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探讨

2020-12-21金蕾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方式

金蕾

【摘要】音樂是发自人们灵魂深处的声音,它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艺术修养。通过音乐的律动,可以充分表达内心的感情。音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加全面地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关键词】音乐律动;小学音乐;教学方式;应用与价值

*本文为江西省基础教育教学2018年度普通类一般课题(编号:PXYI2018- 312,课题名称:运用“音乐律动教学法”提高音乐素养的研究)的研究成果。

当我们听到美妙的旋律时,我们就会感到心情愉快,身体随之舞动,这就是音乐的律动。小学课程中虽然设有音乐课,但是课堂中音乐律动的课堂效果并没有那么有效。

一、注重音乐节奏感

1.音乐节奏的重要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习者的音乐节奏感。音乐是门艺术,有着强烈的节奏感,这种节奏感可以调动人们的情绪。每个人的节奏感都是不同的,有的人天生乐感就好,有的人就需要后天的努力和培养。音乐的节奏感是很重要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好好培养。教学者要改变原来的教育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和训练学习者的节奏感。

2.音乐节奏的价值。通过音乐节奏,可以加强学习者对乐曲的领悟能力,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激发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音乐的节奏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创造能力,当他们听到音乐的节奏,编出他们自己喜欢的舞蹈,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艺术能力,也训练了左右脑的平衡,促进健全发育。

二、律动的应用

1.律动调动课堂氛围。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学者每次上课都可以展示一首不同律动的歌曲旋律。小学生年龄还小,对音乐旋律很感兴趣,他们很容易被音乐吸引,进入音乐所带给他们的氛围中。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调节课堂气氛,增加学习者对音乐的兴趣。轻松愉悦的氛围比严肃的氛围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内容,提高学习音乐的乐趣。

2.律动提高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学者要培养提高学习者对音乐的兴趣。音乐是一种艺术,当学习者有了兴趣,那么就有了对艺术的理解与学习意识。教学者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时刻注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对音乐的节奏感。孩子天性爱玩,小学生还小,他们对玩很感兴趣。教学者可以他们的兴趣为突破口,通过玩游戏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3.律动提高学生审美。律动可以提高学习者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习者的主动性,继而提高学习者的艺术涵养和审美能力。律动可以通过听觉体验来拓宽视觉体验,提高学习者对美的感知能力。律动与很多事物息息相关,教学者要将律动与现代发展相结合,顺应发展的趋势与潮流,提高学习者的审美。律动有音乐的律动也有身体的律动,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身体律动,提高学习者的肢体语言。

4.律动减轻学生的疲劳。小学生没有形成持之以恒的耐心,在课堂上很容易走神、疲惫。这时候音乐的律动就会发挥大的作用,一首激昂的音乐会将走神的学习者拉回到课堂中,一首舒缓的音乐则使学习者身心放松,让他们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保持更加清醒的头脑。

【参考文献】

[1]陈铭.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探讨[J].考试周刊,2017(72):178.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教学方式
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其教学方式探索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