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文学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2020-12-21冉建凯
冉建凯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冲击文学教育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首先阐述了互联网+时代高校文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互联网+时代高校文学教育的困境,提出了互联网+时代高校文学教育的出路。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校文学教育;困境;出路
引言:
文学教育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新的教学观念冲击着传统文学教育,使得高校的文学教育面临一定的困境,需要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将文学教育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从而有效提高文学教育水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文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外国文化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人们思想观念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在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了西方文化的魅力,开始盲目的追求西方文化与潮流,其中学生作为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的群体,最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不加以正确引导,便会产生崇洋媚外,重视西方文化而忽视中华传统文化的错误行为,不利于中华传统文化以及文学的传承和发展。此外,由于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使用,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途径不断增多,一些将西方文化看作先进文化的错误观念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加强高校的文学教育十分必要。高校通过加强文学教育,能够让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学习更多的优秀文学作品,从而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底蕴,符合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1]。学生在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时,能够充分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充分体会文学的魅力,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其次,加强文学教育,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正确认识文学的重要意义,从而更加主动地进行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分清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本质区别,树立民族自信,因此高校加强文学教育,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文学教育的困境
(一)知识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冲击文学
当前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越来越多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被广泛地应用到教学当中,这些设备能够有效地丰富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将枯燥无味的文字转化为图片、视频以及其他形式,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但随着知识内容呈现方式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学生对于文字的学习兴趣大幅度下降,而文学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进行知识内容的呈现,这便会使得学生学习文学的积极性降低,且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知识框架进行学习,不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无法进行文学的学习,降低学习效率与效果。
(二)学生娱乐性阅读意愿增强,降低对文学的阅读兴趣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使得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等途径进行阅读,但由于当前互联网信息监管能力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较多的娱乐性阅读内容充斥与学生周围,吸引学生进行阅读。学生在阅读娱乐性内容时虽然能够获得身心上的愉悦,但无法从中学习到文学素养所必备的知识内容,不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2]。与娱乐性文章相比文学的内容较为枯燥,学生更加倾向于选择那些娱乐性文章进行阅读,这会大幅度减少学生品读文学的时间,使其在短时间内无法感受到文学中的优秀思想品德,从而降低了自身的文学素养。
(三)文学教学方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教师在進行文学教育时并没有注重将其与互联网技术进行结合。传统的文学教育方式较为单一,教师主要是通过课本进行知识内容的教授,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新兴教学方式相比较为枯燥,学生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丧失兴趣,无法进行深度学习,从而不能领略到文学魅力,这会使得文学教育落后于时代发展潮流,无法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三、互联网+时代高校文学教育的出路
(一)运用互联网技术丰富文学内容的呈现形式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效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繁荣,为文学教育带来了新的生命力与活力。教师需要改变教学观念,提高对于互联网技术的重视程度,改变原来单一的教学方式,使文学教育摆脱书本内容的局限。首先教师需要学会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制作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展现文学的内容,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文学,领略其中存在的魅力[3]。例如,教师在教授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时,可以提前寻找相关影视资料,根据教授的内容播放相应的片段,通过视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所学文学作品有一个初步了解,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后续的深入学习。
(二)通过构建互联网平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当前越来越多的教育类软件得到广泛地使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软件,构建与文学教育相关的网络教育平台。利用互联网平台,教师可以教学前公布相关知识内容和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对文学内容建立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为后续的深化学习奠定基础。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布置线上阅读任务,鼓励学生利用琐碎时间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日积月累中提高文学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教师在教授相关知识内容后,可以及时利用互联网平台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对学习到的文学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并设立知识交流区与答疑解惑区,鼓励学生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感想与其他同学交流,同时教师可以在答疑解惑区了解学生对相关内容存在的疑惑,并进行解答,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文学知识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4]。
(三)规范文学教育内容,遵守教学制度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教育领域的变革,能够有效地促进文学教育的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一些娱乐性文章大量占据了学生的课余时间,使得学生对文学教育产生排斥心理,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以及文学素养的提高。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文学教育制度,规范文学教育内容,选取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正确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文学教育。此外,还需要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加强对教师与学生的考核,有利于教师发现当前自身存在的不同,主动学习文学知识内容,拓宽知识面。同时,对学生进行考核能够充分加强对其学习监督,规范学习行为,督促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提升文学素养。
四、结束语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广泛地应用到教学当中,为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命力。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文学教育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存在不充分、不全面的问题,不利于文学教育的发展,使得知识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冲击文学教育,学生娱乐性阅读意愿增强,降低对文学的阅读兴趣,文学教学方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基于当前互联网+时代高校文学教育的困境,需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发展文学教育,运用互联网技术丰富文学内容的呈现形式,通过构建互联网平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规范文学教育内容,遵守教学制度,从而使互联网技术与文学教育相融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爱华.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文学教育观念的转型及重塑[J].文学教育(上),2018,000(002):158-159.
[2]王锐.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文学教育观念的转型及重塑[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000(002):122.
[3]陈智,袁琪.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J].文学教育,2019,000(029):P.174-175.
[4]陈梦,赵佳丽.论"互联网+"时代高校教育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以《外国文学》"翻转课堂"为例[J].惠州学院学报,2019,039(005):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