是从上个世纪的70年代中期开始的。1976—1978年全国开始重视历史文化名人故里的确定和研究,研究成果集中在兴山县是王昭君的故里上。有关王昭君的籍贯,早在东汉时期就存在两种说法:一是蔡邕的齐人说,二是东汉文颖注《汉书》时,指出的“本南郡姊归人也”,“吴景帝永安三年(公元260年)析秭归之北界立兴山县”。根据这一史料记载,兴山一中谢源远老师在上海《文汇报》发表了《王昭君生籍地望辩析》和《关于王昭君的史实与传说》②两篇文章,奠定了兴山县是王昭君故里的学术基础。文章发表以后,引来了内蒙古匈奴史专家林幹教授对昭君故里的考察研究,经过争论辨析和遗迹遗址的实证,经省文化厅的立项,最后确定兴山县是王昭君的故里,并得到官方的最终认可。1979年6月刘少奇的夫人、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的王光美女士在湖北省革委会主任韩宁夫、副主任林少南的陪同下到兴山调研工作,参观了昭君台旧址。在听汇报的过程中,她对开展昭君文化研究提了3个方面的建议:一要有昭君文化的相关介绍;二要有遗迹遗存的发掘和保护,并建议修复昭君台;三要有有关的纪念馆、舍。根据这一建议,兴山县开始着手这些方面的工作。当时,县委书信恭请党和国家领导人邓颖超同志为昭君台、楠木井、昭君宅题名,邓老回信说她的字写得不好,她请一个字写得好的人给你们写。后来推荐了于立群女士。1979年9月郭沫若夫人于立群受邓颖超委托为昭君遗址“昭君台”“楠木井”“昭君宅”题写了匾额。
景点建设:修复了昭君台,建成了王昭君纪念馆。1981年初县政府决定在宝坪村征地50亩新建昭君纪念馆,于1982年3月动工,1983年竣工。1983年3月县人民政府设置了文物管理机构,并在纪念馆内设昭君史料陈列室。1986年11月26日由内蒙古博物馆研究员、著名雕刻家张恒创作的王昭君汉白玉雕像运抵昭君纪念馆并举行了揭幕仪式。
主要研究成果: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县文化馆收集整理的《王昭君及其故里》(1979年内部发行)、《王昭君传说》(1980年6月内部发行)③、鲁歌等编著的《历代歌咏昭君诗词选注》(1982年长江文艺出版社)[2]、周世安编《民间传说故事集》(1983年内部发行)、吴一虹、吴碧云编著《王昭君传说》(1983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吴道周著《昭君故里》(1984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刘世义编《昭君出塞史料辑览》(1984年内部发行)等。
昭君文化研究主要是少数文人的研究,研究的重点放在昭君故里的确定、昭君故里的主要景点等,论文、专著都不多,是研究的起步阶段。基础打得很好。
三、从1988年开始至2009年是兴山县昭君文化研究的稳定发展时期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中国正在进行一场深层次的变革,从经济基础到意识形态,社会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改革开放这个大背景下,中国诞生了一大批节庆活动,旅游文化成了市场经济的一种导向、一种包装、一种招牌,并有一种推向极致的趋势,节庆无所不及、无所不包,旅游文化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弥漫生活的角角落落,各地纷纷抢抓名人效应,标新立异,你追我赶,高潮迭起,各种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应运而生。兴山县昭君艺术节、兴山县昭君旅游文化节先后亮相。
1.节庆节事活动
这一时期兴山共举办了六届昭君艺术节和一届昭君文化高层论坛。
2.主要研究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发表、交流的论文200篇以上,文学创作除小说、诗歌、散文、戏曲、雕刻、书法、绘画等传统文学样式以外,新增加了很多新的表现形式,如摄影、舞台剧、电影、电视等。(电影、电视超过了10部)尤其是这10年昭君文化的研究专著超过了40部,有代表性的如: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宁发新的《一代名媛王昭君》,1994年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冯骏祥编写的《王昭君传奇故事》,1995年林永仁的《昭君和亲源流考》(鄂宜内图字第59号2002年),1998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郭自宝编著的《王昭君故事诗歌集》,2003年武汉出版社出版、闵泽平著的《文化视野中的昭君形象与意义生成》,2005年大众出版社出版的黄德炎的《昭君诗话》,2009年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邹志斌、蔡长明主编的《昭君文化丛书》(五卷本)等[3]。《昭君文化丛书》分为论文卷(29篇)、民间故事卷(121篇)、传说卷(54篇)卷、散文卷(31篇)和图册卷。
特别应该提到的,一是以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林幹教授、马冀教授等为代表的专家教授对匈奴史的研究,王子今教授等对汉史的研究,以及崔明德教授《中国和亲史》的研究等,对湖北特别是兴山研究昭君文化起到了很好的启示作用。这些成果非常系统地对昭君和亲的历史背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助于还原历史真相。二是以鲁歌《历代歌咏昭君诗词选注》、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可咏雪《历代昭君文学作品选》为代表,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比较系统地对民国以前的历代昭君文学作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整理,收录诗词近1000首、戏曲50多种,小说20余种。这些作品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歌咏王昭君的文学艺术作品的最高成就和当时人们对昭君的认识和评价。这些成果为广大昭君文化研究爱好者特别是兴山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提供了借鉴,明确了方向。
互联网的推广应用,使得交流更加方便快捷,手段更先进。在兴山县传播昭君文化的主流媒体达到了10家。如文联主办的文艺期刊《香溪河》、县委机关刊物《兴山通讯》、县人民政府主办的门户网站“中国·湖北·兴山昭君故里网”等都开辟了昭君文化研究的专栏。
3.互动与交流
在昭君的婆家内蒙古,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形成了昭君文化研究的又一个中心,这一时期兴山加强了同内蒙古的交流。内蒙古有关昭君主题的活动兴山几乎都组团参加,做到了同频共振、信息互通。在时任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郝存柱同志的倡导下,昭君文化被定义为内蒙古首府文化。呼市连续举办了10届“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和10届昭君文化高层论坛,形成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出版了《昭君文化丛书》《昭君文化高层论坛文集》《昭君文化研究与传播大事记》《民族友好使者——王昭君》系列研究成果等。确定了昭君文化的核心内涵是“和合”,是以“和谐、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文化。昭君被誉为“长江的女儿、和平的使者”。内蒙古的昭君文化研究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2009年联合国国际科学和和平中国组委会将中国民族学会昭君文化分会评为“特别贡献奖”,郝存柱先生被评为“和平使者”奖,内蒙古昭君文化节被评为“中国十大节庆”。这些肯定对昭君文化的研究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也为兴山研究昭君文化提供了借鉴,树立了标杆。
2005年兴山县昭君文化研究会成立。
2007年“王昭君传说”“薅草锣鼓”“兴山围鼓”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兴山县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湖北省文化艺术之乡”。2008年“王昭君传说”进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景区名片:2006年国家民委授予昭君纪念馆首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四、从2009年至2019年是昭君文化研究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
2018年宜昌市成立了昭君文化促进会。兴山县昭君文化研究会、宜昌市昭君文化促进会这两个研究机构的成立标志着昭君文化的研究由民间走向官办,由个人自发研究走向了有组织、有机构、有专职人员、有研究方向、有经费保障的群体性研究。
1.节庆节事活动
这一时期共举办了一次“昭君形象大使选拔赛”、一次“昭君和亲路线专家研讨会”、二次“中秋月圆忆昭君系列活动”、三次“昭君文化高层论坛”等大的活动。
2.主要研究成果
全国各地发表、交流的论文超过了300篇,文学创作除小说、诗歌、散文、戏曲、雕刻、书法、绘画、摄影、舞台剧、电影、电视等创作成果丰硕,歌曲、短视频等新样式不断涌现。这10年昭君文化的研究专著在10部以上,最具代表性的有:2010年由王世昌主编、大众出版社出版的《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2011年由谢源远编著、台湾秀威资讯科技公司出版的《从王昭君到李来亨》;2012年由徐永才主编、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昭君故里·典藏兴山》;2012年由甘发根编著、长江出版社三峡图书中心、三峡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世纪回眸·昭君文化研究与传播大事记》(该书收录了有关的志书12部、2005—2011年交流论文64篇、专著40部、汉—民国诗词1000余首、散曲26首、汉以后说唱38部、戏曲68部、小说16部92篇、书画、摄影集7部,以上均为存目;1754—2011年大事记以及名人题词);2015年甘发根、蔡长明、饶小敏收集整理的民间唱本《昭君和番》(又名《双凤奇缘》)由兴山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出版。全书内容在内蒙古《昭君文化》杂志连载,内蒙古师范大学《语文学刊》2017年第6期全文刊发。华中师范大学刘守华教授评价为“昭君和番民间唱本的发现,填补了昭君文化研究的空白”。同年湖北大学蒋方教授的昭君与昭君文化专著《汉月边关万古情》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分为“史实篇”“传说篇”“影响篇”对昭君出塞及其文学现象进行了梳理和论证。2016年甘发根、李学平、王进主编的《昭君文化研究论文集》(上、下册)由长江出版社三峡图书中心、三峡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全书收录理论探讨文章25篇,文艺探析16篇、传说研究9篇、区域艺术5篇、开发利用13篇,共计收录文章70余篇,汇聚了全国昭君文化研究学者、专家、教授10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香溪河》《兴山通讯》发表的论文主要以县域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助推全域旅游和推动工作为主。2019年昭君文化高层论坛期间共收到论文30篇,结集为《2019昭君文化高层论坛论文集》。
2009年由白庚胜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湖北·兴山卷》被评为“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学作品奖”。同年由蔡长明收集整理的《昭君故里五句子歌谣选》被评为“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学作品入围作品奖”。
3.互动与交流
这期间同内蒙古的互动与交流非常频繁。共组团参加了内蒙古9届昭君艺术节和高层论坛,兴山所有的活动内蒙古都有团队参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同时加强了同陕西、山西的交流互动。2018年10月13日至10月15日,宜昌市昭君文化促进会会长吴开保、兴山县政协正县级调研员甘发根、兴发集团总经理易行国等应邀参加“山西省第三届昭君文化旅游研讨暨产业促进会”。会上内蒙古、山西、兴山三地推介了各地的旅游,围绕昭君和亲路,打造国家级精品旅游线路,签订了“一路两地多家旅游战略联盟”协议。
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2018年在昭君文化的研究与发展历程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年份。2018年是昭君文化发展非常重要的一年。昭君文化在学术研究、文艺创作、交流传播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有6个方面的主要成绩:一是宜昌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昭君文化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霁同志对昭君文化有“把品牌擦亮,力促产业转型升级”、“把品牌打响,把合作加深”的两次专门批示,昭君文化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二是宜昌市确定了“屈原昭君故里、世界水电名城”的城市文化定位,昭君文化被定位为宜昌市的城市文化名片。三是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王国斌就昭君文化品牌建设向市委提出了“六个共同推进”的建议,市委宣传部出台了《昭君文化品牌建设实施方案》的正式文件,昭君文化在市级层面有了政策支持,使昭君文化真正上升为市级发展战略。四是县委高度重视,两次召开县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昭君文化工作,调整充实了兴山县昭君文化研究会,完善了昭君文化研究的组织构架。五是加强了与内蒙古、陕西、河南、山西等地的联谊互动,促使了“一路两家多地”昭君旅游战略联盟思路的形成,举办了“中秋月圆忆昭君”系列文化活动,开展了重走昭君和亲路、专列、自驾游、包机、研学旅等活动。六是三峡大学批准成立了“昭君文化研究中心”,使昭君文化在湖北有了专门的高层次研究机构和专家团队。2019年中秋节“一路两家多地”昭君旅游战略联盟在昭君故里成立,“中秋月圆忆昭君”系列文化活动得到深化。
4.景区景点建设
2009年昭君出生地高阳镇更名为“昭君镇“,10月29日举行了盛大的更名仪式。
2015年以来,投资3亿多元对昭君村进行改造,扩大规模,建成了游客接待中心、民俗风情街和光影秀场。提升了景区档次和服务水平,并开展景区4A创建。投资近2000万元对昭君出生地陈家湾进行了改造,开辟了“昭君别院”新景区。
五、总结与展望
回顾70年的发展历程,昭君文化的研究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思考:
一是对昭君文化内涵的研究形成了“和合”、“和谐、和平、发展”的统一认识,这一主题的研究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和”是“和睦、和平、和谐”,也是“包容”。习总书记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中指出: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灵魂的创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④。我们的研究一定要把握好时代脉搏,拓展研究领域。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开展研究,为这个时代鼓与呼,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持。
二是研究的层次得到了提高。过去昭君文化研究是兴山以一个县的力量在做这项工作,显得规模小、投入不足、研究档次低、分散、不成体系。现在昭君文化上升为市级战略,成为宜昌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张品牌。昭君文化必将会在省级、市级层面得到更多的支持,汇聚更多的力量形成合力把昭君文化的研究提升一个档次,也会有更多的高层次的研究力量、学术团队参与进来,这必将使昭君文化研究水平得到更大的提升,关注度会更高,影响力会更强。
三是研究的群体越来越大,人越来越多,研究的问题会越来越具体。从少数个人的书斋研究到既有专家教授、学者,也有各级领导、社会名流、企业家、甚至自由职业者,关注这一现象的人也越来越多,随着研究水平的提高,研究的课题会更加系统化,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发展。会更加注重文旅结合研究,以文化为魂,助推经济转型发展,不断丰富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今后研究的成果也会更加丰硕。
四是研究的重点会更加突出。纵观当今世界大局,和平、发展仍然是世界发展的主题。人类需要和平,世界需要发展。从微观层面讲,会更加注重文化的传承,更加注重个人修养的培养,注重将昭君文化融入教育,培养自尊自重、自爱自珍、有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讲品行、重责任的社会主义新人,增强文化自信心;从中观层面讲,会更加注重以和为贵,正确处理好个人、家庭、邻里、单位关系,做到和睦相处、和谐共事、和谐发展;从宏观层面讲,会更加注重正确处理好民族矛盾、国际关系。“求同存异,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为世界提供更好的中国经验和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我们有理由相信昭君文化蕴含着解决台湾问题的智慧,也蕴含着解决中美等国家争端的方案。西藏“3.14”新疆“7.5”事件之后,党中央、国务院特别重视“民族团结观”。国家民委主任杨晶在《东方和平天使王昭君》一书的序中说“昭君文化的研究成果不仅为国内外朋友了解王昭君架起了一座桥梁,而且也为大力弘扬民族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材”⑤。2019年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70年来,我们把握两岸关系发展时代变化,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主张和‘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进而形成了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基本方略,回答了新时代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团结台湾同胞共同致力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和祖国和平统一的时代命题”。习总书记向世界郑重宣告“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
五是昭君文化的研究与创作会更加空前繁荣,保障会更有力。学术研究的面会更加广泛,必然会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旅游、社交、心理学等各个领域;我们会充分利用好三峡大学昭君文化研究中心这个平台,设立专题,对昭君文化进行系统研究。文艺创作除诗歌、小说、散文、传说故事、书法、绘画、说唱艺术等外,电影、电视、歌舞剧、摄影艺术、根雕、奇石等新的表现形式会更加活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大量的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自媒体的空前繁荣会带来传播手段的现代化,使传播更加便捷,也会加快推动创作成果的转化和利用。拟将《县人民政府关于昭君文学艺术奖励暂行办法》(兴政发[2009]14号)修改为《县人民政府关于昭君文化与文学艺术奖励暂行办法》,扩大了评奖类别,增加了财政保障力度。
六是注重成果转化和再利用。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宜昌市委、市人民政府确立的“屈原昭君故里 世界水电名城”发展战略;更好地服务于兴山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的建设“两地”、“两县”的发展战略。
注 释:
① 人民网,2019年3月21日纽约电讯。
② 《文汇报》1979年5月13日。
③ 《王昭君及其故里》由兴山县文化馆收集整理,兴山县新华印刷厂印刷内部发行;《王昭君传说》由兴山县文化馆编印,兴山县新华印刷厂印刷,内部发行。
④ 《求是》2019第8期。
⑤ 《〈东方和平天使王昭君〉序》,杨晶2004年11月20日。该书2006年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
⑥ 《兴山县志》(清·同治版、光绪版)。
⑦ 《中国民俗志·兴山卷》2014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