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项目教学在地方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12-22黄华东陈晓亮
陈 政,黄华东,陈 敏,陈晓亮
(1.湖南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湖南衡阳 421002;2.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3.湖南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衡阳 421002)
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高速发展,在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引发深刻变革,并对人类生活方方面面产生影响。《计算机文化基础》是地方高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主要目的是提升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以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人才要求。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的知识具体入门性特征,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常见软件的基础操作以及必备的相关资讯等。对学生而言,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可以相对熟练的掌握计算机使用方法,为日后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1]
1 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在现代教学体系中,项目教学法具有一定开创性,该方法通过组织学生执或者实施一个特定的、完整的项目,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分析和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思维以及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此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相关领域快速输送实践能力较强的人才。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通过项目教学法,可以设计针对各种问题的情境,通过组织进行协作学习,从而实现自主探究和“意义建构”,基于此,有利于学生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2]此外,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各个小组可以针对具体项目组织讨论活动,设计解决方案,在完成相关任务的基础上获取相应的成果,帮助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获取成就感,从而有效的提升其学习积极性。[3]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文化基础》的运用旨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问题,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更有针对性的分析、解决具体问题,以此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的适应未来快速发展的社会。此外,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帮助学生梳理掌握的知识,提升对知识的利用能力,并激发学生对学习知识主观能动性。
酒店管理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施茶文化资源开发项目教学具有明显的实际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对于改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积极意义。项目教学法的核心在于学生,其理论基础在于建构主义,即教师通过具体项目来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建构与自身相匹配的学习策略,并在其他情境中利用这种策略,根据情境要求对策略进行针对性调整,从而提升自身建构策略对各种情境的适应能力,逐渐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以《计算机文化基础》茶文化资源开发为载体,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建构和计算机知识相关的知识体系,学生在这一过程获得相应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在其他专业学习中发挥作用,对专业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第二,对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积极意义。项目学习法通过引导学生实施承载特定目标的项目,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思维,利用自身的创新能力来解决问题。学生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可以自由的表达个人思想和情感,并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筹划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创造性地实现预期目标,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项目教学法是地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的茶文化资源开发项目教学实践目前依然停留在个案实践,但是项目教学法并不局限于特定专业或者特定领域,而是一种跨学科和跨领域的综合过程。在现代项目管理视角下,项目存在于各个领域,而项目本身具有确定主题、设计计划、执行计划、评定产品的流程和周期。对高校而言,可以参照上述流程来完成《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项目教学的设计。[4]湖南工学院和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茶文化资源开发项目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将会促进《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程在全校范围的教学改革,促进该课程项目教学法在其它地方高校专业教学中的实施,促进《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程与地方高校院校各个专业技能培训课程之间的衔接,使地方高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非计算机专业公共文化课程更好更有效的服务于创业就业教育。显然,项目教学法也是促进地方高校公共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2 教学过程实施
针对酒店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项目教学设计有必要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融入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方案。
2.1 以项目为主线
在茶文化资源开发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突出茶文化资源项目主线,引导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知识,以此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的满足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要求,可以在短时间内为茶文化旅游企业创造价值,满足岗位需求。项目教学法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一种新型教学思路,行为逻辑至关重要,教师需要以行为逻辑为核心来组织和安排学习要素。在教学效果评价方面,工作过程的执行情况是非常重要的指标,教师在一体化教室中引入项目,根据项目任务的要求,将学生划分成特定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上限定为9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个体差异充分关注,以确保分组的合理性,切实提升个体的参与度。各个小组根据成员特征,选择具体的负责人,负责协调小组成员完成项目任务,任务分配需要落实到个人,通过不同成员的协调工作,把“教、学、做”融为一体,根据任务特征执行相关操作,提升团队合作水平。[5]
2.2 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项目教学的核心,也是执行项目的主体,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实施项目任务过程中获取、运用、共享、发现、传播、重构知识,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导、监督、检查、鼓励、技术支持等,以确保项目可以顺利的实施。[6]两所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项目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将酒店管理项目为载体,通过和技能培训深度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在项目任务过程中了解职业特征,体验职业角色,掌握必要的岗位知识,培养和岗位要求相匹配的职业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信心,消解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误解,以前学生不重视、教师难教授的难题得以破解,从而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3 项目教学法的思路和对策
3.1 突破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这一公共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壁垒,实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与酒店管理专业茶文化资源开发课程的有机联系。传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主要是为了专业课程服务,具有一定被动性,在很多情况下难以实现预期目标。两所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项目教学法力求转换视角,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和茶文化资源开发专业课程体系深度融合,通过引入具体项目,发挥衡阳茶文化资源开发过程的项目管理思维,建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与衡阳茶文化资源专业课程的深度关联,从而发挥两种课程的优势,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3.2 对地方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整合,在教学项目设计过程中纳入多个软件的应用教学,并强调项目教学周期的完整性。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项目任务,引导学生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整个过程存在的问题。此外,在项目教学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立足酒店管理专业的应用特征,茶文化资源开发主题的设计和安排不应偏离专业要求,根据专业实践要求引入所需的计算机知识,例如网络基础知识、应用软件的操作技能等等,同时根据地方高校的教学任务来设计并实施项目教学方案。具体包括电脑配置和管理项目;通过网络搜索技术获取信息的项目,通过Word软件编写相关资料的项目;通过Excel软件分析市场数据的项目;通过PPT软件制作宣传片的项目;通过FrontPage设计相关旅游网页的项目等。学生为完成项目要求的具体任务,学会主动的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从而培养了其茶文化资源开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职业素养,切实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为学生适应社会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3.3 找到规律、得出项目设计方案、提出推广建议。根据相关理论指导,结合具体的实践经验,根据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充分发挥各种学习要素的优势,设计合理的调查问卷,明确相关要素的作用,设计教学问题,明确教学策略,完善《计算机文化基础》的项目教学设计方案,在两所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茶文化资源开发项目教学中实践。总结反思项目教学法实践,对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效果进行综合且客观的评价,总结并归纳相关问题和经验,最后形成可重复、可操作、可推广的“地方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项目教学模式”,从而满足了地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需求,相信将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