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路径研究
2020-12-21魏燕
魏燕
[提要]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坚持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新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状,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要求和特征,对新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路径设计。
关键词:新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路径设计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5BJL074)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8月10日
一、引言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19年新疆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413.2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5%;二三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3个和6.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0.8∶26.6∶72.6。总体来看,新疆经济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但伴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复杂多变,新疆经济正进入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之中,经济社会发展中已有的不平衡、不协调等深层次矛盾逐步暴露出来,仍亟须解决。
二、新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消费比例严重失衡,外贸拉动有限。伴随着新疆经济增长的快速推进,新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回顾新疆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可以看出,以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在拉动新疆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其内部结构仍存在着不可轻视的问题。从拉动新疆经济增长的需求角度来看,新疆的投资总量连年保持增加,但其构成主要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主,增速曾高达20%左右,且占绝对比重,形成了以投资为主体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模式。尽管新疆的消费总量也呈现了连年的增长,但其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有限,尚未在拉动经济增长过程当中起主导作用,造成投资消费结构、比例失调。与此同时,新疆进出口额在保持连年高速增长的同时,由于在外贸过程当中,重商品出口轻服务贸易,因而出现了新疆外贸净出口的连年负增长,这一方面使得新疆不得不以自己的资源禀赋换取国外的外汇而非实物产品,从而对新疆的资源禀赋存量造成压力;另一方面也使新疆服务贸易长时间得不到发展,从而使拉动新疆总需求的第三驾马车——净出口,对新疆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
(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缓慢,高技术产业占比较少。产业结构是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供给因素,产业结构的失衡,是制约新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结构因素。按照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一国或地区的三大产业比重总体上呈现出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保持稳定,第三产业比重快速上升,最终形成“三、二、一”的合理产业结构形式。从目前新疆的产业结构发展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新疆产业结构一直处于缓慢调整当中,第一产业长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第二产业比重基本保持稳定,第三产业保持缓慢增长的态势,“二、三、一”产业结构形式使得三大产业的结构转型进展缓慢,与新疆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很不相称。除此之外,由于新疆第一产业受制于自然条件,发展相对不稳定;第二产业受制于技术得不到创新,以传统技术为基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占主体,产业竞争力相对较弱,无法在短时间内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第三产业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现代服务业发展中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占比更少,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制约了新疆经济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
(三)经济的高增长与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并存。根据库兹涅茨提出的环境倒U型曲线理论,在经济中高速增长的过程当中,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呈现出倒U型的曲线,即在国民收入刚开始增加的时候,经济发展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能成直线上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资源、能源和环境的消耗将逐步达到自然禀赋极限,从而开始实行“边发展边治理”的环境政策,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继续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经济发展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程度将逐渐降低。从新疆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来看,随着新疆经济的快速增长,新疆的能源消费总量、工业用水的消费总量、废水废气的排放量实现了明显增长,且增速高于经济增长速度,这充分表明,新疆在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呈现出了对能源的高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因此更加不利于新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单位GDP能耗来看,自2000年到2014年新疆GDP单位能耗从3,316.03万吨标准煤增长到了14,926.08万吨标准煤;工业废气排放量从1,943.6亿立方米增长到了22,846.46億立方米;废水排放总量从4.54亿吨增长到了10.27亿吨,增长幅度较大,对新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带来了巨大威胁。
(四)南北疆经济发展不协调,地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长期以来,新疆南北疆中北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相对较快,而南疆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北疆地区经济发展优势明显,这种南北疆地区经济发展的失衡,不仅造成了新疆整体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也造成了用于新疆经济发展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在南北疆呈现不平衡分布,大量的生产要素和先进的技术主要集中在北疆地区的沿天山北坡经济带。从长时间来看,这种生产要素分配的平衡,势必加速推进北疆地区交通设施建设、社会公共服务建设和产业集聚,极大地促进了北疆地区先行发展,从而拉开与南疆的发展水平。总的来看,东疆和北疆地区基本呈现“二、三、一”的产业结构,南疆的产业结构构成则为“三、二、一”,其中第一产业产值占比均较高,因此可以看出北疆地区以发展工业和服务业为主,东疆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而农业的发展则主要集中在南疆地区,南北东疆地区产业结构差异明显。因此,新疆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形成对新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直接制约。
三、新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路径
(一)路径一:以需求动力结构优化为突破口,助推新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当前,世界经济在缓慢中前行,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发展形势下,扩大市场需求成为拉动区域经济的主要力量,也是加快新疆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有效途径,优化市场需求动力结构,就是要以新疆需求结构调整作为新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口,围绕改善民生和增强新疆区域经济发展自主动力,积极推进“三大需求”动力,即推进“三驾马车”在新疆经济发展方式当中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确保“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分阶段协同发展,从而促进新疆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二)路径二:以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引领新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新是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创新可以看成是一种生产要素,只要将其投入到生產当中去,其就可以像一般的生产要素一样促进经济增长。因此,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也应该以创新为引领,在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树立以自主创新为主导的发展理念,在全社会形成自主创新的格局,推动全民创新、万众创新、企业创新,推动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并在新的产业部门当中再创新出新的产业,再通过新的产业的诞生不断地进行科技的研发,继续诞生更新的产业。如此这样,将会通过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快速推进新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动新疆各行各业和产业的发展。所谓以创新引领新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要以新疆的自主创新来引领产业结构的发展、需求结构的发展和生产要素结构的发展。尤其在需求结构发展方面,要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科技研发开发出新产品,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激发人们的需求欲望,推进需求的发展,并通过科学技术进步推动技术创新,推动生产要素结构转变,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因而自主创新带来的科技研发,是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力量,创新引领整个新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新疆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形成全社会创新、全民创新和激励创新的良好局面,更好地服务于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
(三)路径三:以科技进步推动新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新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必须以科技作为支撑,只有科学技术的应用,才能更好地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在产业发展进程中,每一次产业需求的引领,都是以科技为先导,每一次新产品的市场投放,都会带动人们新的需求,从而促进本产业和产品的发展、行业的发展。而随着行业的发展,与此产业相关联的产业链也会快速得到发展,从而极快地推动该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进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因此,产业发展的科技化成为了未来新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趋势,只有将科技融入产业,才能更好地研发出新的产品,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才能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进一步促进企业研发出更好的产品,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欲望。因此,通过科学技术的研发,不断增加科技投入经费,加快科技人员的培训培养,积极助推产业和新产品的开发,才能引领社会发展的市场需求,推动新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当前对新疆来讲,其产业结构形式以重工业为主导、农业占较大比重、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要推动这种特殊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就必须投入科技的应用,通过增加投入,推动科技和社会需求相结合,推出具有高科技感的新疆特色高科技产品,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进而极大地推动新疆产业结构发生快速改变,并通过在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当中发挥科技革命的作用,促成各行各业在科技的推动下实现产业的快速变革,从而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最终推动新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转变。
主要参考文献:
[1]董正信,刘文英.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
[2]何菊莲,张轲,唐未兵.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测评[J].经济学动态,2012(10).
[3]刘天亚.新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02).
[4]张玉杰.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目标、路径与行动[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