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策略探索
2020-12-21陈益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被称为经验性课程,是组成我国基础性课程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在性质上属于活动课程领域,是国家规定的中小学阶段必修课。该课程并不是其他学科的补充或辅助,有着自己独特的形态和教育功能。要求学生从活动、经验、行动等多个方面进行实践学习,与其他课程并列平等,在对学生教育方面形成有效互补。基于此,文章主要围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策略,从营造实践情境深化学生实践活动课程体验,从生活中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小学生兴趣相结合,整合其他学科拓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围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
一、 引言
在新时期下的中小学阶段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总体教育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接下来,文章将在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和基本理念,以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目标的基础上,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策略,进行探索和研究。
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在中小学阶段全面实施。课程基于学生真实生活和发展需求,通过合作、探究、参与、体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跨学科实践能力,主要具有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整合性、连续性等特点。
第一,自主性的特点。课程开发与内容选择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课程实施中老师并不是包揽所有活动,主要是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与实践。第二,实践性的特点。实践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表现的主要形式,通过让学生参与、经历各项实踐活动,引导学生获取经验和知识,培养学生发现和处理问题,以及创新实践的能力。第三,开放性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鼓励学生跨学科、跨领域学习,其打破了各学科知识体系之间的界限,让学生获得更为深刻、丰富的学习体验,课程活动内容具有开放性。第四,整合性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目标,综合考虑和协调各个层面的关系,全面整合了各方面、各学科的内容和资源。第五,连续性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内容具有连续性、递进性的特点。通过有机衔接学期、学年、学段之间活动内容,构建系统的主题活动。
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分析
(一)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导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导向,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统筹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让学生尽快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二)面向学生完整社会开发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面向学生个体以及社会的完整生活。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活动,以及与大自然、社会接触中,挖掘出具有实际教育价值的主题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并在各个领域建立起联系。
(三)实践生成是课程实施主要渠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实践生成实现。倡导学生自己选择主题,并从亲身参与、经历中,满足个人成长发展需要。学生可以结合老师的指导,自己动态的调整活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步骤等,不断深化活动的开展。
(四)课程评价突出学生综合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突出学生的综合发展价值评价。要求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和全方位的综合考察,鼓励学生交流合作、分享经验,倡导学生自评、互评。把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表现和成果作为评价重要依据,用质性评价和综合评价的方式,考查学生发展状况和课程实施情况。
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目标
在中小学阶段实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总体教育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推进中小学教育与社会实践、劳动活动相结合,引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阶段通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密切联系学校与社会、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参与过程中,获得丰富经验和真实体验。促使小学生逐步形成对社会、自然、自我,以及相互之间内在联系完整而正确的认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品质。具体来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主要是为了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第一,认同核心价值观体系。通过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导小学生亲身参与经历各种实践活动和主题活动,让他们获得有正面教育价值的积极体验。学会遵守社会秩序和公序良俗,认真、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对国家、对党、对人民的情感,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第二,培养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围绕现实生活展开活动,能提高小学生正确处理生活中事物的能力,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和自立自强精神。在此过程中,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潜移默化培养了其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第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通过老师指导,学校、家庭的配合支持,能够提炼总结各种实际问题。并把这些问题转化为活动课题,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课程,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策略
(一)营造实践情境深化学生实践活动课程体验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给学生营造真实的实践情境,引发小学生参与课程活动的兴趣。在实践情境活动的各个步骤,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方式、思考过程等,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深化学生的活动体验。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营造真实情境和虚拟情境两种方法,来组织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高课程的有效性。
比如,可以利用教室或者室外的真实物品营造真实情境,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学生运用这些物品开展实践活动课程,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实践水平。比如,在小学关于“给垃圾分类”的实践活动课程中,可以安排小学生从调查自己身边的垃圾入手,如教室内产生的废纸、废旧笔芯等,以及室外的各类纸盒、废旧电池、矿泉水瓶、树枝树叶、残羹剩饭等。引导小学生分析各种垃圾的性质,并了解不同颜色垃圾桶所代表能接收的垃圾种类,然后按照性质对垃圾进行分类。并制作垃圾分类调查表,正确向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投递垃圾。最后结合真实情境的创设,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讨论,使学生更为深刻地了解垃圾分类知识。
(二)从生活中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生活是各种活动开展的大舞台,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知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需要大量资源的支撑。面向社会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课程资源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教材,应积极对接生活这个大舞台,可以从生活中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内容,与学生一起开发出各种与生活有关的主题课程和内容。让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回归生活,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生活中的资源无处不在,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应与小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相互结合。引领学生用心去思考、发现、分析和探究,并提炼总结出实践活动的主题。比如,有很多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挑食、偏食,不爱吃主食,不吃早餐,不喜欢吃蔬菜,营养摄入不均衡,影响身体正常发育。在小学实践活动课程开展中,我们就可以结合小学生生活中存在的这一实际情况,开发“均衡营养摄入”“人体每天需要的营养及食物来源”等主题活动课程。让小学生在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了解有关健康饮食的知识,以及各种食物对应的营养物质,培养小学生均衡饮食、健康生活的好习惯。
(三)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小学生兴趣相结合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也是如此。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有效性,还要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相结合。小学生兴趣广泛,爱好多元,兴趣既是他们学习知识的动力,也是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内驱力。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要充分尊重小学生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组织开展顺应小学生发展的特色主题实践活动课程。比如,小学生们一般都非常喜欢可爱的小动物,我们就可以把“爱护动物”作为主题,开展实施“我家里的可爱小动物”“保护珍稀动物从我做起”“动物世界的朋友”“有趣的森林王国”“与濒临灭绝的动物对话”等实践活动课程。让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动物、认识动物,走入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培养他们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四)整合其他学科拓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虽然与教学中的其他学科是并列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有效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非常有必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拓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围,提高小学生的认知能力。
需要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出发,找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深化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体验,以学科知识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比如,在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育实践活动中,可以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在实施有关统计、调查的实践活动课程中,可以让小学生结合学习过数学学科中的有关知识;而在开展科学实践活动课程中,则可以把小学科学课程有关知识融入其中。
六、 结语
总而言之,有效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坚持教育与实践活动相融合,结合小学生兴趣,营造实践化的活动情境,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并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拓展课程范围,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国佐.新时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8):79,81.
[2]葛继东.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几点思考[J].名師在线,2019(17):49-50.
[3]余向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与实施例谈[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0,40(1):70-73,106.
作者简介:陈益,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