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途径研究
2020-12-21邱结
摘 要:每个人的道德修养都关系着未来的生活,对于实现其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都有着重大的作用。初中生处于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一年龄阶段的他们对整个社会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但是却非常容易受到社会以及其他人的影响,没有建立完善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所以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在初中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实效性
人们思想品德修养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受到学校、社会以及各种人事物的影响,最终才能真正建立自身的道德观念。如今对初中生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修养。但是另一方面,如今该学科的教学还没有进一步地进行完善,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还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完善。
一、 思想道德形成过程的理论阐述
人们的思想品德从来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慢慢地通过学习以及实践等在社会中养成的。另外人们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并非没有一定的规律,而是需要遵循着一定的原则。这也就是人类的思想品德形成理论。人们思想道德的形成离不开后天的学习,而教师在对初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会进一步地帮助学生将思想品德的认识转化为行为,要想完成这一转换过程,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地对思想品德形成理论进行学习。
根据人们的思想品德结构进行了解,这一结构主要包括着三个系统,一是心理,二是思想,三是行为。其中心理这一系统主要由情感、认识等来构成,而思想则是由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等来构成,行为算是这一系统中的外显结构,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人类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一般有着一定的顺序,从简单到复杂,一般是先形成心理上的认识,再转化为最终的行为。思想品德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由认知转化为行为。而这一转换过程还需要将人们的情感、信念等进行催化。所以人们的思想品德形成可以说是在外界的影响下,心理的知、情、信、意、行等要素进行均衡发展的过程。
二、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知行转化分析
在对初中生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地帮助学生完成知行的转变,这就需要教师按照不同的教材模块来分类进行讲解,抓住每一个模块的重点所在。七年级可以说是学生初中生活的开始,进入到新的环境,就需要展开新的生活,认识更多的新朋友。要想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就需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充分地利用教材中的知识来对其进行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一个方式。
例如在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认识这个社会,还能够帮助学生对周围的人事物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例如教材中“认识自己”“做最好的自己”等文章,就是在帮助学生正确地对待自己。而“走近老师”“家的意味”等课程更是帮助学生正确地对家庭、教师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思想品德可以说是人们身处社会中的立身根本,通过这一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看待社会、看待自己。像课文中的“守护生命”“敬畏生命”等更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认识生命的价值所在。而“活出生命的精彩”等也是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要求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要有坚韧的性子,不断地去克服困难。总之,教材中的各种知识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也能够有效地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道德知识,为今后的外化于形提供了基础条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充分地利用教材来引导学生的发展。
三、 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强化理论引导探究,提升学生思想品德认知
学生进入到初中阶段的学习,随着学习环境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遇到的人事物也越来越多,这一阶段是学生学习如何正确认识自己以及学习处理好与他人关系的一个重要的时机。另外,初中生已经步入了青春期,也有了对同伴的认识,所以友谊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学生不断地扩展自身的思想品德素养,而学生这一品德素养的形成并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能够得到的,这更需要学生自主地去进行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驾驶需要根据教材中的内容来帮助学生制订目标,根据学生现在所掌握的知识来鼓励学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进一步地去探寻更多的知识。
例如在“交友的智慧”这一节课中,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与同伴交流交往,认识到自己目前的交往能力,并获取更多的交友方面的技巧,从而扩大自己的社交圈,提高交友能力。教師在讲解这一门课时,不仅需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门课的主要内容,还需要让学生真正地将知识运用到日常的交往中。所以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地发言,提出对自己朋友的看法,然后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积极地引导学生向正确的交友观方面靠拢。最终让学生了解到交朋友中的一些小智慧。另外教师的最终总结、引导是整个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需要根据课堂上的情况以及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总结,真正地帮助学生认识到一些现实中的交往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开展情境教学,激发学生思想品德情感
初中生有着多样的情感,而且很容易受到周围人们的影响。所以学会如何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尤为重要。一般来说,教材中通常设置的有探究板块,设置出一定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进行探讨,这样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行为。例如在学习到“爱在家人间”这一课程时,就要充分地了解到这一课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体验亲情以及父母对孩子的爱。一般在现实中,初中生的父母大多都是处于工作的黄金期,他们的工作是非常忙碌的,甚至有的父母为了孩子在外面打拼,所以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一般来说是非常少的。通过创设类似于“春节”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地了解到亲情所在。像一些父母在外工作的学生,一年见不到几次父母,所以春节是他们最喜欢的节日。通过这种情境设置,能够让他们明白家的深厚含义,也能体验父母的爱与辛劳。
(三)运用榜样示范,坚定学生思想品德信念
思想品德信念对于一个人最终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既体现在每个人的意识方面,也存在于人们的各个行为方面。这种思想品德上的信仰一般是建立在每个学生自我的情感以及理解上面。眼见为实,所以说若是让学生亲眼看到,就能让他们真正地去相信,最终坚定自己的信念。所以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过程中,还需要为学生树立一定的榜样。一般来说,模仿可以说是每个初中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特征,这一阶段的学生,榜样的作用可以说是非常大的。在学校中,起到模范作用的人物是有很多的,同学或者是教师都可以起到这一作用。像在教材中的“少年有梦”这一课中,就是用到的初中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教材中的钱学森、莱特兄弟的形象让学生深深地记住,也认识到了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这些都成为学生的榜样力量。教师若是在课堂中充分地利用这些榜样人物的力量,来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人生志向,并了解到实现自己的目标需要做出什么准备,就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让学生共同探讨个人理想,将个人与国家进行结合,有助于初中生未来的发展。
(四)组织课外活动,磨砺学生思想品德意志
每个人的意志力都不是天生的,而是要在生活中经历过各种锻炼之后才能够得到,其中一些成功的经验以及自信心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这一意志力。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意志力的培养。除了在课堂上教授学生一定的知识以外,还需要帮助学生开展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来让学生获取更多的成功经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教材中,学到“增强生命的韧性”这一课时,可以开展一些相应的课外活动,例如组织一些演讲比赛等。这些活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胆识以及意志。因为鼓励学生参加比赛,学生就需要做各种的准备,也需要积极地去面对,不仅要接受胜利的喜悦,还需要接受失败的洗礼。在鼓励学生接受比赛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地为学生说明比赛的真正意义所在,失败或是成功都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的同时也要提高学生接受挫折的能力,以此来帮助学生锻炼自身的意志。
(五)加强实践锻炼,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
思想品德行为可以说是一个人思想品德外在的主要体现,也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素养以及道德的优劣。道德与法治这一科目的学习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将学到的思想道德修养的知识转化为行为,最终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在实践中进行锻炼是帮助学生知行转化的一个重要的方式。这一方式能够让学生身体力行的得到锻炼,最终做到知行能够统一。道德与法治这一教材中有专门设置的实践活动章节。例如“活出生命的精彩”这一课将七年级所学到的一些思想道德知识进行总结,包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情况。教师在针对这一章节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需要让学生真正地意识到生命的意义所在,体验生命的价值,引导学生去尊重生命。这也需要在课外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这一章节进行了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博物馆、社区等地方进行参观,最终让学生认识到人的生命是有着重大的意义的,可以创造出美好的生活,也能够创造很多历史,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只有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才能拥有有意义的生命。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除了要注重知识的学习,更需要注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是否符合规范。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也应该严格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知行合一,树立自己的价值观念,找到生命的真正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张正伟.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途径研究[J].华夏教师,2020(11):86-87.
[2]于翠萍.淺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提升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9(17):23-24.
[3]苏璀.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D].安庆:安庆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邱结,福建省邵武市,福建省邵武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