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2020-12-21张晖崔玲玲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24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高职院校

张晖 崔玲玲

[提要] 本文基于“人才产业”概念,阐述创新型人才教育、管理、使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探究基于人才产业的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指出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立的方法与实践方式,为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和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产业;创新人才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编号:2019SJA1382)阶段性成果;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职教重点资助课题(编号:B-a/2020/03/14)阶段性成果;太仓市科技计划项目软科学研究项目(编号:TC2019RKT04)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10月26日

一、引言

高职院校,是高等职业院校的简称,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世界范围看,高等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新型高等教育,是和传统普通高等教育有着不同特质的另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的高等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21世纪教育发展报告也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但在教育目的的阐述上仍坚持全人或完人的培养目标。近年来,创新型人才培养已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国内外很多教育专家和学者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或创造型人才以来,有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术观点不胜枚举。总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二、人才产业化

教育是在社会大环境中进行的,对教育的最终检验是人才发挥的社会作用,而这种作用的发挥程度,又与人才使用的环境条件和科学的管理密切相关。

把人才作为产业这一概念提出,其目的就是要把培养人才、管理人才和使用人才结合在一起考虑,从而换一个角度来考虑整个国家的教育事业(人才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才市场的出现,劳动力已经逐步成为一种商品进行交换。因此,把人才作为一个产业来考虑,从学生的教育、管理和使用等几方面把关,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人才,既是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问题。

我们把人才产业作为产业考虑,即人才与其他商品一样,也有生产、检验、销售三个环节。具体到人才产业就是:生产环节就是教育与受教育(学习)的过程;检验环节就是管理的过程;销售即人才与用人单位选择的过程。基于人才产业化,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创新型人才教育、创新型人才管理和创新型人才使用。

(一)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对于高职院校的创新型人才教育:首先,要探究的是创新教育体制问题,这是高职院校能否实现创新型人才教育的前提。其次,要分析高职教学改革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地位,探讨高职“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方式对人才培养的意义。再次,探讨高职课程设置与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关系,在高职课程设置中应注意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搭配,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分配,等等。最后,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对于高职课程的评估和上课方式也需改进。

(二)创新型人才的管理。对于高职学生的管理,大部分学校都由辅导员来负责管理,辅导员一般都和学生不是同一个专业,辅导员能做的就是一味地看紧学生,生怕学生惹事端,这样不但让学生更反感,反而会激起学生的逆反情绪。本文认为,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发明创造、鼓励申请专利。院校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让学生去展示,通过开展各种社团活动,甚至鼓励学生参加院级、省级、国家级比赛,提高学生的自信。

(三)创新型人才的使用。这个方面涉及到学生的就业问题。学生就业率提高了,高职院校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在这个环节,学院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学院与企业的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院校要与企业、社会建立密切的联系,一方面要争取企业提供各种实践机会(包括对学生和教师);另一方面也要从企业的反馈中汲取信息。此外,在学生的顶岗实习环节,学校也要对学生和企业进行跟踪调查,了解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为学院培养人才奠定基础。

三、创新型人才培养

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所谓创新型人才教育,就是通过各種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激发和启蒙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够最终取得创新成果的实用型人才。高职院校也要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企业人才需求中,研究型科研人才需求占10%,实用型技能人才需求占90%,可见通过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是企业人才需求的主力军。我国高职教育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但在实践过程当中还没有找到比较有效的方式使之得以有效地贯彻和落实,因此高职院校的创新人才教育对于我国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

(一)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高职的创新体系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完善和建立良好的创新体制和机制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责无旁贷。因此,系统地研究高职院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创新体制和机制,通过深入高职院校调查,了解目前“长三角”地区高职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的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完善制度。

(二)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作用研究。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教育创新就是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有创新,用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来指导教育改革。在教育过程中,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应该大力提倡教育教学改革,但不能盲目改革。分析教学改革和教学模式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意义,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应注重在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借鉴学习别人的经验为我所用。

(三)高职课程设置与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关系研究。高职教育为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应选择专业特色突出,职业定向明显的课程设置模式。对于课程体系,应结合地域经济的产业特色,进行合理定位,多开设面向企业市场需求的技能性课程,建立具有特色的专业群,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在课程安排上,鼓励开设理实一体化课程,加强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装备,开展各类实践课程或课外活动。对于实验室设备严重缺乏的课程,可以开展校企合作,将学生的学习课堂迁移至企业,在实践的第一线拓展学生的视野,将产业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直观地传达给学生,同时也让学生将所观察到的生产一线的各类问题带回学校,结合创新理论进行研讨,进而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潜移默化地将创新型技能人才的理念和目标植入学生发展的每一步。

(四)校企、校际合作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关系研究。高校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高职院校是高校的一个类型,是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是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和实现的生力军。在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水平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服务赢得企业的支持,以贡献赢得企业的青睐,从而深层次和全方位地开展校企合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搭建良好而又扎实的平台,并建立长效机制,为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相关企业提供人才服务。

高校与企业开展多种多样的产学研合作对双方都是十分必要和有利的,可以实现双方优势资源的互补。通过不断拓展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和国际合作,与企业建立签约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这些实训基地和合作关系的建立,为人才的产业化培养和创新型人才的模式改革提供了一个方法,也为满足本地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自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提供了保障。

(五)顶岗实习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关系研究。顶岗实习是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加强校企联系,扩大校企合作,推进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培养和锻炼创新型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企业的技术师傅指导学生的实践技能,学校的指导教师跟踪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知识瓶颈,即“双元制”共同培养。同时,学校的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积极开展市场需求调研,明确本专业所面向的企业和岗位群,并进行相关的岗位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分析,从而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要求的课程体系,并且将企业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进行教学化改造,作为课题编写成案例,在课堂或课外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储备基础上,结合TRIZ理论,采用诸如头脑风暴等各种方法来分析和解决这些案例,培养和锻炼其分析和创新能力。因此,顶岗实习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不竭的源泉,从中获得的素材和信息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四、总结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外对创新人才的理解有一些共同点,即都强调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素质,但是也有很大的差异。对于高职院校如何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我们应该坚持以下几点:

(一)创新教育造就创新人才。把培养人才这项大工程作为国家的“人才产业”,教育方式对人才的培养可以说至关重要,尤其对高职院校来说,更是如此。高职学生有他自身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培养高职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就必须不同。

(二)重视人才的全面发展。重视人才的全面发展是基于人才产业中的人才管理环节,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实践操作,建立自信、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包括个人道德和素养、人际交往、團队协作等),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高职院校要给学生提供条件和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和展示个人的长处,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三)校企合作促就业。强调校企合作是基于人才产业中的人才使用环节。高职学生的优势是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较多,通过校内实习老师和企业实习老师的联合指导,学生更加了解企业的管理模式,毕业后更加清楚自己的择业方向。只有学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职业院校才能更好地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任琴.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的建立与实施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0.21(06).

[2]朱高峰.论“人才产业”[J].科技导报,1997(05).

[3]王金华.论大学教育与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9.22(01).

[4]倪秋梅.试论构建高职院校科学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4(01).

[5]熊大红,方逵,戴小鹏.高校教师角色转换与学生创新能力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01).

[6]王钦.高职院校校园危机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8.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高职院校
提高实验动手能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