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大学生审美素养提升为导向的《中国茶文化和茶艺》浸润式教学法研究

2020-12-22艾晓玉

福建茶叶 2020年4期
关键词:茶艺茶道茶文化

艾晓玉

(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浸润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情境中采用逐渐渗透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方法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加拿大,之后便被广泛运用于教学领域。[1]沉浸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沉入”到教师主导的学习环境里,并“浸”在其中。此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好地消化知识并进行吸收,提高学习效果。[2]

我国浸润式教学法引入较晚,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其一,双语教学。如:留学生双语教学(吴迪,2014)[3]、电子商务类管理双语教学(赵益维,2015)[4]、旅游专业双语教学(唐淑慧,2017)[5]、物理学史双语教学(张瑶等,2017)[6]等。其二,其他学科的教学,如:历史(杨开元,2015)[7]、心理学(徐海燕,2016)[8]、播音主持(辛逸乐,2017)[9]、计算机(方恺晴等,2016)[10]、体育教育(刘艳娥,2007)[11]、国际贸易(夏华,2017)[12]等。以上研究皆表明,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效果良好。

《中国茶文化和茶艺》课程是以茶为线索,全面涵盖茶叶的分类、茶具的选配、饮茶与健康、茶道与哲学及艺术、茶席的结构与设计、行茶的基本手法与程式等内容。该课程具有集感受与体验于一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因此浸润式教学法非常适合该课程的教学。从现有资料看,本研究是将该教学法运用到《中国茶文化和茶艺》课程中并推行运用的首次尝试。

1 《中国茶文化和茶艺》引入浸润式教学法的背景

1.1 以美育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

受到各种网络文化、低俗文化、外来文化的侵蚀,大学生在“美”“丑”和“善”“恶”等价值判断方面会出现模糊和错位的现象。而美学教育肩负着迎击恶俗文化、防止粗俗文化泛滥的重任。通过美育,在学生的人生中种下一棵美的种子,使其自身就拥有排斥“丑”和“恶”的力量。美育不仅仅是给学生灌输美的理念,而在于将美的形式和内容让学生亲身的体验和感受到,这样的效果将“事半功倍”。所以,为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质,需要营造优美的环境和引入高雅文化,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众多的高雅文化中,中国茶道强调以茶为友,静心养性;以茶为师,提升境界;以茶为镜,关照内心;以茶为媒,促进交流。通过茶道体验茶道之美,有助于自我与内心、自我与人际、自我与自然的和谐,达到深层次的精神升华和自我完善。本研究将浸润式教学法引入《中国茶文化和茶艺》课程的教学中,以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为导向,令大学生修习茶道,学习礼法,和谐人际,美心修德,促使其今后生活简素雅致。

1.2 以美育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里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的基础是文化认同和欣赏。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外来文化的侵蚀,加上很多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还以说教为主,没有以美的方式呈现在年轻人的面前,这让大学生不仅很难接受,甚至反感。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美学教育,尤其是蕴含的美学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更多地感受中华文化的美与与优秀,认同中华文化,欣赏中国文化,进而传承中国文化,那文化自信将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所以,对于文化而言,觉其美,易传承,方自信。

中国茶道之美是一种综合了“静、和、怡、真”的中式古典美学。对大学生进行茶道的教育能促进中国茶道的传播,提升大学生对中国茶文化和茶艺的了解,这对巩固中国文化的根基,抵制外来文化的冲击有着积极的作用。《中国茶文化和茶艺》的教学中,以浸润式教学法为核心,让大学生沉浸在茶道的美感里,通过一系列的学生参与和实操,加深对茶道里包含的“谦和恭简让”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对本民族文化和美学的深度把握,文化自信油然而生。

2 《中国茶文化和茶艺》浸润式教学法教学建设的目标

《中国茶文化和茶艺》课程引入了浸润式教学法后,教师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中不仅采用视频演示教学,而且采用互动式教学,操作式教学,同时利用网络慕课、网络教学平台、学生课堂展示、实操训练等方式,让学生浸润在茶的世界,感受茶之美,体味茶之道。

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型很强的课程,《中国茶文化和茶艺》在本科生层面进行的改革,则需要进一步厘清该层次教给学生们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深度?经过这几年的考察探索,本研究认为学生学习本门课程时应达到的能力和要求如下:

2.1 知茶道

从茶文化入手,循序渐进,从了解茶之味、茶之性、茶之器、茶之席、茶之礼、茶之艺,最后领悟茶之道。跟着教师的教学顺序,从理论讲解到实践操作,再回到理论总结,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和体悟中国茶道。

2.2 行茶艺

在充分掌握了茶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在茶艺操作过程中能融合贯通,理解茶艺程式和动作背后茶叶的特性、掌握“泡茶”的技艺,能设计茶席和布置环境,能以行茶法冲泡茶叶,能分辨茶的种类和优劣,茶文化背景及中华礼仪。

2.3 懂茶美

在“知”与“行”的基础上,懂得茶之美,并融入到茶席的布置、泡茶的仪式中创造美。懂茶美是懂得一杯茶的色、香、味,是懂得一杯茶的简洁、朴素和随性,是懂得一杯茶在端起和放下间的天地人心。

3 课程教学改革总体思路

为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中国茶文化和茶艺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本教学成果以“一个中心、三个步骤、四种方式”的思路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工作:

3.1 “一个中心”:浸润式教学法

将浸润式教学法融会到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每一堂课之中。总体上,将本门课程视为一个整体,每个章节为一个子系统,授课时感受与体验于一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各章节的有机联系,最终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而,将所涉及的茶文化和茶艺内容融为一个系统。具体操作可以通过“三个步骤、四种方式”来完成。

3.2 “三个步骤”:前浸润、中浸润、后浸润

3.2.1 前浸润

本课题组主要成员拍摄的《喝懂一杯中国茶》已在智慧树慕课网上线,在课程授课之前,让同学在线先观看视频,对所学内容有个基本了解。每段视频内容在5-15分钟,要点清晰,讲解精当,学生更容易进入到课堂教学中。

3.2.2 中浸润

每堂课的前10-15分钟,请3-5位同学在课前准备一种茶叶、茶具或与茶有关的文化知识,做成PPT,向同学讲讲自己的认识,每位同学3分钟左右,让同学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老师讲解过程中,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结合教学内容,详尽地为同学讲解,将茶之美贯穿到茶文化的串讲、行茶法的学习、茶席和茶空间设计、茶叶的审评等教学环节之中,使理论更贴近实际。学生实操亲自动手泡茶、对照实物评茶,并说出自己的感受,进一步提升理性认识。

3.2.3 后浸润

课堂最后5分钟,总结所学的内容,串联知识点,布置思考题及慕课所需观看的章节,衔接下一节课。这样的总结让学生能更好地把握重点,总结所学,同时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

3.3 “四种方式”:语言、活动、情景、情感

3.3.1 适时引入的的语言浸润,从茶文化入手,通过有感染力的语言,详细地讲解茶叶、茶具、茶席、茶空间等,循序渐进加深对中国传统茶道美学的了解和认识。

3.3.2 循序渐进的活动浸润:让学生多方参与教学,主动学习,智慧树慕课、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学生课堂展示、亲口品茶、亲手冲泡,体会更加真切,感受更加真实。

3.3.3 创造情境的情景浸润:《中国茶文化和茶艺》课的授课在已建成大唐国风、宋明清流两个茶艺空间中进行。两个茶艺空间建筑面积共计260平方米,各类茶具、茶叶齐备,每个教室皆可容纳30个学生学习。茶艺教室装修高雅,设施齐全,给学生一种全新的体验,授课时能让学生更投入地学习,更容易沉浸在茶道的美学世界里。

3.3.4 协同发展的情感浸润。在教学中,通过观其形、闻其香、品其味、悟其道,引导学生从一颗茶树的生长,茶叶的制作中,体验茶经历水火考验后呈现出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让学生进入茶道的审美情感状态,从惊喜、接受、悦纳到平和。

4 《中国茶文化和茶艺》浸润式教学法教学建设的推广价值

4.1 为大学生提供更好地学习中国传统高雅文化的平台

采取浸润式教学法的《中国茶文化和茶艺》的教学改革,以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为导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审美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大学生提供更好地学习中国传统高雅文化的平台。

4.2 为传统文化教学提供指导

《中国茶文化和茶艺》翻浸润式教学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融合理论与实操,使学生在一定的学习课时内能较好地、系统地掌握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际业务操作技能。

4.3 为校内其他课程实施浸润式教学提供范例。

随着教育不断发展,传统式教学的弊端不断显现。浸润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浸润式教学加强对学生相关技能的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猜你喜欢

茶艺茶道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寻迹万里茶道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茶道不能光说不做
校园茶艺飘香
从一次茶会看当今茶道
试析茶艺表演中舞蹈元素的文化表达
办好茶艺技能大赛推动茶艺教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