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终身学习”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揭示方法探析
2020-12-22陈光华
陈光华
(安徽工业大学 图书馆;安徽 马鞍山 24300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提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高等学校承担着保障国家人才培养、引领社会文化发展之重任,在构建国家“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教育的最基础保障是文献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集散地,理应在构建“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中大有作为,以便自身雄厚的资源优势能在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中得到有效发挥。
笔者扎根高校图书馆数十年,现结合我校图书馆相关工作案例,就如何有效建设与揭示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助力大学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教育工作略做探析。
一、“全民终身学习”环境对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要求
(一)面向对象的广泛性及多样性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提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积极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和专业服务优势,为社会服务。可知,新时代高校图书馆不仅需要继续服务于高等教育,还要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也就是说,在“全民终身学习”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需要为高校及社会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支撑,其服务对象不仅应包括在校师生,还应包括社会公众,尤其是其所在区域的社会公众。
但是,应该看到,由于高校师生整体素质的相对平均,高校图书馆在长期的服务中一般较少甚至不必考虑服务对象的内部差异性。而在“全民终身学习”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公众,服务对象素质差异明显,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必须建立起一套既适合于经济社会发展又有利于公众终身进步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从空间辐射上有效体现高校图书馆在国家“全民终身学习”战略中的价值。
(二)体系构成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全民终身学习”参与对象的广泛性及对象素质的差异性要求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必须具备结构体系上的合理性,做到既能兼及专业人员的人文情怀,又能照顾一般公众的专业提升。同时,还要考虑不同学习群体的行为习惯,放眼资源历史积累的可靠性与体量增长的有效性,从资源的表现形态上进行科学规划。因此,必须建立起一套类别构成科学、载体灵活实用、虚实结合紧凑的资源体系,从逻辑结构上适用于所有对象的不同需求。
(三)思想的导向性及内涵的层次性
相对整齐的大学师生,以教学、科研需求为导向,资源建设采取被动跟进式的贴身模式,在高等教育良好的大环境保障及指引下,基本不用在资源的思想导向及内涵深度上过多费力便能轻松达到建设目标。在“全民终身学习”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则必须在这两个方面着重考量。因为此时,高校图书馆立足于引领社会文化,面向社会公众,一方面有责任通过建立强大的资源体系释放积极的思想导向,将社会公众不同的社会价值观统一到同一水平,为“全民终身学习”打造健康氛围;另一方面有责任根据不同对象群体的知识现状及学习能力规划设计资源的内涵层级,使之能因材施用,真正体现“全民终身学习”的战略目的。
二、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现状分析
(一)来源广泛,形式多样
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都是以学校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为中心,适度兼顾师生的人文阅读兴趣,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与功利性。尤其是理工类高校图书馆更是如此。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化发展引发了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飞跃。经过近十年的努力,至2010年左右,高校图书馆总分馆模式逐渐形成,即以独立综合馆为统领,以学科分馆、专门资料室等为辅翼。部分高校还将校史馆、博物馆、展览馆等纳入总分馆模式,由图书馆统一协调管理,使得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来源由从前的图书馆日常运行延展至高校日常一切活动的始终,信息渠道四通八达,既包括图书馆层面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及其静动态管理与服务数据,又有院部(系)层面的学科建设与教学科研信息,还有学校层面的指导性意见。最近十年来,随着大数据及相关技术兴起,海量数据涌入高校,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开始兼及互联网开放存取及自媒体信息,形式五花八门,存量蔚为大观。尤其是物联网、云计算及4G、5G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更拓宽了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渠道,丰富了资源形式。
(二)体量丰富,但经费资源增速缓慢
高校图书馆大都经过了几十年发展,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经费稳定,一般都努力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相关要求,有序积累馆藏资源。特别是教育部启动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后,高校图书馆还迎来过短暂的印本资源建设的黄金时期,为丰富馆藏资源总量、平衡资源结构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的网络及信息技术发展则从虚拟层面极大提升了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可用量。但是,尽管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经费稳定,但整体水平不高,尤其是近十年来,大多未能实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步增长,形成了实际上的相对负增长,少数图书馆甚至出现了绝对负增长,经费水平仅能维持基本运行,文献信息资源总量及年量均增速缓慢。
(三)目标针对性强,但结构不均衡
多年来,高校图书馆一直致力于拓宽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渠道,但资源建设始终没有偏离服务学科建设及教学科研这一中心。特别是2015年国家启动“双一流”大学目标后,大学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向心性及针对性变得更强。一方面,以服务于科学研究为主体内容的虚拟数字资源体量大幅增长,另一方面印本资源的各方增量均大幅减少,尤其是其中的社会人文资源更是阮囊羞涩,不仅表现为体量上的难以为继,更表现为质量上的缺乏保障。基于以上原因,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结构的不均衡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不少办学实力欠佳的地方大学图书馆更是如此,在虚实资源比例以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资源的比例上双双失调。
(四)服务对象高端,但缺乏普遍性
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长期以校内师生为服务对象,知识分子、专家学者云集,综合素质相对整齐高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少数高校图书馆开始建立科研项目查新站点,在国家及学校相关政策许可的前提下面向社会开展零星服务。近年来国家出台“全民终身学习”战略,高校图书馆开始有条件地面向社会公众开展规模服务。但是,一则国家对于科研项目查新站点建设的审批高度严格,高校图书馆查新站点稀少,且有服务对象的特定性,因而社会服务量不大;二则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从体量及结构上均无力面向社会公众开展规模服务。因此,从“全民终身学习”意义上说,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所覆盖的对象尚缺乏较大的普遍性。
(五)集成化与碎片化共存,可信性与存疑性共存
在蜂拥而至、拥挤不堪的高校图书馆海量信息资源中,既有按计划有组织引入的品套数据,如各类中外文数字资源及其运行平台、经年累积的实体馆藏等,更有固定信息员各显神通淘来的无序零散数据,二者均通过高校图书馆媒体系统不间断向用户辐射。此外,还有用户自行搜集、整理,通过高校图书馆系统空间、聊天平台发布的信息,其来源的合法化及内容的真实性都无法确定,数量上也占据了绝对优势,共同导致了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海洋的浩淼万顷,波诡云谲。
三、“全民终身学习”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揭示方法综合探析
“全民终身学习”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思想自觉,又需要专业自觉;既包括内涵建设,又包括外延拓展,涉及党建引领、制度保障、队伍提升、基础建设、宣传揭示等方方面面,必须由各方力量共同介入,且统一目标,同等发力。
(一)强化党建引领,激发组织活力,确保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向
“全民终身学习”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纷繁复杂,需要全体馆员的共同智慧与辛劳。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高校图书馆长期的校内边缘化地位、无法横向比较的业务绩效等,带来了普遍存在的严重的馆员职业倦怠,极大影响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形象,束缚了前进脚步。馆员们普遍缺乏身份认同,找不准发展方向,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因此,必须从思想引领上充分激发组织活力,调动队伍主观能动性。当前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无疑便是通过加强党建引领,充分唤醒馆员主人翁意识,实现馆员规模化的有尊严感、存在感以及价值感,引导馆员在参与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能自觉贯彻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我校图书馆在消除馆员职业倦怠过程中,几届领导班子做了积极尝试,强化党建引领,积极协调推动,使党组织在符合组织原则的前提下,由原学校机关党委下属党支部升格为校党委直属党支部,进而成长为相对独立的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各党支部放开手脚开展工作,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几年来,安工大图书馆党总支“三会一课”系列创新学习法、日常微运行机制等得到学校党委高度认可;党员活动品牌“课本上的马鞍山”在省内外被广泛传播借鉴;其第二党支部从全校数百个党支部中脱颖而出,摘得“十佳党支部”“十佳党支部书记”“十佳党支部工作案例”等诸多桂冠,其组织生活会案例成功入围参评安徽省样板支部。几年来,安工大图书馆党总支在校内党建考核中连年优秀,极大提升了馆员尤其是党员馆员的自豪感和工作热情,业务工作也迎头赶上。诸多的闪光荣誉也改变了安工大图书馆长期的边缘化地位,其人员流动趋势也由过去的大量外流转向逐渐平稳回流,为“全民终身学习”环境下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及队伍基础。
(二)抓住良好机遇,提高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队伍专业素养
在“全民终身学习”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馆员同时也是学习的参与者,扮演着资源建设主体以及利用客体双重角色,因而面临着专业素养提升的全新要求与挑战。高校图书馆正好可以借助当前良好的“全民终身学习”舆论氛围,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努力实现队伍的素质层次、知识结构的革命,为“全民终身学习”打造复合型高素质专业队伍。
我校图书馆采取了如下方式提升馆员专业素养,效果良好:一是通过“外引”加“内训”形式,举办高端专业培训。几年来,我校图书馆“振华讲坛”邀请了阮炼、初景利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坐坛论道,为馆员传授前沿智慧与信息,使之与时俱进。二是创造条件促进馆员融入国内国际行业交流。国内方面,近年来各类各级“全民学习”“阅读推广”“经典传承”等行业培训均尽力派员参加,派员过程中把握适用原则,注重选优择优,摒弃盲目性,努力打破由少数人垄断行业学习的局面,从整体上极大提升了馆员队伍专业素养。国际方面,设法与发达国家图书馆进行项目交流、人才来往,培养馆员队伍的国际视野,曾参加国际图书馆馆长暑期交流项目,有力提升了队伍的专业知识层级。
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提高馆员专业素养,除了要借重外部培训、内部优化以及业界互动等常规手段外,还需下大力气引进高层次、多类型、复合型人才。在国际交流项目开展方面,经费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需要高校图书馆高屋建瓴,一方面努力创设条件,积极为馆员争取经费课题,另一方面适当谋求学校及社会各界经费支持,努力促成交流成行,并逐渐形成惯例,让馆员队伍素质建设能成建制地搭上国际快车,把世界眼光融入“全民终身学习”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三)强化制度建设,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提供法治环境
资源建设与揭示是完整的系统工程,涉及馆员素养、智慧空间水平、氛围和谐程度等各方面,绝不能离开制度的保驾护航。当前高校图书馆普遍面临的问题是:馆员素养方面,一是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二是馆领导轮岗频繁,班子领导力量薄弱,无法就资源建设与揭示与馆员做深入交流指导及向业界同仁有效学习借鉴;日常管理方面,部门及部门内部功能定位失序,忙闲不均、鞭打快牛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在人际关系、环境氛围上出现瑕疵,从而影响资源建设与揭示效率;基础设施方面,建设观念陈旧,设施设备脱节,导致资源建设与揭示手段单一,内容肤浅。
仔细梳理发现,高校图书馆出现此类情况,大抵要么缺乏全面覆盖的有效的制度体系,要么制度规范执行不力,有些甚至制度缺失,或者干脆就以领导的意图、口头吩咐作为制度。不少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规范、细则,要么艰深晦涩,缺乏可执行性,要么流于俗气,缺乏必要威信,导致资源建设没有统一规划、没有执行标准、没有评价体系、没有监督机制。
资源建设与揭示是“全民终身学习”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最根本业务,唯有健全的制度、依法治馆的理念相伴,方能让图书馆人在资源建设的漫漫征途中培养善为人先的眼光,处变不惊的底气,使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能举重若轻,牵一发而动全身。
高校图书馆制度建设,切忌随意,更忌假大空,应充分考量“全民终身学习”走势,结合图书馆业界动向以及所在区域、学校及自身情况,量体裁衣,除了在规范、办法等细节上深扣细挖外,还必须在制度体系上宏观拿捏,前瞻把控,为资源建设与揭示创造制度保障下的良好环境,使资源建设与揭示过程顺畅通达,游刃有余。
(四)注重辐射范围,有序配置文献信息资源
当前高校文献信息资源整体力量雄厚,但那只是相对于校内服务来说。如果立足于“全民终身学习”角度,则各方面均显得乏力。因此,必须顺应时代发展,下大力气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增加资源总量,优化资源组合,使之在人的作用下成为“全民终身学习”的先导力量。有序配置文献信息资源,当前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是保障建设经费。如前所述,高校图书馆文献经费稳定但水平不高,因此必须从学校层面引起对于“全民终身学习”战略的足够重视,一方面尽量通过建立长效经费机制从财政预算上加以根本解决,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越来越受社会重视,努力吸纳社会捐赠,双管齐下,突破高校图书馆当前财力瓶颈。
二是公私融合发展。公私融合发展模式最早出现在民国时期的公共图书馆领域,旨在借助个人藏书弥补公共藏书的不足,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在“全民终身学习”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面对资源总量不足及内部结构不均衡的实际,也可以有效借鉴这一模式,只是资源概念、范围、形态均发生了根本变化。高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私人文献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用户素养的高阶性以及现代社会制度的规范性等良好条件,在不涉及资源所有权问题的前提下,实现校内公共资源与个体资源的融合,并在条件许可时吸纳融入校外个体资源,以保障资源可用量及可用度,真正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环境下资源在促进公众素质提升中的效益。
三是有效配置甄别。高校内外资源芜杂,资源建设已由过去的单纯保管及提供利用逐渐掺杂进更多的捡拾环节。对于集成化信息,因其来源的合法性,合理配置尤为必要,唯有结构得当,方能发挥应有效应。对于碎片化信息,因其来源的不确定性,去伪存真是关键,如何删繁就简、甄别取舍为我所用,是一门大学问。当前不少高校图书馆囿于采访人员素质,甚至学校行政干预等诸多因素,集成化信息建设工作随意性大,使得资源支撑作用不能有效发挥,甚至成为鸡肋,阻碍了高校图书馆引领“全民终身学习”功能的发挥。至于碎片化信息,不少高校图书馆因组织归纳得当,已全面发挥作用,不仅可以部分地助力学校教研,更为繁荣优化“全民终身学习”环境锦上添花。在此基础上,高校图书馆还需建立资源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可靠性、及时性、价值、特色等进行环节过滤、内容补充,使资源充分保持新鲜活力。
(五)强化利用效果,大力揭示文献信息资源
对于“全民终身学习”环境下的绝大部分社会公众来说,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是陌生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借助各种工具,积极努力,深掘重推。为有效揭示文献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一方面要强化资源揭示工具建设,另一方面要强化资源揭示能力建设。资源揭示工具既包括硬件又包括软件,既有形更无形,其中网站、公众号等官媒体以及据之建立的各类相关系统、平台、空间媒载是主体。现在不少高校都在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顺带了部分资源揭示工具,但远非全部。同时,数量越来越庞大的自媒体也不可小觑,尤其是散落在浩瀚虚拟空间的许多潜性资源,是非借重自媒体难以重见天日的。
强化资源揭示能力建设首先要注重培养馆员资源揭示意识,有时信息员的朋友圈随手推送即可引发围观,掀起资源利用高潮,学科馆员的对点推送,也效果奇佳,绝非官媒体所能复制。尤其是其中的深层次、多元化的复杂的文献信息,还需要经过多级加工处理方可为用户所用。其次要适度培养资源揭示专家型馆员,因为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中还存在越来越多的深层次、多元化的复杂资源,需要经过多级加工处理方可为用户所用。
我校图书馆在资源揭示工具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建立了由系列文化讲坛、读书沙龙组成的资源宣传平台,重点打造了“光影阅读”“爱阅之悦”“振华讲坛”“布克部落”等“全民终身学习”品牌;另一方面建立了“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早安,图书馆”“全校共读”“安工大图书馆阅读推广”等嵌入校园网络、新浪、腾讯等的高水平资源揭示系统;还建立了由特定多个信息员个人媒体构成的四通八达的自媒体系统,在日常信息收纳支出中及时作为,为“全民终身学习”所需资源的揭示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全系统基础。
资源揭示工具同时又是资源宣传工具。高校图书馆如何发挥官媒、自媒优势,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值得思考与实践,绝非不分轻红皂白,而是循序渐进,缓急适度,轻重分明。资源揭示的终极目的不仅是要让有用的资源有主次、有深浅地全部被揭示,而且要在此过程中传播理念和正能量,让资源利用融入文化传承,融入高校图书馆对地方文化事业的积极引领,体现厚重的人文气质与知识情怀。
总之,在“全民终身学习”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揭示关乎各方面、全过程,既有显性更有隐性。诸方面之间貌似不甚关联,常易被忽视,导致绝多相关研究均以少数显性环节为对象,所以研究成果实践价值不大。这一现象值得思考。特别是在“高校图书馆是否有存在必要”的声音时而泛起的当前,高校图书馆更应该团结一致,探索出一些既能充分体现自我存在价值,又能促进社会进步的锦囊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