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灰色关联度分析

2020-12-21张庆山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24期
关键词:灰色关联度就业结构产业结构

张庆山

[提要] 为探索目前山东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现状,本文选取山东省2000~2018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部分数据,通过对结构偏离度的计算和灰色关联度模型的分析对山东省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并根据计算分析结果对其得出结论。结果显示:第一、第二产业的协调性较差,第三产业的协调性一般。由此得出结论: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整体协调性有待提高。

关键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结构偏离度;灰色关联度

中图分类号:F241.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8月27日

一、引言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在某种程度上是经济资源重新分配的一种方式,只有在二者相互适应、协调的情况下,国民经济才能健康发展。一方面不同产业作为就业的载体,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间的比重形成就业结构的差异;另一方面在二者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应该要有与其相对应的就业结构做支撑,否则产业结构的升级必然会遭受阻力。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地区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协调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是很重要的。

研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时,诸多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景跃军、张均(2015)采用结构偏离系数和应用相关系数来测算二者的不协调程度,结论表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影响地区经济的质量和速度。景建军(2016)通过用国际理论标准模式对中国传统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塞尔奎因和钱纳里标准模式理论,结论表明产业结构的发展要快于就业结构的发展。单良、张涛(2018)运用“标准差椭圆”和“协调基数”模型,结论表明在时空变化过程中,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变趋势“先降再升”,同时东部地区的协调性最高,西部地区的协调性最低,中部地区协调性一般,应该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区域是中西部地区。夏四友、赵媛、许昕、刘笑杰(2020)运用ESTDA框架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过程做了动态研究,结论表明二者的发展是正相关性。本文主要利用邓聚龙教授的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山东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分析。

二、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趋势

(一)產业结构演变趋势。根据山东省2019年统计年鉴数据绘制了2009~2018年山东省三次产业产值的变化趋势图,如图1所示。三次产业产值的变化趋势都是上升的,具体变化趋势为: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由2000年的15.2∶50.0∶34.8变化为2018年的6.5∶44.0∶49.5,其中第三产业结构变化尤为明显且呈上升趋势,而一二产业结构变化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山东省在近二十年间的产业结构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由最初的“二、三、一”模式变化为现在的“三、二、一”模式。这种变化趋势也从侧面反映出目前山东省的发展重心在第三产业。(图1)

(二)就业结构演变趋势。根据山东省2019年统计年鉴数据绘制了2009年到2018年山东省三次产业就业比重的变化趋势图,通过图2中的数据,第一产业就业结构比重逐年下降;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逐年上升。在2000年,山东省三大产业的就业人数分别是2,887.7万人、1,286.0万人、1,268.1万人,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分别是53.1%、23.6%、23.3%,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最多。但是,截止到2018年,三大产业的就业人数分别达到1,718.2万人、2,181.6万人、2,280.6万人,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分别是27.8%、35.3%、36.9%,表现出第一产业的劳动力逐步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图2)

三、山东省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

运用山东省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度的计算结果来反映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是否存在协调性。

结构偏离度的计算公式是:某产业占GDP百分比/某产业就业占GDP百分比-1。

结构偏离度比零大时,说明这一产业可以通过提供就业岗位来解决部分劳动力就业的问题;结构偏离度接近零时,说明这一产业对劳动力吸纳能力在下降;结构偏离度比零小时,说明这一产业有劳动力剩余现象。

根据计算的结果,绘制出图3。通过图3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是负的,反映出劳动力资源过剩的情况;第二产业结构由较高的正偏离逐渐变化为较低的正偏离,说明了目前山东省的第二产业对于劳动力的吸引力正在下降;第三产业结构由较低的正偏离逐渐变化为较高的正偏离,说明第三产业具有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在山东省的一、二、三次产业内部分别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协调性问题。(图3)

四、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关联理论(GRA)是华中理工大学邓聚龙教授在1982年提出的一种理论模型,目前该理论模型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应用于诸多领域。灰色关联理论描述的是在一个系统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因素的关联程度。若要具体计算某具体数据的灰色关联度,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得出关联度系数,最后按顺序排出关联序。

(一)选定分析序列。设定母序列为Xi(t)(i=1,2,3),i表示的是三次产业,t表示的是年份,Xi(t)表示的是t年三次产业的产值。设定子序列为Yi(t)(i=1,2,3),i表示的是三次产业,t表示的是年份,Yi(t)表示的是t年某产业的就业人数。

(二)对三次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母序列处理结果Xi*(t)=(Xi)/Xi1,子序列处理结果为Yi*(t)=(Yi)/Yi1。根据所处理的数据得出表1。(表1)

(三)计算山东省三次产业各年度差序列和关联度系数

1、计算差序列。在不同时刻母序列与子序列的绝对差为△ij(t)=|Xi*(t)-Yi*(t)|,其中,当t取某一时刻时,△max、△min分别是△ij(t)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计算关联度系数。母序列Xi*(t)与子序列Yi*(t)的关联系数公式为:Ri(t)=(p△max+△min)/(p△max+△ij),其中分辨率p为常数,0≤p≤1,一般情况下取p=0.5。山东省三次产业各年度的差序列和关联度系数如表2所示。(表2)

(四)计算灰色关联度系数。为了计算结果便于比较,通过求平均值的方法来计算母序列和子序列的灰色关联度,计算结果如表3、表4所示。(表3、表4)

(五)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计算,山东省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度系数分别是0.568、0.587、0.678。第一、第二产业的灰色关联度系数小于0.6,第三产业的灰色关联度系数大于0.6。根据表4中列明的灰色关联度等级表得出结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协调性较差,第三产业的协调性相对较一般。基于以上对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可能存在的不协调性进行分析。

1、第一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第一产业产值在三大产业中最低,就业人数相对较多。随着山东省对第二、第三产业越来越重视,使得第一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越来越低,2018年第一产业产值大约占比为6.5%,但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约为27.8%,可以看出山东省将近1/3的劳动力都在从事第一产业,不能合理分配劳动力资源,这也是导致第一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的关联度系数只有0.568的原因之一。

2、第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第二产业发展遭受阻力,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有待提高。从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山东省通过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来促进经济发展,这就吸引大量的劳动力集中于此。由于劳动者缺乏专业技术使得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行业变得缓慢。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专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能力方面并没有处于领先地位。2018年,第二产业产值占比约为44.0%,而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约为35.3%,二者的关联度系数只有0.587,说明山东省的第二产业内部存在较多空余就业岗位。

3、第三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第三产业比重偏低,未能扩大就业规模帶动就业。产业结构的发展模式应该首先是以发展第一产业为主的时期,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过渡到以发展第二产业为主的时期,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时期,“三、二、一”的产业模式应该是最终形成的产业模式。山东省在2018年第三产业产值约为49.5%,就业比重约为36.9%,其灰色关联系数为0.678,灰色关联等级为一般,这就能够说明山东省的第三产业发展遭遇了阻力。由于产业内的传统产业吸引了大部分资源,导致高成长性产业发展受阻。2010~2018年近二十年期间,山东省对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部分传统固定资产的投资高于金融、文化等新兴行业的投资比重。

五、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一)加快产业升级,促进第一产业发展。山东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农业经济对整体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可以解决劳动力资源浪费的问题。比如,在山东省有着“蔬菜之乡”的寿光市已经形成规模庞大的专业农贸市场,这种专业农贸市场的存在成为了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一种重要途径,这种就业模式的推广将会推动山东省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可以通过培养农业种植养殖大户、成立农民合作社、建设具有规模的家庭农场等大型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山东省的特色农业,这样做不仅可以发展本省的农业经济,还可以为其他省份发展经济做出典范。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第二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高效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促进经济发展。逐步加强对产业集群的重视,开发区域发展潜力和形成竞争优势,依靠传统产业基础、强化支柱产业优势以及半岛制造业潜力,按照产业带动、资源共享的发展理念,逐步加快特色鲜明和具有竞争力产业聚集区的建设,这样做的好处不仅可以促进产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化,还可以吸引大批优秀技术人才,成为新的就业增长点。

(三)提升第三产业比重,扩大劳动力就业规模。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第三产业应该是重点发展的产业。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就业模式,在解决就业问题方面的效率要远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首先,面对当前消费结构逐渐升级的重大机遇,应重点发展信息、文化、旅游等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行业,让这些行业成为山东省未来的支柱性行业。其次,要有针对性的政府扶持政策以及规范的行业发展准则。最后,应加快资金流动,成立政府专项引导资金,积极引导社会对发展新兴行业的热情。

主要参考文献:

[1]景跃军,张昀.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关性及协调性分析[J].人口学刊,2015.37(05).

[2]景建军.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研究[J].经济问题,2016.6(01).

[3]单良,张涛.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时空演变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8.12(02).

[4]夏四友,赵媛,许昕,等.中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的时空格局演化[J].华东经济管理,2020.34(05).

[5]王琪,齐爽.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8.2(18).

[6]陈琦嘉,董春.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时空灰色关联分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0.43(04).

[7]陈菡彬,冯雪镕.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联分析[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4).

[8]景建军.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6.1(23).

猜你喜欢

灰色关联度就业结构产业结构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实证研究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关系研究
我国本科院校工科类专业招生规模研究——基于产业、就业结构偏离理论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