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教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0-12-22李晶晶
李晶晶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商丘 476000)
引言: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最为主要的目标就是要满足社会对于各类技术性人才的实际需要,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也是基于教育现状所提倡的。为了能够提升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高效性,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应当在实际授课中将教学重点放置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与专业技能培养方面。从整体性发展角度分析来看,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学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性。
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分析
“工学结合”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求学生将课堂教学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对自身的未来工作和学习产生更加积极的促进效果。在这种教育教学的大背景下,教师还需要突破当前教材知识内容对学生的限制,加强知识的扩展和延伸,并将理论知识内容的教学和专业技能培养进行紧密结合,逐渐帮助学生掌握实践经验,并在日后实习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融入到职业生活当中。在我国新课改的发展中,明确了高职教育的核心,就是要体现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并通过大力发展社会实践、生产实践等,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的有效融合。当前高职院校依旧是将“工学结合”作为自身的人才培养主要手段,从而能够更好的推动相关职业的发展,促进教育内容的丰富,实现教学理念的改革与创新。一般而言,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主要是以“2+1”的形式进行体现,并穿插有企业办学和岗位实习等不同的培养模式。但是从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上述三种模式也都是注重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并在学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积累实验经验,从而能够满足社会对于不同人才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 高职英语教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实践目标不明确
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环境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等都无法实现学生到企业的零距离“无缝对接”,从而导致所培养的毕业生难以适应工作岗位,抑制了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
2.2 专业定位不清
在长久发展以来,由于高职院校相关领导和教师的错误认知,导致英语学科知识的教学和工学结合的融合效果不明显,部分院校甚至认为英语教学应当脱离于校企合作之外,仅仅作为一门理论知识学科开展教育工作。仍然存在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实际教学内容更加侧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并不强调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这就导致英语学科知识的学习仅仅只停留于口语交际的层面,并没有从专业发展的角度对学生起到积极促进的效果。
2.3 缺乏强有力的师资力量
从宏观性的角度分析,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自身专业技能水平较高,实际教学经验也较为丰富,但是他们却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高职院校专业知识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开展商务英语内容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虽然能够就英语知识内容进行延伸,但是就对外贸易和文秘相关工作的实际内容并没有深入的理解,这就导致教师虽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但是整体教学过程缺乏专项性,学生难以从专业知识的角度进行突破,教学过程受到一定的限制。此外,部分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都是自行学习并获取教师从业资格证,这就导致其缺乏专业的教育教学理论,实际教学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而严重阻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3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3.1 构建具体高职院校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
要想更好的促进高职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不仅仅是要增强课堂知识的传授工作,还需要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经验,促进自我能力的提升。为此,在实际教学阶段,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成为具体的专业能力,并将其更好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首先来说,课堂实践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课堂教学实践的重点在与促进学生的英语交际和口语表达能力。在基础性课程知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表达,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来举报各类的情景剧,或是为学生创设与自身专业相关的生活情境,从而引导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升和发展。其次,加强校内实践活动的开展,合理结合校内实训增强学生的英语能力。在高职院校内部由学校来建设相应的实训基地,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落实实践教学的相关内容。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增强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活动的相互转化,在实训中要求学生扮演相应的社会角色,并合理利用当前学习的英语知识内容解决模拟情境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实训完毕后教师负责进行指导与记录,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有待提高之处进行总结与归纳,且监督学生进行改进,促使其专业英语水平的提升。
3.2 结合专业类别开展基础英语到专业英语教学的演变
从现有状况分析来看,人文类专业中有超过六成学生觉得需要同时开设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同时他们更看重专业英语教学。而工科类专业则刚好相反,超六成学生希望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应先后开设。在这种学生对于课程开设不同看法的情况下,为了提升英语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必须要切实结合专业类别、未来职业需求以及发展方向来决定基础与专业英语课程开设。对此,高职院校在英语课程规划阶段,要根据教育部对不同专业、不同岗位对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要求,以及教材情况分别针对相关专业作出基础与专业英语一同或是按照先后顺序开设的决定。
3.3 加强师资力量
首先来说,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是师资力量培养的首要内容。高职院校应当定期对英语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进行综合测评,考察英语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并结合测评的结果来针对性的开展相应的培训活动。地方性组织和院校也需要积极开展联合活动,促进英语教师的技能提升,间接性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院校自身也需要加大对英语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以此来保障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高职院校应当增强英语教师和企业的密切基础,让教师能够对高职院校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进行了解,明确学生未来职业的工作内容,并以此来开展针对性的英语技能教学。高职院校还可以与企业相关人员进行联系,邀请部分员工到院校与英语教师进行及时的交流,让英语教师能够吸取他人的优点,及时改正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此同时,院校也需要增设英语教师实践培训的课程,让教师也能够进入到企业中开展实践训练,并掌握企业对专业英语的应用原则和应用技巧,这样能够在后续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对此方面的内容产生更好的理解和分析。最后,高职院校要建立较为完善的教师绩效考核机制。对于不同专业的英语教师实现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针对考核结果优秀的教师予以物质或是精神上的奖励,并隐形的对其余考核成绩差的教师予以督促。这样在良好机制的确立下,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组织中就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在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可以将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作为主要内容。
3.4 重视阶段性考核
在对学生的岗位实习效果进行评价时,主要是由学校和企业双方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这也是实现评价考核机制的重要方面。因此,高职院校应当结合学生不同专业的职业发展需求来采取正确的考核方式,并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以此来对“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适当调整。在考核内容制定的过程中,主要是涉及到学生的理论知识,专业技巧以及岗位能力的培养等多方面内容。在开始实习之前,院校要开展统一的英语水平测验,保障学生的英语水平能够与岗位要求进行匹配,并对考核结果做好相应的记录。在学生完成实习工作回到学校后,学校要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对学生再次进行统一测试,将两次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将其作为考核学生实习结果的重要参数指标。对于学生具有明显提高的部分项目,需要进行调研,对其中的有用经验进行总结,以便于今后更好的调整“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而部分对学生能力提高不明显的项目,同样需要高度重视,对其中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防止今后有相同问题的出现。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采取“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也已经成为了主流趋势,并逐渐受到各高职院校的关注和重视。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高职院校相关领导和教职工作者对于自身的实际工作产生明确认知,转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对自身的实际影响,进而能够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此来提升高职英语教学质量,促进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