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教育戏剧的方式教《哈姆莱特》

2020-12-21张蓉

关键词:哈姆莱特教育戏剧角色扮演

张蓉

摘要:为了呈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个性化解读,尝试运用教育戏剧这一方式展开《哈姆莱特》的教学。具体教学环节为:角色定格,用肢体语言表达对剧中角色的理解;空间建构,设计角色体验的外部情境;即兴对话,消除角色扮演的不真实感;角色扮演,帮助学生体悟哈姆莱特的心理;台词独白,促进学生深度解读哈姆莱特的形象。

关键词:教育戏剧 角色定格 即兴对话 角色扮演 台词独白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经典剧作,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节选了其第三幕第一场。由于剧作语言的陌生性,对戏剧人物、戏剧语言的分析是文本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中发现,学生容易受到教师以及一些资料的影响,无法个性化地分析哈姆莱特这一形象。为了呈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个性化解读,笔者尝试运用教育戏剧这一方式展开教学。

教育戏剧是20世纪在英美国家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方式,它主张以戏剧元素和戏剧方法为媒介开展教学活动。常见的戏剧方法有角色定格、空间建构、即兴对话、角色表演、台词独白等。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哈姆莱特》教学中,营造“拟真”的戏剧情境,能引导学生在角色代入中体验、合作、思考、发现,从而读出自己心中的哈姆莱特。

一、教学环节

(一)角色定格,用肢体语言表达对剧中角色的理解

所谓角色定格,是指参与者个人或集体运用身体呈现一幅静止的画面,表现出特定情境中人物角色的外貌、动作、神态等,体现某个人物的心理或多个人物的关系,甚至展现特定的社会环境。笔者将角色定格活动与节奏步行游戏结合运用,在舒缓学生紧张感和羞涩感的同时,让他们尝试用肢体语言表达理解,逐步打开身心。活动开始后,笔者先按照固定节奏击鼓,学生在教室内按节奏自由行走,并完成笔者随机发出的“走、停、跳、蹲下、与身边人击掌、和身边人说‘你好”等口令;随后,笔者说出课文中的一个角色,学生立刻定格。

为了让学生个性地展示,角色只阐述身份,如国王、大臣、贵族少女、王子等。学生在定格“国王”时,或昂首叉腰或拄着权杖或严肃端坐;定格“大臣”时,或点头哈腰或拱手准备奏报;定格“王子”时,或沉思或高傲或高兴;定格“贵族少女”时,或自信或娇羞或托腮。总之,学生都能够调动自己对文本的记忆,联系自我对这些身份的理解,逐渐进入角色状态。角色定格让学生回顾并表现了几个人物的身份及重要特征,在游戏中初步打开身心,进入故事情境,为接下来的角色扮演奠定了基础。

(二)空间建构,设计角色体验的外部情境

所谓空间建构,是指发挥想象力,运用特定空间内的物品,搭建出戏剧活动的具体场景。教材中,哈姆莱特与奥菲利亚对话的地点为城堡中的一室,国王和大臣也是在室内的暗处偷听。因此,在角色定格后,笔者让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线索及情节需要,建构“城堡中的一室”。学生分成3组,分别用白胶带、桌椅、垫子等道具搭建出了想象中的空间。搭建过程中,笔者提示学生,除了整体空间(可以用垫子围挡或胶带粘贴)区分和家具 (用课桌椅代替)摆放,细节装饰(戏剧教室的一些戏剧道具)也很重要。空间建构结束后,每组学生派代表说明空间的设计构想。

各小组说明后,笔者对他们的建构空间的亮点与不足及时做出点评。例如,有的小组用坐垫摆出了城堡一室的框架,并细致地留了门。笔者肯定了该小组的建构思路,强调表演时,进入空间必须经过大门,不能穿墙,以加深学生对空间的认同感。有的小组用桌椅呈现出会客空间,甚至细心地考虑到了花瓶这一摆设,但是没有设计窗户以及偷听可能需要躲藏的窗帘。笔者肯定了该小组的细节后,提醒他们及时修改不足之处。空间建构活动让学生亲手操作,主动思考,阐释说明,创设了角色体验的外部情境。

(三)即兴对话,消除角色扮演的不真实感

即兴对话,就是未经准备,角色之间有感而发的对话。借助空间建构活動,学生对故事的认同感已经得到增强。接下来,笔者通过入戏表演促发即兴对话,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情境,消除学生角色扮演时的尴尬和不真实感。活动中,笔者先作为引导者,旁白:“近几天,克劳狄斯国王心事重重,今日要在内室秘召几个大臣商量事宜”,并以“看,他来了……”引出自己扮演的国王克劳狄斯的出场。此时,笔者转过身,迅速穿戴好披风、皇冠,拄好权杖,入戏国王克劳狄斯,独白:“我是丹麦的国王,这个国家最高贵的存在。一个月前,我用毒汁浇灌了我那亲爱的哥哥,现在他已经在地下安息了。(奸笑)但是我那侄儿哈姆莱特,回来后变得疯疯癫癫,他是不是知道了些什么?”独白后,转身面对学生说:“诸位大臣,你们能不能用迂回婉转的方式,探出哈姆莱特为何这样神魂颠倒,让紊乱而危险的疯狂困扰他安静的生活吗?”此时,笔者扮演的克劳狄斯用权杖指着学生,让学生即兴回答。

学生做出了“他接受不了最近的打击”“他失恋了”“他撞见鬼魂了”“可能是在逃避吧”“他应该有些别的想法吧”等回答。学生的回答说明了他们对故事情节相对熟悉,并且能够在笔者的引导中“入戏”。这些回答也表明,学生对哈姆莱特“疯狂”的原因有了初步理解,这为后面分析其矛盾心理奠定了基础。

(四)角色扮演,帮助学生体悟哈姆莱特的心理

笔者回到引导者身份,将学生分成4组,给出5-8分钟时间让学生思考和简单排练,针对教材中“偷听”这一情节开展分组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活动包含对话、心底话和偷听三个环节。哈姆莱特与奥菲利亚在内室对话;另两人也扮演哈姆莱特与奥菲利亚,在城堡外表演两人的心底话,即戏剧的潜台词;国王和波洛涅斯在窗帘后偷听。对话结束,国王和波略涅斯从暗处出来,针对两人的“对话”展开后续的分析和对话表演。

戏剧的潜台词是解读人物形象的关键要素。潜台词展现的是人物的心理活动,根据潜台词和原台词之间的矛盾,可以精准探知人物行为和心理。学生在表现哈姆莱特的潜台词时,大致能够理解他的言不由衷及矛盾心理。比如,在分析哈姆莱特说的“谢谢你,很好,很好,很好”的潜台词时,学生表演道:“很好,是的,奥菲利亚,你送回礼物很好,最好不要再和我有瓜葛,因为我是一个不幸的人……哼(苦笑),我很好,哈哈(继续苦笑),奥菲利亚,但是我更想说,这不好,非常不好……”再如,学生扮演国王创编的台词表示了对哈姆莱特行为的怀疑,也展现了国王的自大和奸诈。如,国王偷听后,说道:“不,不,不,哈姆莱特这个反应不对。看似疯言疯语,却又像在影射什么……别以为能骗过我!我可是至高无上、无所不知的王!”可见,在经过小组的分析和表演后,学生对人物的解读已由角色定格时的单一认知转变成更为丰富具体的理解。

(五)台词独白,促进学生深度解读哈姆莱特的形象

台词独白是指参与者将某个人物的想法、心理活动和意识波动用独白的方式展现出来。在戏剧活动中,独白是一种很好的解读和展现人物复杂心理的方式。这一环节,笔者让学生聚焦“生存还是毁灭”一段,分析剧本原台词,然后结合自己对哈姆莱特人物的理解,组织语言表演“哈姆莱特独白”,每组派代表展示。其他组点评独白的内容、角度和展现方式。

学生独白时,或面向墙壁,或独自端坐,又或是来回踱步,愁容满面,谈到了哈姆莱特对人生存与死亡的思考、对奥菲利亚的爱与愧疚、对国家的担忧和自身无法拯救国家的沉痛等。其他学生的点评,又促进了“独白者”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独白活动与角色扮演活动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对文本独白段落及人物的个性理解基础上的再创造。角色扮演主要是挖掘潜台词,而独白则需要创编台词,对学生的理解力、文字表现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台词独白后,学生进入反思环节。笔者顺势布置任务:“你如何看待哈姆莱特?如果你是哈姆莱特,你会怎么做?根据自己的体会和理解,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这样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反思课堂中的角色体验和扮演,用文字呈现出自己的独特认知。

教育戏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表现欲,帮助他们读出了个性化的哈姆莱特。列举几例学生的理解:“他聪明而残忍,沉着而勇敢,是一个敢于同命运抗争的人。”“他看似疯癫的言语背后是对人性的鞭挞和嘲讽。”“他思维敏锐、语言睿智,对人生有思考却没有行动力。”“如果是我,我也会犹豫不决。”“他的犹豫显示他明白生命的可贵。”“我不知道我是否会复仇,但我一定会离开。”“他是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集合体,感性的善良和理性的思考使其成为一个矛盾体。”

二、教学反思

(一)教育戏剧教学可以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

结合本课教学,笔者认为,课前及课后设计一些对入戏要求不高的教育戏剧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学习任务链”,实现深度学习。这是因为,课前活动能为课堂的入戏与人物解读奠定基础,课后的反思总结活动有助于学生借助文本角色联系现实人物,尋求文学的现实意义。

课前,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者语文阅读课,印发一些背景材料,协助学生熟读剧本。同时,可通过语段朗读比赛、台词模仿游戏、节选部分标题创作和绘制剧作人物关系图等活动,帮助学生熟悉剧本并了解戏剧冲突。课后,也要让学生思考《哈姆莱特》的现实意义,比如建立“人物档案”,让学生总结哈姆莱特的形象;寻找“哈姆莱特兄弟连”,即寻找经典作品与现实社会中的“哈姆莱特”式人物、自己身上的“哈姆莱特影子”等,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进而获得面对复杂情境努力解决问题的勇气。

(二)增强对空间的信任感和认同感,要做足抓实

教学中,要不断制造仪式感,营造令学生“信以为真”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然、自主地创造。教育戏剧的教学,最忌讳学生还没有深入故事情境即没有入戏,便开展深度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会让学生在虚假情境中机械地完成任务,从而无法获得深度体验。在本节课中,角色定格、空间建构、即兴对话等活动不仅是在给学生提供人物解读的循序渐进的方式,也是在逐步引领他们进入戏剧情境,增强他们对空间的信任感和认同感。

角色定格先让学生身心打开,逐渐进入剧本的身份圈中;空间建构是让学生自我建构故事发生的空间情境,这种“亲手”创造的形式,考查了学生阅读时的细致度,也是其相信故事“真实”的前提;不断提示和纠正学生的空间设计思路,可以增强学生对空间的信任感和认同感;即兴对话感染学生,并将其带入哈姆莱特的故事,思考人物行为的原因,与克劳狄斯对话,用以展现他的虚伪狡诈,道出哈姆莱特的艰难处境,这对后面分析哈姆莱特的心理也有帮助。

(三)教师的精准要求示范,是教学顺利推进的保障

在学生表演哈姆莱特的心底话时,学生大多出戏了:“我觉得他这时候是想说……”“他的内心在想……”“哈姆莱特这里并不是想说这个……”其实,活动是要求学生直接用心底话“扮演”角色,而不是做一个解读者。因此,教师提出的活动要求应精确、全面,要预设学生可能会有的误区,并结合预设提前给予示范和指导。比如在心底话环节中,可以这样要求和示范——

小组演绎完哈姆莱特和奥菲利亚的对话后,表演心底话的同学要在挖掘潜台词的基础上,模仿哈姆莱特的语气完成潜台词对话。比如,剧本中哈姆莱特对奥菲利亚说:“哈哈,你贞洁吗?”呈现心底话的同学则可以做如下的解读扮演:“贞洁?(有点疯狂的苦笑)贞洁是什么?奥菲利亚,但愿你有贞洁,因为我的母亲,我最爱的母亲,她把贞洁丢了……”

教师的示范,可以给学生提供范式,让其始终在“拟真”的戏剧情境中更顺畅地扮演和解读。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戏剧课程开发”(编号:Ba/2016/02/21)以及2017年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普通高中教育戏剧课程开发与学科应用”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哈姆莱特教育戏剧角色扮演
歌德与别林斯基关于哈姆莱特“延宕”观点的辩析
《哈姆莱特》探究阅读
《哈姆莱特》探究阅读
参考答案
谈初中地理角色扮演法的实施
角色扮演法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角色扮演
教育戏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教育戏剧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教育戏剧在智障学生情绪管理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