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小麦与农产品加工业融合发展研究
2020-12-21张童柴彬丝贾兰宁
张童 柴彬丝 贾兰宁
[提要] 本文选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河南省小麦产值,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食品制造业产值,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产值,纺织业产值,造纸及纸制品业产值,医药制造产值等七个指标进行关联度分析,得出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与小麦产值关联度高低排序,这对相关产业的政策制定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河南省小麦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关联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小麦;农产品加工业;灰色关联度;融合发展
本文为河南科技大学2019大学生(SRTP)项目:“河南省小麦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9281)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8月7日
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是我国重要的农副产品产区,在我国的粮食安全战略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我国进入结构性调整转型升级时期之后,河南省根据现实情况提出要着重发展优质小麦,通过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户增收,逐步解决贫困问题,促进三产融合发展,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小麦作为河南省粮食生产第一大品种,重要性尤为突出;同时,由于小麦用途的特殊性,其与农产品加工业密不可分,两者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转型升级。基于对河南省小麦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关联分析,研究其内在联系,对推动两者的联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产业关联度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通过产品或劳务供需而形成的互相关联、互为存在前提条件的内在联系。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度的分析方法,对河南省小麦与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关联进行定量分析,进而提出促进河南省小麦与农产品加工业联动发展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灰色关联分析原理及步骤
(一)灰色关联分析。灰色关联分析是基于灰色系统理论下的一项多要素研究方法,其借助灰色系统(即未知与已知的信息的组成)的构建,对整个系统内部相关要素的发展走向进行剖析,分析之间的相似性与关联性,从而为课题的探究提供有利支撑。一般判定如若研究要素间呈现趋于一致或近似的发展变化,那么认为二者的关联程度高,反之关联程度低。由于本文课题小麦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相互关联、影响作用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使得这种随机的因素,诸如政策、经济等,造成了不同阶段下二者的联系与关联出现波动变化的现象。
本文选取2009~2018年的要素指标,尽管可能其数据指标不全面,但这种灰色性的特征更加支持着本文关于小麦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融合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法的进行,因为样本数量、规律现象的变化不会影响结果的分析,而且也基本没有定量与定性分析背驰的情况发生,该特性也引起诸多学者计算不同产业融合度时对其模型进行择取。
(二)模型步骤
1、明确本文的研究序列。假定:小麦产业一个指标,农产品加工业六个指标,年份为2009~2018年(10年)。其中,小麦产值X0为参照序列,记作:
农产品加工业为对比序列,记作:
2、变量无量纲化。由于各变量的取值与含义等均具有差異,造成各列数据的量纲不同,难以比较或者比较时无法准确获得相关结论。因此,为实现其模型下的变量可比性,本文对变量采取无量纲化处理,消除各要素间的差异影响,实现无量纲数据的统一标准化。即择取列表中第一行Xi(1){i=0,1,2…6}为基准,记为1,其他数据指标为第一行的比值,公式是:
3、求差序列,最大(小)差。求差的意义在于观测两序列间的变化趋势,其表现为相对应的指标点的间距,以序列的差值来估测二者的相关性,若对应点间距越小,那么说明序列间的发展趋向一致性越强,反之越弱,公式是:
在所有绝对值组成的表格中,最大数和最小数记为最大差和最小差。
4、计算灰色关联系数。该系数代表着各时间段下的序列关联性。由于△(max)过大会造成关联系数失真,因此本文取分辨系数ρ来削弱产生的偏差,ρ取值为0.5,公式是:
5、计算关联度。将灰色关联系数构成的表格进行均值化处理,形成2009~2018年的6个指标数值,便于统计分析,公式如下:
二、河南省小麦与农产品加工业灰色关联分析
(一)各产业代表变量选取。分析河南省小麦产业与农产品加工业融合度的前提是梳理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市场需求的推动力、政府政策的支撑力和企业竞争合作的压力。本文依据产业融合动力机制,结合小麦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特征,主要从市场需求的推动力来分析小麦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融合。本文选取了农产品加工业中小麦供应量最大的六个产业和小麦产业进行融合度分析。具体代表变量如表1所示。(表1)
(二)数据来源。河南省小麦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指标原始数据来源于2009~2018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具体数据见表2。(表2)
(三)融合度测算
1、原始数据的无量纲化。本文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采用的是初值法:用每一个变量2010~2018年的值都除以2009年的值。即:
结果如表3所示。(表3)
2、计算差异序列。本文的参照数列是小麦产值预估值(X0),以公式Xi~X0求出差异序列并取绝对值,结果如表4所示。比较各差异数列绝对值,得到两级最大值为2.928,两级最小值为0。(表4)
3、计算灰色关联系数及灰色关联度。由灰色关联系数计算公式,得到表5中的灰色关联系数。将每一指标的灰色关联系数进行均值化处理,得到小麦产业和某一产业的灰色关联度,详见表6。(表5、表6)
(四)实证结果分析。根据对河南省小麦产业与农产品加工业的灰色关联分析,观察得出小麦产业与农产品加工业六个行业的灰色关联度程度存在如下几个特征:
第一,小麦产业与造纸及纸制品业关联度最高,为0.896,存在较为强烈的互动关系。作为现代人类生活必需品,纸制品市场一直以来需求表现旺盛,带动企业的生产。2018年河南省机制纸及纸板生产企业约110个单位,纸制品产量达318.9万吨,同比增加了5.5%。主营业务收入达762.5亿元,增幅8.9%,纺织业日益显现出高附加值的特征。而小麦制成的淀粉作为提高纸制品质量、绿色生产的成分,二者在时间的推移中关系密切,关联互动程度高。其次是纺织业,与小麦产业关联度为0.727。河南是纺织大省,目前已形成包括棉纺织、家纺等十多个行业,产业体系较为完整。2005~2015年十年间,河南省的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利润总额领先全国水平,增速高达30%。2016年全省累计生产纱量全国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309.8亿元。纺织业发展势头强劲,在生产的协同创新方面同小麦产业齐头并进,在农产品加工业中发挥了领先作用。
第二,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以及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与小麦产业关联度分别为0.687、0.620和0.651。河南省区位优越,农业资源丰饶,是全国首一的粮食大省,在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以及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等一类食用为主的产业方面具备天然优势,但是同小麦产业的关联性仍不突出,可能是由于河南食品工业等产业企业规模偏小,管理弱且欠缺后劲发展的缘故。据河南统计年鉴数据,2018年河南省五大主导产业中,食品制造业单位数达3,274个,其中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增加值仅13%。可以看出,河南省食品加工这方面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同小麦产业的协同关联程度不强,对附加值挖掘方面可进一步推进。
第三,与小麦产业关联互动最弱的是医药制造业,关联度为0.580。通过对近几年行业发展的思考,考虑到可能是由于一方面医药制造业本身具备技术壁垒,涉及行业利润的新药开发加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作为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在制药方面不具备利用优势;另一方面可能是河南省在医药制造业行业中,企业上市数量少,研发不足。目前,河南省医药制造业企业有20余家上市公司,比如辅仁药业、华兰生物等。而浙江省多达50余家,差距明显,因此河南省醫药产业行业集中度不强。同时,在技术创新方面缺乏资金投入。2018年河南省医药制造业研究人员为8,660人,研究人员3,044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经费支出22.11亿元,而同期江苏省为110.45亿元,对比之下可以看出,河南医药业尚且缺乏强劲有力的支持。
三、促进河南省小麦与农产品加工业关联发展的建议
(一)提质增量,扩大优质专用特种小麦种植规模。土地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要素,河南省目前小麦产量和产能的优势,是建立在大面积的耕地之上的,作为国家重要的“粮仓”,推进小麦产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首先就要保持现有的种植规模不会大规模衰减,恰值国家提出“耕地红线”的要求,面对工业化、城市化以及退耕环保的现实性压力,就要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用好占补平衡,对土地实行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系统保护,为稳定粮食和小麦生产提供基础。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加工业和市场需求对小麦的品种和质量有了更大的要求,尤其是在河南省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以及医药制造业目前的优势发挥不明显的情况下,应当扩大优质专用特种小麦的种植规模,实行专种专收专储,避免混杂问题,保证品质的一致性,为加工企业提供优质专用小麦粮源,以提供开发优质产品的现实基础,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促进小麦产业与农产品加工业的融合发展。
(二)保持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加大弱势产业扶持力度。通过上文的研究,可以很明显地发现,与河南省小麦产业融合关联度最高的产业仍然是造纸和纸制品业、纺织业等比较传统的制造业,科技含量较低,而具有良好粮食基础的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优势,与小麦产业的关联度仍然处于中等水平,这对河南省产业升级与三产融合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也是河南省提出的小麦产业优化所面临的难点,因此要在保持优质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扶持引导弱势产业的发展,尽可能延长小麦产业的生产价值链,发挥小麦产量产能的优势。同时,对于诸如医药制造业之类的高精尖产业发展,需要稳定持续的发展期,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巨大提升,在考虑到河南省现实基础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提升其投入扶持力度,做好长足规划,争取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能够达到与小麦产业相协调的规模水平。
(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及人才培养,稳步推进规模化。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细胞,针对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企业数量少且缺乏规模以上企业的现实劣势,要不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通过创业补贴或者是税收优惠等方式扶植一批现代化的中小企业,同时引导龙头企业规模化、差异化发展,逐步进行产业优化升级,在大规模生产的前提下逐步淘汰已经落后的技术设备,不断完善和发展从产地到加工到销售的产业网络体系,稳步推进规模化生产,既要达到生产要求,又要防止盲目扩张,保障行业的良性可持续性发展。同时,要重视涉农行业人才的养成机制,在坚持传统学校教育的同时,加强职业教育的发展,形成“家庭-学校-企业-产业”的引导和培养机制,提高其社会待遇。进行人才引进战略,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人才落户,弥补人才流出,也进一步减少人才流出量,让人才能成长,用得上,留得住,引得来。提高科技创新与转化率,主动学习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引进机器设备,提高生产能力和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文君.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江西金融业与三次产业的融合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06).
[2]刘思峰,蔡华,杨英杰,曹颖.灰色关联分析研究进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8(33).
[3]秦义民.2015年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报告[J].河南农业,2016(10).
[4]卢峰.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下河南小麦产能问题研究[J].现代面粉工业,2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