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媒时代传统媒体人才生态位现状及扩充路径研究

2020-12-21丁兰兰

新闻世界 2020年12期
关键词:智媒时代

丁兰兰

【摘    要】传统媒体人才的流动或流失已从个案不断演变为规模化的“景观”,从生态位理论视角看,传统媒体人才的“出走”是对现实生态位不满而采取的生态位扩充行动。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人才生态位的平衡,造成生态位重叠与生态位位移。传统媒体人才生态位的“态”与“势”因子变迁,一方面迫使人才不得不加速开拓生态位边界,另一方面也为人才的生态位扩充提供了资本。智媒时代,传统媒体人才唯有明确“态势”优势,弥补自身缺陷,拥抱信息技术,扭转观念同时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才能通过职业流动的方式创造新的生存空间,实现生态位扩充。

【关键词】智媒时代;传统媒体人才;生态位扩充

【基金项目】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电视剧对外传播史研究(1980—2018)”(19CXW012)。

一、传统媒体人才的生态位现状分析

传统媒体式微,传统媒体人才的生态环境失衡,生态位现状不理想。传统媒体行业资源“供血不足”,人才生态位发展空间的适宜度降低;信息技术等专业型人才在媒体行业备受青睐,导致传统媒体人才的生态位重叠面积增大;新媒体“掠夺式”竞争模式,带来行业“态”资源分配不合理现象,引发传统媒体人才的生态位宽度变窄。[1]

(一)传统媒体“贫血”,生态位适宜度降低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内容变现能力不足,运营机制僵化保守,为了维持生存,部分传统媒体选择了消极被动的减版减量减薪应对策略等,导致传统媒体人才生态位平衡被打破,媒体核心人才的流失引发传统媒体行业“贫血”。

新技术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给传统媒体带来生存压力的同时,也促使其进行优化,这是挑战也是机遇。但是,目前来看传统媒体对信息技术带来的冲击,不仅缺乏心理准备和应对手段,也缺少积极拥抱新媒介技术的心态。自从传统媒体经营业绩下滑,传媒行业频传直接或间接摊派营收任务等令人无奈的声音。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纸媒的停刊与休刊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新闻,一些媒体的裁员、减产成了一种常態。

一直以来,我们对报社、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人的印象是职业素养高、业务精湛。但这种描述是否与现在的传统媒体人相契合?媒介融合发展不断深入,传统媒体虽然在积极转型,却因经济效益与人才的双重“贫血”而举步维艰。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并不一帆风顺,传统媒体人才的生态位适宜度也随之降低,出现了人才无序流动或流失现象。

(二)人才需求格局重构,传统媒体人才生态位重叠

生态位重叠是指相邻生态位空间所共有的区域。[2]传统媒体人才生态位上的资源被其他专业或行业的人才共享,生态位重叠度越高,生存压力也就越大。近年来,开设网媒专业的各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均有所倾向,或培养新媒体技术型人才,或培养数字人文型人才,或培养外语为导向的国际型人才。网媒专业虽发展历史较短,但在人才的培养体系上注入诸多时代元素,注重培养新媒体技术与理念,相较传统媒体人才,网媒专业人才更贴合媒体行业的用人需求,因此,出现了网媒人才与传统媒体人才生态位高度重叠的现象。

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人工智能、计算机、金融等专业人才进入传媒行业,从另一层面引发了传统媒体人才生态位重叠问题。除此之外,机器人写稿、智能算法、无人机采集、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传统新闻人从繁杂的基础工作中解放出来。一些媒体纷纷撤销基础岗位,以机器代替人工,大量削减生态位“态”资源,也会加剧传统媒体人才生态位重叠问题。

(三)传媒行业人才“掠夺式”竞争,生态位宽度失衡

传统媒体人才生态位宽度是指其可以利用的各种生存资源的总和。传统媒体人才在生态位上占据的可用资源越多,则其生态位宽度越宽;反之,则其生态位宽度越窄。当然,并非传统媒体人才生态位宽度越宽越好,要讲求适当,当其宽度超越了边界,也会造成资源上的重叠,增大其竞争压力。

2017年,《新京报》至少增加2000万元的投入,只为集聚最优秀的新闻人。[3]为适应新媒介生态,各媒体间展开了“掠夺式”的人才争夺,这本是为媒体的融合发展铺路,但又难以保障生存资源的增加,势必导致传统媒体人才生态位宽度失衡。

二、传统媒体人才的生态位“态”“势”能力识别

从生态位理论角度看,传统媒体人才的“出走”实则是一种生态位扩充行为,当现实生态位难以满足自身需求时,只能通过对“态势”资源的调整来提升生态位高度。换句话说,生态位“态势”资源是传统媒体人才生态位扩充的介质或桥梁。

“态”与“势”是生态位的两个方面,共同决定着传统媒体人才的生态位高度。“态”是“势”发展与变革的物质基础,传统媒体人才生态位“态”即是传统媒体人才的现有状态,具体可以细化到传媒行业生态环境以及行业资源等。如图1所示,传统媒体人才的状“态”并不理想。“传统媒体营收能力下降,个体收入受到严重影响”这一“态”因子变迁,成为传统媒体人才亟需扩充生态位的首要原因。从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角度看,个人收入不理想,直接导致人才的生存层次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作为知识型人才的媒体人,生态位扩充行动已经迫在眉睫。

传统媒体人才的生态位“势”能力是其实现生态位扩充的核心竞争力,在生态位扩充过程中“态”资源会发生变迁,能力运用的场景也随之变迁,便需要足够的“势”能力去缓冲。我们可以把传统媒体人才的“势”能力细分为生存力、发展力和竞争力三个方面,分别从职业素养、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应对新媒体冲击的能力等角度来体现,如图2所示。采写能力是传统媒体人才最核心的“势”能力,最需要弥补的是对新媒技术的运用能力。显然,传统媒体人才具备一定的“势”能力去满足其生态位扩充的需求。

传统媒体人才的生态位具整体性、关联性和互动性,在复杂多变的媒介生态环境中,传统媒体人才既要为传统媒体的持续发展寻找出路,扩充“态”资源,又要提升自身“势”能力应对智媒发展带来的技术压力。传统媒体人才“态”与“势”的变迁是其生态位扩充的根本原因,同时,“态势”资源的增加也是传统媒体人才生态位扩充的必由之路。

三、智媒生态环境下传统媒体人才生态位拓展路径

智媒生态环境下,传统媒体人才的现实生态位已经难以满足其生存需求,应调整个体生态位的“态势”资源,努力提升生态位“势”能力,以便获取更多的“态”资源,最终实现生态位扩充。

(一)补齐“势”能力短板,找准人才生态位

传统媒体行业内的“离职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且以媒体精英的单向流动为显著特征,为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带来了不少困扰。传统媒体带给从业者的是原创能力、文字功底以及训练有素的规则意识等宝贵的资本。因此,传统媒体人才要保持清醒认识,传媒转型中变革的仅仅只是信息传播渠道和手段,优质内容永远是大众不变的期待。无论传媒行业如何变化,传统媒体人才在去留取舍之间,要明确自身在现实生态位中的位置,不仅要抓住行业“态”资源,更要将“势”的宽度不断扩展,只有不断提升优“势”地位,才能与媒体发展同频共振。

传统媒体人才生态位扩充的原因是其在现实生态位与理想生态位之间游离不定,已有“态势”资源的相互碰撞使他们萌生撤离现实生态位的欲望,但是“势”方面的短板又隔断了其上升到理想生态位的路径。因此,传统媒体人才要积极弥补信息技术方面的短板,学习产品经营与管理知识,善于挖掘、分析数据满足用户需求。唯有保持原有优“势”,补齐生态位“势”能力短板,才能在媒介融合发展中找准自己的生态位。

(二)平衡“态势”资源,强化生态位移动

传统媒体人才由点及面不断延伸的生态位位移现象,必然会引起整个传媒行业的资源整合与竞争,自带光环或资源的高生态位的传统媒体人才,在新媒体发展伊始,便搭上了新媒体快车,积极扩充自身生态位,使得生态位分化,催生了新的生态位。生态学理论认为,任何物种在“态势”失衡的状态下均具备无限的生态位扩充能力,以占据更大的生存与发展资源空间。智媒时代,传统媒体人才的“势”能力有一定的缺陷,但可以借助新媒体行业丰富的“态”資源,平衡生态位的“态势”因子,扩展自身的生态位。

在传统媒体的黄金时代,媒体工作者以“采—编—发(播)”为工作路径,而新媒体时代,媒体的生产流程不断趋于智能化、移动化,大数据、计算机技术等“态”因子的引进,促使传媒行业急速迭代更新,进一步打破了传统媒体人才的生态位平衡。身处媒介深度融合发展期的传统媒体人才,要积极利用新技术、新资源,抓住机遇补齐“势”能力短板,再根据自身需求改造“态”资源。人才“态势”资源相互弥补的过程,实则也是传统媒体人才调整自身生态位的过程,“态势”因子调整进程中,传统媒体人才提升“势”能力,扩张“态”资源,引发其生态位位移。

(三)转变传统媒体运营观念,开拓虚拟生态位

任何新的媒介形式都有沦为“旧媒体”的一天,但是新闻事业是永存的,大众始终有获取新鲜信息的需求,且对信息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智媒时代,庞大的信息网络,光速流转的信息流,使得传媒行业的生态资源共享变得异常简单,传统媒体人才作为“瞭望者”,具备数字技术时代最需要的优质内容生产的“势”能力,要善于利用“态势”资源,改善发展空间,赢得发展优势,搭建有利的虚拟生态位。对媒体行业来说,5G技术促进全新产业链的诞生,还将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传统媒体人才不妨尝试把以往的媒体思维转变为产业思维,利用自身的“态势”资源和5G资源开辟虚拟生态位。

虚拟生态位为传统媒体人才利用自身优“势”因子、有效整合传媒“态”资源搭建了平台,实现提升自身竞争力的目的。传统媒体人才要树立新媒体思维,强化产业思维,要区别新媒体用户与传统媒体受众的不同,将“内容为王”的优“势”因子再加工,注入新观念,把过去只重内容生产的思维转变为重视内容、渠道、销售、管理等环节的产业思维,这样才能拓展生存空间,搭建虚拟生态位。

(四)回归新闻专业主义,拓宽生态位边界

“行业+媒体”时代,专业素养高的新闻传播人才是一些媒体单位的标配,他们或进行品牌宣传工作,或处理公关工作。新媒体环境下,不少传统媒体人才缺乏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但传统的采写编评是新闻人最基本的能力,也是他们的作品散发着独特气质的根本。

智媒时代,传媒人为获取受众注意力而努力,但更应注重传媒行业的专业性。在这一点上,传媒工作者要如此,新闻专业教育工作者亦应如此。

当下,新新闻传播方式解构了传统的新闻专业主义,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新闻生产非专业化的局面,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生产者和发布者,这也是传统媒体新闻人才生态位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新的传播环境使得传统媒体人才追求新闻专业主义理想变得更加复杂、易碎,但在信息冗杂的时代,大众越来越渴求专业的新闻报道,这也是新闻传播活动专业化的意义。传统媒体人不能沦为信息传播的“奴隶”,为了浏览量绞尽脑汁生产五花八门的“新闻”,在拥挤的生态位中抢占生存资源,而应该加深对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学习,用足够的“态势”资源拓宽自身的生态位边界。

注释:

[1]陶喜红.中国传媒产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9.

[2]约翰·W.迪米克.媒介竞争与共存:生态位理论[M]. 王春枝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62.

[3]http://data.chinaxwcb.com/epaper2017/epaper/d6492/d6b/201704/77187.html,2010-07-04.

[4]图1、图2根据笔者在2017年10月—2020年3月进行的“新闻采编人才流动调查问卷”调研数据整理得出.

(作者:武昌理工学院网络与新媒体方向教师)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智媒时代
智媒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冷思考
智媒时代知识服务平台建设探索
智媒时代灾难新闻的生产变革
关于“智媒时代”的几点思考
试论智媒时代传媒从业者的职能转变
智媒时代主流媒体如何构建自己的生态圈
智媒时代下六堡茶文化在“双创”培养模式中的探索
后移动互联时代走向智能媒体的广播
自然灾害危机的舆论引导问题研究
智媒时代机器人新闻对新闻伦理的冲击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