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生产性服务业城市集聚及空间特征分析

2020-12-21张彩霞肖望喜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24期
关键词:区位熵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聚

张彩霞 肖望喜

[提要] 本文利用产业集聚指数衡量湖南生产性服务业城市集聚水平,考察湖南全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特征,包括区域中心城市集聚和行业差异化集聚两个方面,以此梳理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特征、集聚水平和空间分布结构,从而有助于从产业视角及区域发展视角客观分析湖南生产性服务业现实问题,为湖南生产性服务业区域政策制定及产业发展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湖南;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聚;区位熵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项目:“湖南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空间结构研究”(项目编号:XSP19YBC184);衡阳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衡阳市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8B(Ⅰ)007)最终成果;湖南省教育厅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K018);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A065);衡阳师范学院科研启动项目:“资产专用性、沉没成本与橘农自然风险响应行为研究”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10月27日

一、引言

为进一步促进生产服务业的发展,湖南省“十三五”规划要求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发展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群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源动力,城市化战略政策导致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现象也日益普遍,城市群也成为各地经济增长的增长极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支撑平台。城市群产业空间分工格局是城市间产业分工及城市功能体现,合理产业空间分工格局对于城市功能互补至关重要,也是城市群走向成熟的主要标志,对于促进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及内部协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而作为区域产业发展重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助于深化区域专业化分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能够黏合推动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

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许多地域差异,因此作为欠发达地区,湖南生产性服务业分布及其驱动因素有哪些?它对区域经济有何影响?这些问题的回答,对协调湖南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对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在生态产业体系中占有重要比重,具有重要地位,其在湖南城市群区域产业结构布局中是否合理有序,直接关系到区域产业发展是否协调有序,而产业发展协调有序与否,又会影响到整个区域发展目标的实现与否。因此,对湖南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特征及其空间格局进行综合分析,准确把握其内在发展特点和规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及集聚测算指标

(一)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湖南位于长江之南,南岭以北,位于我国的中南部,东部与江西交界,西邻川黔,南连广东、广西,北与湖北接壤,介于华中经济区和华南经济区之间,东西结合部,地理位置优越,是中部地区重要经济省份。2010年湖南生产总值为16,037.96亿元,三次产业生产总值构成为13.5∶46.5∶40,从2016年开始,湖南经济发展中以第三产业为主,2016年湖南省生产总值构成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47.4%,2017年为49.5%。2018年湖南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 8.5∶39.7∶51.8,第三产业增加值18,888.7亿元,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为109%,是三大产业中增长最快的,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第三产业及生产性服务业的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55.1%和19.4%。

湖南交通便利,具有承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经济产业转移等有利的地理条件,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生产性服务业产值逐年上升。2010年以来,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也得到明显提升,并且各主要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2010年限额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单位共完成收入4,176.91亿元,同比增长20.9%,生产性服务业吸纳57.64万人就业。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呈现较快增长态势、经济效益明显提升。2018年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中,金融业对经济发展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1.4%上升至2018年的4.7%,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5.2%下降至2018年的4.4%,传统生产性服务业依然是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全省生产性服务业中,金融业各地发展存在明显差异。2018年金融业增加值长沙为737.8亿元,衡阳为102.81亿元,常德为102.54亿元,株洲、岳阳分别为93.84亿元、82.72亿元。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作为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全省各城市表现存在较大差异,2018年长沙市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为321亿元,常德、岳阳、衡阳分别为158亿元、127亿元和123亿元。从吸纳就业人数上,2010年金融业从业人员最多,共有16.17万人,占全部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的28.1%;其次是交通运輸、仓储和邮政业,从业人员有15.90万人,占27.6%;再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共有6.67万人在该行业就业,占全部生产性服务业单位的11.6%。2018年全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吸纳就业人员上升到176.54万人,比2000年增长79.1%。其中,城镇个体私营企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人数快速增加,2018年达到106.96万人,是2000年的10.9倍,年均增长15.1%。

(二)湖南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衡量方法

1、衡量方法。国内外研究中,有关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水平研究成果丰硕,测度方法较多,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水平测度方法不断完善。随着研究的深入,综合运用区位熵、空间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等已成为更为普遍的研究方法。在实际运用中,测度方法选择主要依据各测度指标与研究内容可适配程度,以及数据的可得性,其中区位熵是各类聚集水平测度方法中最常用研究方法。为了客观反映湖南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水平和变化特征,并鉴于数据可得性以及指标设计的合理性,本文采用区位熵来测度湖南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水平,利用区位熵产业集聚评价特点,对湖南生产性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的总体集聚水平、行业专业化水平进行测算,并归纳与之相应的空间集聚形态。

区位熵方法是产业集聚最常用的测度方法,其最大的优点是简便易行,可反映各个地区细分行业集聚水平。所谓熵,就是比率的比率。它是由哈盖特所提出的概念,是对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及水平的测度,也可以反映区域某产业在整个研究区域的地位及其作用。地区产业集聚水平越高,区位熵的值越高,当区域产业集聚水平区位熵大于1时,一般可以认为该地区的产业在全国来说具有优势,地区产业专业化水平则越高;相反,如果地区产业集聚区位熵越小,当区位熵小于1时,可以认为该地区的产业在全国来说处于劣势,产业集聚化水平还未形成。

2、数据来源。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主要包括国家及湖南省统计局公开发布的统计数据,所使用的原始数据分别来自湖南省13个地级市( 分别是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常德市、张家界市、衡阳市、怀化市、邵阳市、益阳市、岳阳市、郴州市、娄底市及永州市)2010~2018年的各县、市(区)主要经济和社会统计指标数据,以及湖南各市国民经济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数据主要包括湖南各市经济发展主要统计指标及湖南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各个行业产值以及湖南各市州生产性服务业就业数据等。其他数据来源还包括历年《湖南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及湖南省人民政府网站及各类发展公报,全国就业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生产性服务业分类依据,主要参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等文件的规定,主要包括:为生产活动所提供的研发设计及其他技术服务、货物运输与仓储及邮政快递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金融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批发经纪代理服务。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的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包括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交通运输与仓储及邮政业、金融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信息传输、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

三、湖南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空间特征

以就业人数为衡量指标,通过区位熵计算显示,湖南生产性服务业总体聚集水平较低,湖南13个城市中只有长沙市区位熵大于1,其他城市区位熵均小于1。2018年,湖南生产性服务业聚集程度排在前三位的城市分别为长沙、常德、郴州。在湖南各城市中,长沙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高于其他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位于全省中心地位,同时也是区域性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尽管长沙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省内最高,但长沙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相对于其他省份中心城市,仍有待提升。随着全省“四化两型”的不断推进,长沙以外地区也逐步成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聚集地。湖南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位居第二的是常德市,衡阳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最低,除此之外,省内其他各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大体相当,没有产生明显集聚现象。

从发展趋势上看,湖南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状态既没有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态势,也没有形成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现象,各城市群区位熵较为平均。其中,长-株-潭城市群中,除长沙外,其余两个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区位熵较低。总体来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最高的城市群为长-株-潭;其次是洞庭湖生态区。而湘南各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增长速度普遍较慢,所吸纳的就业人数较少,生产服务业类别相对较少,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等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普遍低于区域性中心城市,其生产性服务业区位熵普遍较低,结构层次不高,金融服务、租赁、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发展滞后,生产性服务业聚集水平最低。湘南地区制造业发展滞后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不足、且生产性服务业自身规模及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存在对制造业支撑有限等问题,导致生产性服务业聚集水平处于较低水平。

湖南部分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不断提升,极化作用在不断增强。城市群是湖南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核心地区,是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其经济发展辐射及极化效应明显,长沙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实力。与此同时,株洲、湘潭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却仍在进一步降低,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极化作用在不断增强。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长-株-潭城市群“三干两轨”项目正式开工,利用其地理位置优越性,以及服务业发展良好的条件,长-株-潭城市群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方面将表现更为突出。

从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行业来看,各行业集聚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传统生产性服务业中金融业集聚水平是各行业中最高的,有7个城市的区位熵大于1,包括长沙、常德、郴州、湘潭、娄底、邵阳等,2018年金融业集聚水平前三位的城市是益阳、常德、娄底。传统生产性服务业中,集聚水平普遍较低的为交通运输与仓储及邮政业,区位熵均小于1,但各城市之间集聚程度差距较大。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产业集聚水平在不断提升,其中租赁和商业服务业集聚表现主要来自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如长沙、常德等,表明这些城市已形成了一定的商务服务业集聚规模,其他城市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商务服务需求不足,无法形成商务服务业集聚。新兴生产性服务业中科学研究、技术服务集聚水平仅次于金融业,在空间分布格局上,长沙、郴州和岳阳等城市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区位熵大于1,表明长沙、郴州和岳阳等城市是区域技术研发的中心。

四、结论

本文采用区位熵定量分析湖南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归纳并梳理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特征,主要结论如下:

(一)第三产业已成为湖南经济的第一大产业,占据半壁江山,并且生产性服务业对湖南省经济贡献不断提升,但传统生产性服务业交通运输与仓储及邮政业、金融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与东部地区相比,湖南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聚集水平较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形态尚未形成。在区域空间上的分布格局上,通过区位熵来测度的生产性服务业,所呈现的是区域个别中心城市如长沙等城市形成较高水平的集聚。

(二)从发展趋势上看,湖南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状态并没有表现出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态势,也没有形成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现象,各城市群区位熵较为平均。

(三)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分工方面,区域中心城市之间以及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对专业化分工开始呈现,长沙、常德金融业集中趋势较为突出,分工特征逐步显现。

(四)从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行业来看,各行业集聚水平则存在较大的差异。传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远高于新兴服务业集聚水平,金融业作为传统的服务业,集聚水平是各行业中最高的,新兴生产性服务业中科学研究、技术服务集聚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1]肖沛余,葛幼松.长江经济带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行业和地区分异的空间杜宾模型研究[J].生态经济,2019.35(02).

[2]孙克,聂坚,游细斌,陈永林.长江中游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分工特征及空间效应分析[J].经济地理,2018.38(02).

[3]楚明钦.长三角产业区域分工与合作——基于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的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6.32(01).

[4]张志彬,朱晴艳.湖南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的现状、机遇及政策[J].城市学刊,2017.38(02).

[5]黄繁华,郭卫军.空间溢出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效率[J].统计研究,2020.37(07).

猜你喜欢

区位熵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聚
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