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研究

2020-12-21周丽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2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周丽

[提要] 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继承和吸收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社会主义消费思想研究的理论成果。这一消费理论在苏俄、中国以及西方各国中逐步完善,并随着各国的发展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消费理论体系。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有助于学术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内容,同时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中国化的成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形成与发展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消费和谐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3CKSZ03);山东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计划项目:“消费和谐论”(项目编号:J10WA63)

中图分类号:F014.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9月2日

一、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的形成

在英国,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源于威廉·配第,到大卫·李嘉图结束。在法国,开始于布吉贝尔,结束于西斯蒙第。这一时期经济学家们重视重商主义,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的消费思想,为后期马克思消费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马克思认为这一时期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随着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极大地促进了资产阶级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本人研读了这一时期经济学家们的相关著作,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吸收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合理、科学的观点,剔除了不科学、不合理的因素,从而为他后来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体系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因此,把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消费思想作为马克思消费思想的一大理论来源。这一时期的消费观点主要是主张少消费,多积累,强调资本积累的重要作用,但也肯定消费的作用和地位。亚当·斯密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的观点,他认为节俭是资本增加的重要因素,奢侈品的消费不利于社会资本的积累。在《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中,马克思在这个笔记的第四部分“论消费”里用了很大的篇幅,论述了马克思对于穆勒消费思想的批判和借鉴,为马克思后期对异化消费的研究有一个很好的借鉴作用。这些重要的消费观点对马克思消费思想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马克思消费理论继承了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消费思想。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消费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家,他们的消费思想尽管有着许多差异性,但是他们基本都是对资产主义制度提出了批判,而对人类的美好生活拥有无限憧憬,这三位学者的消费思想对马克思形成自己的消费理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位学者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同情对广大无产阶级的压迫和不公平待遇,认为现有生产能力足以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这来自于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共同满足。生产与消费直接结合是未来社会的特征。马克思通过批判性吸收这些优秀的研究成果,从这些原始资料和数据研究出发开始研究消费理论,“这一切决定我再从头开始,批判地仔细钻研新的材料”。至19世纪末,马克思的消费理论才基本成型。

二、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的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在苏俄的发展。马克思消费理论形成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在苏俄也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苏俄,以列宁和斯大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在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消费理论,他们从俄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并提出新的构想,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列宁和斯大林都把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作为生产的直接目的。列宁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的消费需要。列宁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正是生产与消费之间存在着矛盾,从而引发了经济危机。他认为一部分生产者从生产资料中脱离出来,会使得这些生产资料转入他人手中、变成资本的前提,由此可知,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润而无限扩大自己的生产,而个人的消费增长却是缓慢的,两者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断滋生,越发不可调和。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列宁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提高和发展生产力,需要按照正确的分配原则进行分配,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因此,列宁对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认识。他重视利用消费刺激生产,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他反对平均主义,主张差异化消费。但是,由于当时俄国在经济上比较落后,因此列宁指出了,要挽救俄国,还必须要有重工业的论断,要改变落后的面貌必须实行工业化,发展重工业的思想,这也奠定了前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理论基础。

在列宁之后,由斯大林掌握了领导权,他继续走优先发展重工业化的道路,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和政策,逐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从而基本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国家,工业总产值也赶上了德国、英国、法国。斯大林的工业化道路的实践成果也取得了很大成功,使前苏联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由于斯大林在发展重工业时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忽视了人民的消费需求,没有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严重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动摇了前苏联的政治根基,最终导致前苏联的解体。从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中告诫我们:运用马克思主義消费理论要与本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出其科学的指导力。

(二)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的消费理论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从社会主义初期计划经济的消费理论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市场经济的消费理论。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毛泽东始终坚持为人民谋福祉的思想,将消费与人民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他提倡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他始终强调要为人民谋福祉,满足基本民生需要,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而勤俭节约是毛泽东一贯的主张,无论是个人消费还是家庭消费,毛泽东倡导勤俭持家,反对铺张浪费。毛泽东说:“我们应当教育全国城市、乡村的每一个人,要有远大的目标,有志气。要勤俭持家,作长远打算。”可见,毛泽东号召人民勤俭节约、理性消费。这一时期的消费政策初步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消费思想。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国家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国门打开,西方的消费思想大量涌入国内,给我国的消费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西方国家的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等思想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人民的消费思想。邓小平总结了先前单纯从政治角度定位消费的经验,转变为政治和经济相结合的双重维度。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与中国当时的现实条件相结合,建立新的消费理念。在继承节俭消费的同时,也提倡适度消费以促进生产和消费的发展,既重视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又要提防西方国家超前消费思想的侵袭。邓小平提出了“要注意消费不要搞高了,要适度”的论断。他指出了我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的经济状况不适合高消费,他提倡人民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适度消费行为。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的准确把握和合理运用,从而基本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

发展至今,在习近平的领导下,随着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欲望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人民已经不再满足于基本生活的需求,而是转向更高质量,更好享受性的消费需求。消费需求的转变随之带来了资源的极大浪费,针对人民消费需求的变化,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制定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提倡勤俭节约,附有二重含义、时代含义。“一是避免浪费,厉行节俭。二是严格控制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即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或用可再生资源,创造相同的财富甚至更多的财富,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回收各种废弃物。”由此可见,习近平提倡节俭的二重含义是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习近平在全民提倡勤俭节约、绿色消费的思想是在充分考虑到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消费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在西方国家的发展。继马克思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结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特点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以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为指导,形成了具有西方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二战之后,西方国家的科技有了很大的发展,西方资本家积累了巨大的财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充斥着人们的眼球。人们消费的盲目性和不恰当的消费行为造成了商品的极大浪费和环境的严重污染。在这样的社会状况下,马克思继承者们通过深入研究马克里主义消费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异化劳动的思想,对异化消费理论进行相关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法兰克福学派,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中的异化消费进行肯定,并认为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的核心。其中以E·弗洛姆为主要代表,他认为资本主义是一个幽灵,由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导致了异化消费的发生,致使人性泯灭,他认为:“在这样一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自身被转变为整个机器的一部分,尽管他吃得好,娱乐得好,然而他却是被动的,缺乏活力和感情的。”因此,弗洛姆认为异化消费是一种病态的消费行为。

波德里亚提出的“符号消费”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马克思关于“精神消费”观点的继承和发展。他认为人们从来不消费物的本身,而是总是把物当成一种符号来突出自己。因此,在鲍德里亚看来,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消费,他们消费的是一种符号,一种上流社会的标志。

三、结语

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在形成过程中借鉴吸收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政治经济学思想,吸收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社会主义消费思想的相关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前人研究的优秀成果基础上,各国将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与本国实际有效结合,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消理论。苏俄、中国以及西方国家借鉴和吸收了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的精华,使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获得了迅速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我們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思想,结合我国消费的实际情况,使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在中国获得更深入、更长远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3]郑健壮,叶峥.基于资源观的产业集群政策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

[4]ERICH FROMM.The revolution of hope to ward a humanized technology[M].New York:Harper &Row,1968.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本刊策划·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