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家庭教育中微信健康教育的应用研究
2020-12-22陈宏伟
陈宏伟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内科一病区,江苏 南通 226001)
1型糖尿病也被称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常发生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是儿童青少年疾病中,最普通、也是最严重的一种慢性代谢疾病[1]。该疾病发病率每年呈不断上升趋势,以2%至3%的速度在增长,其中年龄未超过5岁的儿童是该疾病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年龄段。对于患儿家长而言,他们是患儿第一管理者,除了承担着患儿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等管理任务,还会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在1型糖尿病家庭教育中应用微信健康教育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1型糖尿病患儿家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48例。纳入标准:①确诊为1型糖尿病患儿家长;②患儿家长无精神心理疾病、心功能不全等慢性疾病;③是患儿主要照顾者与共同居住者;④患儿家长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自愿加入到研究中。排除标准:①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儿家长;②离异或分居的患儿家长;③配合度较差的患儿家长。对比两组一般资料,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在患儿出院之后,对患儿家长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其中包括患儿出院后3天进行回访,每月月底与患儿家长电话联系,询问患儿血糖控制情况,并解答患儿家长疑问,对其实施心理辅导;在患儿复查时,对患儿家长展开微课堂指导[2]。
实验组:基于常规健康宣教基础上实施微信健康宣教,具体方法如下:①创建一个微信群,邀请患儿家属加入,成立一支微信健康宣教小组,由营养师、专科医师、专科护士以及主管护师所构成,所有成员都通过糖尿病相关知识培训,其中包括健康教育、沟通技巧、疾病知识等;②实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小组每日利用微信平台,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方式,将糖尿病疾病的相关知识与前沿知识发布在群内,其中包括血糖监测、运动、药物、饮食、胰岛素要求以及注意事项等;定期向患儿家属讲解监测血糖的方法,并给与患者进行远程指导。③患儿家长在护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可在线进行咨询,由健康小组则每日指派一名人员来回答患儿家属所提出的问题;④为患儿家长提供24h咨询电话,在其情绪不稳定时展开心理护理。⑤将每周专家的门诊信息发布在群中,当专家因故而停诊时,在群内提前发布,避免患儿家长去医院复诊时出现反复奔波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1型糖尿病患儿家长在患儿出院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焦虑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
对本次研究中的测量和统计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处理,对其统计的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x2)进行数据检测校验;此外,本次研究中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数据校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1型糖尿病患儿家属干预前、后焦虑评分
干预前常规组焦虑评分(65.21±7.26)分、实验组(66.28±6.81)分;两组焦虑评分并无明显差异,t=0.7290,P>0.05;干预后,实验组焦虑评分(40.31±3.25)分低于常规组(51.38±5.28)分,t=12.1095,P<0.05。
2.2 对比两组1型糖尿病患儿家属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
干预前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58.78±6.92)分、实验组(59.21±7.15)分,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并无明显差异,t=0.2930,P>0.05;干预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81.63±8.25)分高于常规组(69.82±7.59)分,t=7.1451,P<0.05。
2.3 对比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常规组不满意13例,较为满意21例,满意14例,护理满意度73.9%,实验组不满意3例,较为满意27例,满意18例,满意度93.7%,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x2=7.5000,P<0.05。
3 讨 论
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依靠长期服药进行治疗,除此之外,患者还应当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进行运动,以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辅助治疗,从而确保自身病情的稳定性[3]。对于患儿家长而言,患儿住院属于一种负性生活事件,而糖尿病则是一种应激源,无论是患儿还是患儿家长都应当通过改变自身生活方式来面对疾病。当患儿在患病之后,家长们普遍都会出现自责的心理,很容易将责任归在基因问题上,因此内心会充满不安与内疚。与此同时,在照顾患儿时,由于患儿不配合,会让他们感到无奈、力不从心,并且家长还需要做好管理患儿血糖的工作,担忧患儿长期患病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这种心理压力会让患儿家长产生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据研究显示,有10%-74%的患儿家长会出现心理问题,有21%-59%患儿家长会出现焦虑症状。随着患儿年龄的不断增长,患儿家长在护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而家长对于糖尿病知识的了解度与应对态度,影响着患儿护理效果、治疗效果以及应对疾病的态度。
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信以沟通便捷、容易操作等特点,成为了人们相互传递信息的一种常用方式[4]。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展开微信健康教育,为患儿家长与医护人员之间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且微信平台具有成本低、互动性较强、使用便捷等优势,能够让患儿家长处于轻松、愉悦的情况下,加强其对于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心理状态则由消极逐渐转换为积极,从而提高了患儿家长对于健康宣教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将微信健康教育应用在1型糖尿病家庭教育中,不仅能够降低患儿家长焦虑情绪,还能提高患儿家长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可广泛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