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印巴非均衡性互补及产能合作研究

2020-12-21阿斯耶姆·尤力瓦斯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24期

阿斯耶姆·尤力瓦斯

[提要] 中印巴产能合作不仅能加强“一带一路”建设,而且能促进中印巴优势产能转移和中小企业通過“走出去”战略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本文从经济活力、产业结构、人口与劳动力素质、资源与商品方面对中印巴三国非均衡性互补及产能合作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制造性价比高和印度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等优势,应在最有合作潜力的基础设施领域和制造业领域开展产能合作,并通过直接投资逐步推进软件外包和信息技术、跨境电商与物流等新兴产业产能合作。中巴两国在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上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两国可在机械设备制造、纺织工业、矿产资源开发、海洋资源开发、能源电信、投资和科技等领域开展经济合作。

关键词:中印巴;产能合作;国际分工;非均衡性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9月3日

一、引言

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经济呈低增长趋势,所以传统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的调整成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佳选择。近年来,由于国际贸易的复杂化以及经济保护主义的抬头使中国对外经济的合作带来巨大障碍。2013年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这是探索新型国际经济合作模式和拓展国际合作空间的重要举措。

目前关于中印巴产能合作的研究较少,谢向伟、龚秀国等(2018)研究得出,中印在产能合作方面潜力巨大,中国制造业具有明显优势,印度消费市场潜力大等优势。吕臣、陈廉等(2019)研究发现,民营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缺乏、海外经营能力不强、融资难、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是制约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的主要原因。杨习铭、高志刚等(2020)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对中巴综合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刘敏、赵璟、薛伟贤等(2018)研究发现,贸易和FDI两种国际产能合作形式对不同GVC地位国家的影响存在差异。本文在产能合作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从中印巴三角关系出发,综合考虑有可能形成产能合作的非均衡性条件,结合中印巴实际情况,找出三国本身具有优劣势的产业,为选择最佳的合作方式,进一步提高中印巴产能合作的有效性提供建议。

二、中印巴产能合作的非均衡性条件

随着世界贸易格局严峻、直接投资增长低迷,对对外经济合作带来了严峻的下行压力。不同国家或者不同地区之间的产能合作往往是经济环境、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差异性导致的,每一个地区因其经济梯度与互补优势的非均衡性而选择不同的合作路径,在此过程中,不停地寻找更适合的合作方式。

(一)经济规模与活力的异质性。经济活力和经济规模与投资起相互促进作用,自2001年以来,中印巴三国GDP总量大幅度提高,同时三国之间的差距继续拉开。巴基斯坦GDP总量增长幅度不大。中国与印度GDP总量一直保持强劲增长趋势。2008年中国与印度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较大,在此期间中印两国经济总量下降幅度较高,2014年之后世界大的经济体的经济走向发生了较大变化,而且中国进入了“新常态”,所以中国与印度经济总量发生了较大下滑。到了2019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了14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印度与巴基斯坦经济总量之和的4.5倍。

从中印巴GDP增长率来看,三国每个时间段内的增长趋势基本一样,但增长幅度存在显著差异。2019年中印巴GDP增长速度为: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中国与印度一直保持比较好的GDP增长率,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与经济活力。

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总体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国民收入与消费成正比关系,随着消费的增加,市场规模也进一步扩大。2019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0,261美元,按照世界银行划分已迈入中高等收入国家行列,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印度与巴基斯坦2019年人均GDP分别为2,104美元、1,284美元,属于中低等收入国家,属于工业化初期阶段。

(二)中印巴产业结构偏离性。从表1可以看出,中印巴三国产业结构存在显著的产业梯度,印度与巴基斯坦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达到了59%,超过了中国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接近于发达国家水平。巴基斯坦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为18%,低于中印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印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远远高于中国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表1)

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偏离度与产业发展效率呈反比关系。可见,印度第一产业以15.9%的产值,吸纳了近一半的就业人口,产值与就业结构呈较大的不平衡,隐蔽性失业率高;虽然第三产业产值比重高,但是就业比重较低,用较少的劳动力创造较高的产值,就业与产值结构出现严重失衡;第二产业产值与就业结构处于最佳发展效率状态。中国第一产业偏离度较高,就业比重超过产值比重的3倍,农业发展效率不高,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高于就业比重,工业发展效率与规模化程度较高。巴基斯坦第二产业产值小于就业比重,形成了高就业,低产出格局,工业规模化程度较低。

(三)中印巴人口与劳动力素质的差异性。人口红利与劳动力素质是影响一个地区整体经济活力的重要因素,中国与印度人口总和超过世界总人口的1/5,均属世界人口大国。从劳动力素质与人口结构来看,中国抚养比最低,劳动参与率达到了75%以上,高等学校入学率2018年超过了50%,劳动力素质与人口红利具有明显优势。印度抚养比处于中等水平,劳动参与率呈下降趋势,即从2011年的55.2%下降至2018年的52.1%,有一半以上闲着的劳动力,高等学校入学率有所提升,但比例不高,在高素质劳动力方面具有劣势。巴基斯坦劳动力的抚养负担很大,2018年抚养比达到了65.5%,劳动参与率也不高,在高等教育接受方面具有明显的劣势,入学率不到10%。可见,巴基斯坦与印度高等学历人员比较欠缺,这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产能合作的推进与参与。(表2)

(四)中印巴商品与资源的互补性。H-O理论指出,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要素和不同商品的不同生产函数是贸易产生的重要原因。中国资源种类齐全,总量多;印度矿产资源丰富,云母产量居世界第一,煤和重晶石产量居世界第三;巴基斯坦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居世界前列;中国与印度对矿产品与能源的需求量较大。

从中印巴出口前10位商品类别来看,中国主要出口资本-技術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其中电机及设备及其零件、机械设备、家具、铁路与钢铁制品等产品出口占较高比例。巴基斯坦主要出口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纺织及服装产业、谷物、棉花等产品出口具有较强的优势;机械及运输设备类、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和润滑油及有关原料类产品竞争力较靠后。印度矿物燃料、金属制品、机械设备、化学品以及生物制药产业有较强的竞争力。(表3)

综合来看,中印巴产业结构、人口与劳动力素质、商品与资源优势方面存在显著的非均衡性,为各国之间的投资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保持持续增长的状态。此外,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基础设施和农业、工业制造业等方面存在较大缺口,并有较大的投资空间。

三、中印巴产能合作思路

(一)中印经贸合作与产能合作领域。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因为制造业方面具有优势,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因为软件开发与服务业方面具有优势,说明两国经济结构互补性很强,而且中国与印度是世界两大人口与劳动力大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印度制造业发展滞后,劳动力丰富,但素质不高,基础设施水平落后,所以严重制约了印度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中国可与印度在矿产领域、硬件设备、软件外包、生物制药、基础实施、科技、跨境电商与物流领域等方面开展合作。因为印度的铁矿石储量丰富;中国是硬件设备世界生产基地;印度是最大的软件外包基地。生物制药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基础设施水平落后,而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具有优势。中国与印度通过产业链的合作,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与借鉴,发挥好自身的优势产业,有利于促进双方的合作关系。

(二)中巴经贸合作与产能合作领域。长期以来,中国与巴基斯坦保持着全天候的产能合作关系,中国综合产业竞争力、劳动密集型、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均有较大优势,但资源密集型产业优势不明显;而巴基斯坦劳动、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优势较低,资源密集型产业具有较大优势,中巴两国具有较好的产业互补性。巴基斯坦制造业产业竞争力靠后,通过依托中国机械制造业优势,有效承接中国的汽车、高铁、信息技术、机械等产业部门转移落地,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水平,双方还可以在纺织业、机械设备、矿产资源开发、海洋资源开发、电信业、电力、航空、铁路、家具等方面合作。近年来,蝗虫灾害、地震、洪灾对中印巴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中国与巴基斯坦应加强自然灾害早期预测和基础研究方面的合作。

主要参考文献:

[1]谢向伟,龚秀国.“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印度产能合作探析[J].南亚研究,2018(04).

[2]吕臣,陈廉.民营中小企业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的困境与建议[J].经济纵横,2019(06).

[3]祁欣,王志芳,杨超,等.以产能合作深化中巴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J].国际经济合作,2017(07).

[4]杨习铭,高志刚,克甝,蔡青青.中巴综合产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研究——基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背景[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06).

[5]刘敏,赵璟,薛伟贤.“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与发展中国家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J].国际经贸探索,2018.34(08).

[6]王飞.“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拉产能合作:理论基础与潜力分析[J].太平洋学报,2020.28(02).

[7]董千里,闫柏睿.网链走向全球价值链的风险——危机集成应对[J].中国流通经济,2019.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