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产稳产国审小麦新品种—淮麦46

2020-12-22顾正中周羊梅王安邦杨子博杜莹莹

麦类作物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淮麦高感周麦

顾正中,周羊梅,王安邦,杨子博,杜莹莹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淮安市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淮安 223001)

淮麦46(原代号淮麦4046)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6年以淮麦33为母本、淮麦18/淮麦97255的F1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后经多年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2019年3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90011。

1 特征特性

淮麦46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30.9 d,较对照品种周麦18早0.7 d。幼苗半匍匐,叶片短宽,深绿色。冬季抗寒性好。分蘖力中等,春季起身拔节迟,两极分化快,耐倒春寒能力好。株型较紧凑,茎秆腊质层较厚,穗层整齐。平均株高80.0 cm,茎秆弹性较好,抗倒伏能力较强。穗长方型,结实性好,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卵圆形,硬质。较耐后期高温,熟相较好。平均成穗数 585.0×104·hm-2,穗粒数36.0粒,千粒重 44.5 g。

2 产量表现

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22点汇总17点增产,平均产量8 073 kg·hm-2,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4.96%,差异极显著;2016-2017年度继续试验,22点汇总19点增产,平均产量8 737.5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4.96%,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2017-2018年度参加黄淮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7 432.5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 5.83%。

3 抗病性

2016、2017连续两年经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淮麦46表现为中感、高感条锈病,中感、高感纹枯病,中抗、高抗叶锈病,高感、高感白粉病,高感、高感赤霉病。

4 品质特性

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淮麦46在 2016年、2017年两年平均品质指标为容重816 g·L-1,蛋白质含量(干基)14.3%,湿面筋含量34.2%,吸水率 58.1%,稳定时间6.4 min,最大拉伸阻力262 E.U,拉伸面积62 cm2。

5 适宜范围和栽培技术要点

淮麦46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最佳播期10月上、中旬,在适宜播期内,基本苗一般控制在180×104~240×104·hm-2,肥力水平较低的地块,应适当增加播量,如播期推迟,每推迟1 d,播量增加3.0 kg·hm-2。施肥以基肥为主,并根据土壤肥力,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一般每公顷施氮肥(纯氮)225~240 kg,磷酸二铵200~225 kg,氯化钾150~200 kg。其中,60%的氮肥以及全部的磷钾肥作为底肥施入,40%的氮肥作为拔节孕穗肥追施。田间沟系配套,注意防涝抗旱。冬前及早春及时防除田间杂草,返青至拔节期喷施粉锈宁和噻呋酰胺防治白粉病和纹枯病,抽穗扬花期喷施氰烯菌酯和戊唑醇的复配剂防治赤霉病,同时注意防治蚜虫。根据天气情况于小麦腊熟期适时收获。

猜你喜欢

淮麦高感周麦
小麦新品种周麦32号的遗传构成解析
睢宁地区优质小麦品种筛选
Unidirectional Identity-Based Proxy Re-Signature with Key Insulation in EHR Sharing System
不同播期和播种密度对小麦新品种“淮麦44”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小麦品种周麦16的遗传构成分析
小麦新品种“淮麦35”基本苗数和氮肥用量及运筹试验简报
5个周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及其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出色高感无负担,携EOS 6D Mark II巴黎街头漫步
淮安农科院:“布谷鸟”走进对接点
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对药剂防治赤霉病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