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深度参与助教活动的价值及引导策略

2020-12-21陈未娅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0年7期

陈未娅

【摘要】在新课程观引领下,幼儿园和教师都认识到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职业特点、专业特长的家长是幼儿园深入和拓宽主题课程的宝贵资源。家长助教活动便是其中一种有效方式,家长通过助教参与课程,不仅能丰富主题课程资源,也能在配合、协助教师的同时促使主题更深入实施。本文重点分析家长深度参与的助教活动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独特价值,阐述引导家长深度参与助教活动所采用的主动参与、线性推进、持续强化等三种实施策略。

【关键词】深度参与;家长助教;价值及策略

随着近几年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的理念也越来越受到幼儿园与教师的重视。对我园511位家长发放调查问卷,获知73%的家长是通过老师在微信群发布的信息获知主题内容的,33%的家长通过亲子或节庆活动参与主题课程,53%的家长认为参与主题课程没有太大意义。可以看出,家长虽然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参与幼儿园主题课程,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参与的方式比较单一,参与的内容较为表浅,参与的次数较少。因此,很难深入到课程中,更不能为幼儿提供相关经验准备和主题行进中的支持和帮助。

为此,我园基于范式的家长助教活动进行完善升级,即家长与教师结合主题行进的需要,进行双向预约,在助教过程中,教师从专业的角度与家长对话,帮助梳理活动脉络,解读幼儿的语言和行为,在用足用好家长资源的同时,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

一、主题课程背景下家长助教的独特价值

家长助教是指家长直接参与到幼儿园主题教育中,在配合、协助教师的同时促使主题更深入实施的一种有效方式。

(一)家长助教可以弥补教师专业空缺和课程空白

具有不同职业特长和专业优势的家长,往往对课程的开发实施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拾遗补阙、促进提高的作用。例如面点师家长在《甜蜜蜜》主题中与孩子们一同制作美味的水果木糠杯,在《秋天里》主题中为孩子们带来银耳汤和雪梨汁,让他们在味蕾上体验秋天的美好;科学老师家长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带领孩子们开展科学小实验,化学老师家长则以变魔术的方式让孩子动手操作,寻找答案,让科学精神扎根儿童内心。医生家长则根据换季的需要或季节相关主题开展时,以科普传染病预防以及讲解医学小常识为内容进行助教。在《我做哥哥姐姐了》主题行进中,有个别幼儿乳牙脱落,这个关键事件引起了孩子的关注,一时间关于牙齿的讨论在班里掀起高潮,此时,教师针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与牙医家长预约,于是孩子们在牙医家长的带领孩下实地探访口腔医院,了解检查牙齿所需要的工具和流程,而班里的牙医区域也应运而生。

(二)家长助教是对主题课程的横向拓展和纵向深入

在主题行进中,预设和生成永远形影不离,而捕捉到孩子的兴趣点并助推孩子的学习与发展是在助教中的另一种收获。在《娃娃乐》主题行进中,不少家长对于其中的“小玩具”“小动物”子主题提出绘本分享的预约。结合幼儿的兴趣和主题的行进,家长和老师共同对素材做了进一步取舍,满满妈妈的《蚂蚁和西瓜》和梓嘉妈妈的《七只小羊》安排在“小动物”子主题行进线的“餐前故事分享”时间。而朵朵妈妈准备的《有趣的消防车吉普达》则排在“小玩具”子主题的集体活动《我可以上车吗》之后开展。在《顽皮一夏》主题中,孩子们提出:“为什么甜甜的汽水总爱咕嘟咕嘟冒泡泡?”结合果果妈妈做科学小实验的预约,商议后由STEAM老师作为外援团进行科学小实验《有趣的气泡》的助教。《春天》主题开始了,啦啦带来的小蝌蚪成了孩子们讨论的焦点:“小蝌蚪吃什么?”“为什么小蝌蚪穿着灰色的衣服?”这些问题都呈现在家长问题墙,啦啦妈妈预约助教,解答了孩子们的问题。

(三)家长助教利于形成良好学习场域促进家长参与

传统意义上的家园合作主要由教师主导,家长被动参与配合,而真正的合作伙伴关系既不是教师大包大揽,也不是幼儿园把什么事情都推给家长,而应该是双主导双主体,形成正向积极的合作场域,共同陪伴孩子的成长。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都是助教的一种体现,如在《吃得香,長得棒》主题中期,针对孩子们不喜欢吃青菜等食物的现象,班级家委会和教师进行对话,在微信群发起助教邀约,六位家长积极应邀,针对活动形式、活动分工、活动细节、时间安排等展开讨论并开展了“蔬菜大变身”的助教活动。活动中,家长讲述绘本导入活动,有三位家长分别扮演青菜、紫甘蓝、胡萝卜向孩子们介绍自己的特点、口味和营养价值,还有家长示范蔬菜榨汁及和面,孩子们一起用蔬菜面团包饺子,最后蔬菜变成了黄、绿、紫饺子,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在这次活动中,家长们分别承担了课程设计、志愿者、教学助手等角色,真正深入地参与到主题课程实施中。

二、引导家长深度参与助教活动的实施策略

面对家长的参与热情,不能“来者不拒”和“全盘接受”,应该梳理取舍,精准指导,全员参与,使家长助教能从“乐”助走向“深”助。

(一)双向预约,主动参与

在前期的家长资源收集(信息登记表、家访、调查问卷)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每位家长的职业、兴趣、特长及教育资源,并针对主题课程可能会涉及到的资源进行前期的梳理,班级教师根据不同主题类型和行进的时间节点,建立家长助教资源库。在主题开展前期,召开审议式家长会,本着尊重、沟通、共享的理念,教师介绍主题目标及主题脉络,家长围绕主题脉络展开头脑风暴,共同挖掘主题价值,形成经验互享、共生共创的学习共同体,从而引发家长积极主动参与主题课程。

双向预约制度促使家长和教师双方提前对助教的时间、内容、地点和方式进行约定,家长可以通过口头、书面、微信的任何一种方式与教师进行助教预约,教师则根据课程内容选取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兴趣所在、生活相关,以及主题课程相关的内容,对家长提供的资源进行梳理和取舍,最后与家长共同确定助教内容。双向预约制形成的家园双向互动,使主题课程的计划性和生成性有效结合。

(二)点线面结合,线性推进

所谓术业有专攻,缺乏对幼儿园活动的组织实施能力和相应的教育理念是家长助教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通过参与式家长会、开放日活动、微信平台等多途径,让助教家长了解本班幼儿的年齡特点和发展水平及活动组织的注意事项。助教预约一经启动,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探讨筹备,教师给予必要指导,以此提高助教活动的指向性和关联性。此外,还分层分类,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家长进行指导,引导家长积极高效地参与助教活动。

高学历家长———共同商讨,注重细节。例如在对《感官游乐园》主题进行前审议的家长会上,辰辰爸爸提出可以从自身擅长的电学入手,带领孩子们进行光产生的探究。在共同确定教学思路后,辰辰爸爸备写了活动《有趣的光》的教案。我们对其中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以获取相关经验的学习方式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对“直流电交流电的产生和区别”等这类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说教式内容做了删除,并对多媒体课件和家长的教学用语做出细节上的改良。助教活动后,孩子们依然兴味盎然。

祖辈家长———肯定价值,以情动人。祖辈家长虽然在教育理念上存在差异,但却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智慧,孩子们在祖辈说中草药中感受中医的神奇和伟大,在听祖辈唱越剧中感受中国戏曲的魅力,和祖辈共同包饺子来感受南方特色美食。在充分尊重祖辈家长价值的同时,发挥他们的优势,使课程更贴近儿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和蔼可亲的祖辈家长出现在幼儿园活动中,本身已是一种对幼儿的社会性情感的唤醒。

低学历家长———挖掘特长,别开蹊径。“我也很想助教,可是我没文化,普通话说不好,更何况上课”,他在家长会上这样说。在秋天主题中,老师和家长们一起讨论种植主题,由于大家都没有种植经验,对话陷入了僵局。这时,鑫鑫爸爸从种植的时间、方式、管理办法出发,侃侃而谈。因此,种植助教的任务就落到了鑫鑫爸爸身上,老师帮他制作介绍的PPT,他带领孩子们认识青菜和菠菜的种子,并且一起松土浇水。孩子们都夸鑫鑫爸爸厉害。

(三)调整完善,持续强化

家长助教所带来的课程资源,伴随着孩子们在主题中学习和发展,他们对助教活动的兴致盎然和获益匪浅,是激励家长积极投身助教活动最优方式。而公众号推送、微信群发、家园互动墙等媒介的分享赞许则进一步发挥了每一次家长助教经验的辐射作用,提高对助教的价值认同,使家长们的助教兴趣和行为产生良性循环。

微信分享,展示成果。每次家长来班级进行助教后,老师都及时将助教的小视频、照片以及孩子的表现和语言分享在班级微信群。一方面让家长感受到自己的参与对孩子是一种鼓励。如天芯爸爸在助教反思中写道:“我感觉助教活动很有意义,这种方式联结了我和孩子的亲子关系,走进了她的成长空间和内心世界,给了她很大的满足感,这也是一种陪伴”。其次,也向其他家长展示家长助教利于主题的实施和开展,让更多家长关注主题实施,及时给予孩子支持。如《秋天里》主题中画家爸爸助教活动结束后,教师及时将活动过程和孩子们介绍秋叶制作的作品视频发到微信群进行宣传,家长们都接连点赞,在感叹之余,心生向往。最后,也是一种对助教家长的赞赏和鼓励。有爱的微信群,家长们都会把最美的赞美送给助教的家长,这让助教家长获得自豪感和成就感。

二次助教,持续热情。在《吃的香,长得棒》主题开展过程中,鑫鑫爸爸第一次到班里进行菜园种植助教,结合图片讲解及实地示范,让孩子们认识了菜籽和蔬菜种植过程。鑫鑫爸爸的参与让鑫鑫尤为自豪,鑫鑫妈妈说,孩子以前特别羡慕别的小朋友,现在既自豪又骄傲。国庆期间,班里孩子和家长到菜园里轮值,每天都有孩子去浇水,同时将浇水的照片发在微信群里,鑫鑫爸爸看到孩子们浇水都是用水管直接射向菜苗,提出这样浇水把刚长出细小的根须也冲出来,会缩短蔬菜菜的生长周期。因此,第二次种植助教应运而生,鑫鑫爸爸的语言更生动了,他介绍浇水时说:“给青菜浇水就像给它洗澡,不能直接用水管冲,那样青菜会痛。”听了鑫鑫爸爸富有童趣的讲解后,孩子们又去菜园进行了实地浇水,对养护蔬菜又有了新的认知,鑫鑫爸爸也再次获得了主动参与家长助教的成就感。

星级评定,肯定成果。家长虽然不是学前教育专业人士,但“三人行必有我师”,他们身上独有的技能和专业特长加上事先与教师就课程的目标、内容方式沟通到位,准备到位,每次家长到访,总让孩子们欢呼雀跃,收获满满。孩子们的欢迎和赞赏是家长们的动力。助教活动后,我们定期评比助教之星,设立种植专家、美食达人等单项奖,并在全体家长面前进行颁奖,不断鼓励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并发挥骨干型、特色型家长的典型效应,促进全体家长都投入到主题课程中来。

从事各行各业的家长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他们也是幼儿园中一支特殊的教师队伍。通过60余次家长助教活动分析,助教活动有了许多变化,如从较为单一的故事讲述转变为科学实验、实地操作、课堂讲解、情境表演等多种形式,家长参与的时间节点也从固定的集体教学时间分散到根据主题需要的餐前、晨间、午后等时间段,家长单次参与调整为跟随主题行进的阶段持续参与。而我们也可喜地看到随着助教活动的深度开展,追随儿童的班本课程也随机生成。真正利用好家长资源,引导家长深度参与助教活动,使主题课程更深入开展,而有价值的助教活动也进一步助推了主题目标的落实,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蒋静.幼儿园主题教育背景下的家园互动[J].早期教育,2018(4):16.

[2]褚华芬.有效运用家长助教促进幼儿发展[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11).

[3]肖青梅.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的问题和对策[J].科教导刊,2013(8).

[4]王玉霞.幼儿园家长助教活动的优势及策略[J].甘肃教育,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