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思维下的体育教学设计策略分析
2020-12-21孙银佳
摘 要:深度思维包含了意识、能力以及品质三要素。体育教学中深度思维是其核心素养中的目标要求。传统体育教学设计中虽然也有思维因素,仍由于强灌式的教学,使得学生主动思维习惯、问题解决能力、知识迁移以及实践创新等能力的培养被忽视。教育深化改革促進了教学理念和方式的创新,现代化教育中教师应深入分析研究,掌握体育学习的基本思想观念和方法,在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动作技能的掌握,同时更应关注对学生思维角度、思维品质、思维发散等方面的培养,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阐述了体育教学中深度思维建构的一般过程,并提出了培育学生深度思维的策略。
关键词:深度思维;体育教学设计;策略
一、 引言
体育学习中掌握运动技能、运用战术、比赛中的应变等等都需要思维参与。深度思维中的三要素包含了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思维的深刻性、综合性、创造性等等方面的内容。如何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都是需要深思的问题。体育教学活动是学生身体锻炼和思维活动有效融合的过程,也是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条件。在体育教学设计中,教师应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深度思维的发展。
二、 体育教学中深度思维建构的一般过程
体育教学中深度思维建构的一般过程主要是发现、加工、实践以及反应等一系列的过程。发现主要是指体育教学中学生深度思维的形成需要通过不断的思考对问题进行分析、加工和再创造,而发现问题是思维形成的起点。因此,体育教师需要通过构建完整的思维培养体系,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在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思考如何掌握动作要领和方法,进而形成完整的问题框架,在知识加工的过程中提炼出新的思想和方法,促进思维深度的拓展;加工的过程是发挥学生思维主动性的重要体现。学生能够在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主动探索,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思考形成新的观念,掌握新的技能方法;体育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学生身体训练的过程就是实践过程,学生深度思维的发展是需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的。例如,在篮球练习中,篮球动作技能的学习就是学生的实践,而如何得分就是学生的思维。因此,也只有将身体训练与思维充分结合运用实践当中,才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品格和素养,进而将其转变为深度思维;思维形成的过程需要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检验,为新的发现提供基础,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建构循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中做好预设,以应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各种反应。这就要求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能力,根据体育教学的任务目标要求,对学生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估,使学生明确自身的不足,并在不断的反思中找到新的方法和路径。
三、 基于深度思维下的体育教学设计策略
(一)知识内容整合
体育教学中想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深度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体育学科有着较强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即体育教学从小学到高中等都会有必然的联系。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将教学的知识点置于教材的整体体系当中,构建具有联系性、完整性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开展从局部到整体性的学习。例如,在《肩肘倒立》的教学中,教学的难重点为动作要到位、平稳和绷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做好课前的预热活动,使其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当中。然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指导学生掌握动作技巧。比如,在夹肘训练中利用蹦蹦车游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仰卧穿鞋的游戏感受仰卧、举腿、夹臀要领;在登车轮爬山游戏中锻炼学生仰卧、收腹、举腿、提臀、大腿交替摆动等动作,同时能够在练习过程中逐步将身体树立起来。在绷直动作的练习中可采用水上芭蕾舞活动,使学生体验身体、腿以及脚绷直的动作。最后为学生提供肩肘倒立的动作图,时刻规范学生的动作。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自主开展练习活动,逐步掌握撑腰、夹肘、绷直下肢的动作要点,感受上下肢肌肉本体感觉。而教师需要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强调知识内容整合,围绕教学主题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使其在自主体验中进行练习和思考,而在这种深度思维中学生学得轻松,教师也教得轻松。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其课堂主体作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架构目标,发现问题,启发思维
知识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认知能力不断完善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起点,整体架构体育教学的目标和方法,利用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上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优化问题设计等方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分析、思考、练习和总结,利用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刺激学生深度思维的生成。
优化问题设计中,问题设计层次的高度决定了思维发展程度的高低。教师需要及时改变传统的强灌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促进思维发展,实现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基于深度思维的体育教学活动,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主思维的习惯,养成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思维品质,这同时也是体育教学设计中的重点。例如,在初中篮球教学‘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原地运球与行进间技术,通过师生合作的方式一起探寻问题解决的方式。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设置问题情境:怎么在不被抢断球的情况下,突破防守人,利用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其次,在运球的路径上设置相关的障碍,引发学生对如何绕过障碍物进行深度思考,通过对已有知识联系实现知识迁移,重构提前变向换手运球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让他们通过积极思考,从简到难地体会到挑战的乐趣,逐步提高学生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最后,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开展随机抢断球活动,引导学生在保护好自己球的同时破坏别人的球,激发学生的深度思维提高实战能力。
(三)关注加工知识体系,主动探究建构思维
学生的知识体系建构以及思维的生成都会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完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加工实现知识迁移,掌握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主动探究构建深度思维。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方法、目的、知识掌握的程度,在动作技能和思维训练中提高思维的品质。如在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观看相关的视频并提出问题‘从视频中分析自己与同伴的完成情况的视频。利用这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对标准换手运球的动作概念有清晰的认识并以此为依据分析自己的动作。而在这个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会通过深度思考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动作,在评价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总结,他们会对自身动作掌握不足的情况以及容易犯错的动作进行主动的且积极的思考和改进,进一步地强化了学生动作技能的提升,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四)注重知识学习过程,实践操作生成思维
体育学科有着实践性的特点,学生体育动作技能的掌握需要在实践中获得和检验,而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技能的理解,领悟技能掌握的技巧,建构深度思维模型。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在学生知识探究的过程中设置具备一定坡度和跨度的问题,使学生在知识构建的过程中不断思考,磨炼学生的意志,感受学习的乐趣。在体育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探索和发现,对所学问题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在思考的过程中领悟动作要领。
(五)多元评价,深化思维
评价环节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指出学生学习上的不足并及时改进,巩固其所掌握的知识,是进一步深化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通过有效评价学生能够明确自身的不足,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评价中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为以后的体育教学的方法、进度等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例如,在网球教学中,在正手击定位球的评价设计中,评价标准的设定应做好等级分层,如优秀的评价标准为击球的动作正确完整、流畅连贯,能够主动迎战击球,并且可有效击球10-9个,球落地稳,回位步伐准确反应快等。在过程性的评价中,评价的要点要从学生的兴趣、练习过程中对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中开展。在评价主体上,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总结性评价的方式根据动作完成的标准检测学生对知识实际掌握情况。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能够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使其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对监控行为、体育素养等有更深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探索、评价、交流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深刻性和批判性的发展。
四、 总结
深度思维的培养是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基于深度思維的体育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在体育教学的中关注学生知识构建的广度和有效性,是符合体育核心素养任务要求的。在体育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深入分析体育课堂,关注学生的体验,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培育学生的深度思维可利用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练习已有知识经验,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从中揭示问题解决方法,通过深度学习逐步形成健康的行为和品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裘松杰.深度思维视角下体育教学的基本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19(12):35-36.
[2]陈飈.对“基于深度思维的体育学习”的思考与认识[J].中国学校体育,2019(12):39-40.
[3]徐敏,王成.深度思维下体育课堂学习的“显性”特征[J].中国学校体育,2019(12):41-43.
[4]王璐璐.激发深度思考 提高思维能力 培养综合素养:2019年长三角地区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在南通举行[J].中国学校体育,2019(11):32.
作者简介:孙银佳,江苏省无锡市,无锡市清名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