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视角下班级向心力建设探索

2020-12-21薛媛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向心力班级管理小学

薛媛

[摘要]班级管理中,学生管理是关键。学生既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小学阶段,学生的个性特征比较明显,思维认知亦存在差异性,面对这种现象,如何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向心力,需要班主任对学生心理、思维和认知特点出发,展开探研。充分依靠学生、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让他们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向心力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6-0077-02

班级向心力是指学生一切的活动都围绕着班级展开,能够一心向着集体,为集体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向心力强的班集体,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融洽,学生集体荣誉感、责任心强,在这样的班级中学习自然是愉快的,学生的德智体美劳都能够获得全面发展。班级向心力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在管理中,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群体的特点,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积极引导,确保班级向心力快速形成。

一、目标引领,激发集体认同意识

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目标。在制定班级目标时,必须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从班级实际情况出发,让班级内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这样的目标设置才是合理的,才能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指引。小学阶段,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都有极强可塑性,班主任要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参与到目标制定中。班级目标不是口号,需要更加具体些,给学生以清晰指引。规章制度是班级目标的载体,科学合理的制度能够帮助学生把握方向,形成规则意识和平等意识。

班主任张老师刚接手四年级某班,他发现这个班级学生各自为政,缺乏集体意识,班级凝聚力受到很大影响,纪律涣散。班主任经过剖析后发现,班级内的学生没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这是导致班级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面对班级现状,班主任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班级规章制度。在具体操作时,班主任首先让学生发挥聪明才智,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在资料收集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学生提出的意见丰富多样,有的学生从文明礼貌这个方面进行考虑,有的学生从班级纪律这个方面进行考慮。经过信息搜集、整合,制定出来的班规班纪自然具有可实施性,学生也有了努力的方向,同时有效约束他们的行为。

小学不同阶段,班级管理目标也存在差异。在具体规划中,班主任要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发挥管理智慧,参与到规章制度制定全过程。凸显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激发了他们的集体认同意识。

二、理论阐释,拓宽集体认知维度

集体的进步离不开个体发展。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注重对个体展开教育,尤其要从思想深处展开引导。小学生对集体的认知维度相对较窄,有些学生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自身对集体产生的作用。作为班级管理的引导者,班主任要及时发力,给学生以思想方面的教育。思想教育的方式是多元的,常见的就是理论讲授。理论讲授包含的内容是丰富的,如安全观、荣誉感、人际交往的知识等。学生只有从思想源头提升认知,他们维护集体利益的欲望才会更加强烈。

担任三年级某班的班主任后,李老师经常会接到其他班级的“举报”。“老师,你班某某某又故意把垃圾扔我们班卫生区,给他说了好几次他也不听。”“你们班某某某到我们班抢夺别人的东西。”这些问题体现出的是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不强,缺乏集体意识。这不是某一名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问题,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基于此,班主任利用班会课,进行“我是班级小主人”的主题班会活动。一开始学生存在排斥心理。班主任借助理论阐述的方式,让学生逐渐对集体荣誉有了更好的认知。当学生能够从思想深层着手,进行反思,班会活动的设计就是成功的。与此同时,班主任引导学生用演讲的形式进行呼吁,主题班会发挥出了很好的效果,学生都能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集体荣誉感逐渐增强。

理论阐述并非只是依靠班主任的讲解,可利用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可以利用班会课,以主题的形式进行呈现。具体操作中,班主任给出相应主题,让学生自由探讨、交流,最终完成对主题的感知,升级认知维度。

三、案例解剖,启动集体参与动能

案例法是指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将具体的案例投放出来,让学生在分析、研究中实现快速成长。小学阶段,单纯的理论知识阐述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收到的教育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案例分析不同,它是以小故事的形式出现的。小学生对故事、事例的感知度更高,愿意主动阅读、剖析。班主任要充分利用案例的特点,让学生在解析中提升综合能力。

班主任胡老师发现班级内的学生在性格特点上呈现出多面性,尤其以两种形式最为常见,一种是对抗型性格,另一种是封闭型性格。所谓的对抗型性格是指学生遇到事情比较冲动,总是以暴力行事解决问题。班里的一名男生,脾气十分暴躁,别人不小心碰到他,他也要揍别人一顿,这种非打即骂的性格不利于他的成长。封闭型性格则是指学生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没有朋友,不愿意与外界接触。班里的一名女生,父母离异后,她变得沉默寡言,总是显得闷闷不乐,但又不愿意与别人交流。为了给学生更好的心理疏导,班主任没有直接进行干预,而是展示出两个案例,让学生在对比中完成阅读,感知案例具体内容,进而获得有益启示。

案例选择至关重要。班主任不妨给学生多元化的选择,选择不同类型的案例进行展示。当然对比性的案例呈现更能给学生思维带来震动。班主任要优化案例选择,让学生在主动分析中深化对案例内涵的理解,切实提升自身素质修养。

四、活动举办,夯实集体归属感知

学生只有在活动参与中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助,才能体会到集体带来的温暖。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可以把活动分为日常活动和主题活动两大类。日常活动顾名思义就是每天或是每周都会举行的班级事务活动。如黑板报竞赛、广播操活动等。主题活动的随机性更强些,是班级根据学校要求或者管理需要展开的趣味化主题活动。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带给学生的体验呈现差异性,但都能给他们带来愉悦感、成就感、归属感。

小学阶段,学生更愿意参与到活动中,在实践中历练自己。班主任抓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定期布设主题活动。主题活动的布设不是随意的,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发现学生交往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设置针对性的主题。如这个星期班主任发现学生之间闹矛盾的比较多,为了让学生学会相处,班主任设置了一个绑腿跑的游戏,班主任故意将有矛盾的学生分为一组,让他们在趣味化的游戏体验中感知互帮互助的重要性。一开始,学生之间的合作不是那么顺利,但经过几个回合,学生冰释前嫌,进行了很好的合作。在合作中,学生学会了人际交往的方法,自信心大增,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也增强。

相对于日常活动,主题活动对学生产生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班主任可以适当布没游戏活动,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参与中,学生的情感、意志、良好品德都得到很好发展,同时个性特征得到彰显。

班级向心力的形成需要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只有当他们发白内心的希望进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推动班级的发展。具体操作时,班主任要从日标引领、理论阐释、案例解剖、活动举办等方面着手,进行针对性、系统性指导。当学生有了主人翁意识,班级向心力自然就形成了。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向心力班级管理小学
凝聚侨胞向心力 谱写时代新篇章
马向明:双“星”交汇,打造湾区最强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