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传播

2020-12-21贺越

新闻传播 2020年19期
关键词:全媒体电视新闻传播

【摘要】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运用,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以其移动性、交互性等显著优势,彻底改变了媒体生态,传播方式、形态、载体平台等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电视受众大量流失。当前,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大环境下,面对全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格局,电视新闻应如何创新发展?本文将从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入手,通过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发展趋势,探讨其创新路径。

【关键词】全媒体;电视新闻;传播

一、电视新闻发展概述

1936年l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正式开始播出电视节目,世界上电视传播诞生,电视新闻随之诞生。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播,我国电视传播诞生,电视新闻也随之诞生。伴随着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作为传统电视媒体的标志性节目电视新闻,其社会影响力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广泛而深远的。但近些年来,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发展迅猛,各种新媒体以其强大的传播功能,使得电视等传统媒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同时,也迎来了媒体深度融合的发展机遇。在如今的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电视如何借助新技术、新渠道,有效提升电视新闻的传播力、影响力?怎样不断在形式上、内容上及媒体深度融合上进行创新,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已经成为电视传媒业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

二、媒体发展深度融合

(一)进入全媒体时代

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传播格局,表现手段、媒介形态、传播渠道、接收终端等发生巨大变化,新闻传播进入了全媒体时代。

1.信息传播实现了全时以及全程化,极大地拓展了新闻视野及影响力。传播过程可以是没有间歇、持续的即时传播,快速、迅捷,全程覆盖,可以把新闻信息实时推送到全球拥有网络的任何地方。

2.传播方式从单向的线性传播变为双向互动,在网络开放的交互平台上,双向渠道畅通,上传、下载,发布信息、接收信息、发表意见,进行交流互动。传播载体、平台以及接收终端的多维性,新闻传播的全息化,形成了多维、立体及全程的传播格局,延伸、拓宽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

3.传播主体由专业媒体变为全员媒体,新闻传播信息来源广泛、多元。传播已不是以往传统意义上专业的领域,每个人只要拥有网络、手机,就可以成为传播者。自媒体大量涌现,各种新媒体遍地开花,传统媒体的行业属性被分散了。与此同时,由于网络媒体准入门槛低,网络传播渠道的开放性,传播者广泛的自由度,信息内容的海量性,受各种因素影响,使得网络信息质量良莠不齐。

4.信息傳播实现了个性化、精准化投放推送。全媒体时代传播越来越碎片化、分众化、数据化,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详细统计受众数量、分类、偏好,充分了解掌握受众需求,信息内容能够做到精准投放推送,传播与接收针对性强、匹配度高,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5.传播容量从传统广播电视的固定播出时段、有限内容,报纸杂志的固定出版时间、有限版面,变为各种媒体形态的超链接、超文本无限传播,从多方位、多视角瞭望世界,新闻信息包罗万象,其海量性令人叹为观止。

(二)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要突破局限

新媒体迅猛发展,其强大的传播功能,以及受众获取信息途径、方式、理念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媒体生态的形成。新媒体新闻对传统电视新闻的收视产生巨大冲击,传统电视新闻传播,在客观上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1.与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比较而言,传统电视媒体传播的主要局限

传统电视新闻传播,在接收的便捷性、信息量的有限性、时效的滞后性、方式的单向性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局限,而新媒体传播最为突出的优势就是与之相对应的移动性、海量性、即时性、交互性。

(1)传统电视为线性播出,播出时间及内容是节目编排固定的,播什么受众看什么,没有存储功能,不能像网络新媒体那样存储海量信息,供受众随时自主选择。一次看过,不能重复播放,接收终端单一受限,不能随时随地收看。

(2)传统电视新闻传播,在选题、策划、采编、制作、审核及播出安排上,因工作流程需要,难以实现即时播出,除直播节目以外,时效相对滞后。而网络媒体传播,流程简便,实时播报,同步接收,能够及时把新闻传播出去,增强了时效性。

(3)传统电视为单向传播,不能互动交流,受众需求难反馈,传播效果不明确,比较缺少与受众间的沟通及双向联系。基于网络传播的新媒体,拥有与受众及时交流互动的平台,主要包括在时间上的实时互动,在空间上、数量上的无边界传播,直接与受众沟通,更能满足受众需求。

2.新媒体对于电视新闻传播的影响

2020年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3%,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7.31亿,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7.26亿,网民的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30.8个小时。可以看出,基于网络传播的新媒体,对传统电视新闻传播有着怎样巨大的影响,传统电视受众已经大量流失了。

(三)新闻传播形态多元化发展

1.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优势,通过融合补上短板

电视台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整合力、贴近性,精良的节目内容、标准,专业的采编、制作力量,以及过硬的专业素养、专业精神等核心优势。电视新闻要适应新媒体环境的传播,融合新媒体优势,完善信息传播体系,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在选题、策划、采编、制作等环节,努力达到全媒体传播的相关要求。创新方法,科学策划、精心编排,强化新闻深度、广度与节目品质,采编人员一定要及时了解传播前沿动态,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及能力,努力成为拿着话筒能出镜,扛起摄像机会拍摄,能写稿子,会编片子,具有互联网思维及技能的“多功能”“融媒体”人才。

2.努力拓展电视新闻传播渠道,提升新闻传播效能

媒介融合就是优势叠加、取长补短,电视台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开发运用,搭建以“电视+互联网+有线网”为框架的融媒体中心系统,建立、完善传媒网络平台、网站、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渠道、平台,连通各种类型的传播媒介,延伸新闻传播的时间、空间,实现受众通过网上、网下可自主选择接收终端,筛选新闻内容获取信息,并参与信息传播活动的需求。

3.整合各种新媒体内容资源,开阔新闻视野

全面提升电视新闻传播功能,运用新媒体渠道、平台,来加强传播力、影响力,大力增强互动传播功能,受众可以自主选择、参与节目传播。同时,要对网络新媒体内容进行筛选、整合,并适当加以利用,开阔新闻视野,丰富信息含量。在全媒体时代,很多新媒体拍摄制作视频,播报推送资讯,相比电视台专业的节目采编、制作,那些个性化的新媒体内容,也有着一定的新闻价值,通过对网络新闻内容的筛选、整合与利用,对于提升电视新闻的影响力及时效性、互动性具有积极作用。

三、电视新闻创新发展

新闻信息传播媒介资源的融合要求,促成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优势互补,提高信息传播的综合表现力,把握受众需求,大力推进电视新闻内容、渠道、终端传播体系的改进创新,通过对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介的整合,科学布局,合理配置,多层面实现新闻传播。增强电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便捷性、互动性、丰富性,开拓电视新闻新的发展路径。

(一)新闻内容采编、制作推出新举措

电视新闻必须运用新的策略与方法,更新理念、观念,树牢互联网思维、融媒体思维,优化业务流程,在选题、策划、采编、制作、播出等各个环节,推出新的举措。坚持“内容为王”以及内容建设,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在公信力、权威性,整合力、贴近性等方面的优势,继续发扬在节目采编、制作上严谨细致的优良传统,保持采编队伍良好的专业素养,以优质的电视新闻,通过全媒体四通八达的渠道、平台,搞好信息传播。

(二)新闻传播渠道、体系形成新格局

大力推进媒体信息平台深度融合,开拓新闻传播途径,加速融入网络传播生态体系。拓展电视新闻传播能力,挖掘深度、广度,以过硬的工作作风,专业化的采编、制作力量,精良、规范的节目内容、专业标准,在媒体融合過程中,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与舆论影响力。搭建电视台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并与其它新媒体融会贯通,提升电视新闻的传播效率与覆盖范围。同时,通过网站、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以及其它网络视频传播平台上传新闻。

(三)网上、网下台网联动,呈现新业态

电视新闻创新发展,还要积极挖掘传统电视家庭化收视“家庭入口”的独特优势,全家一起看电视,作为家庭生活、家庭社交的一个典型场景,“客厅大屏”加上“移动小屏”,努力进行全面覆盖。新闻传播的全时性,要求媒体必须快速应对,电视新闻一定要大力调整、改进采编、制作、播发等流程,以高品质的节目内容,快节奏的传播速度,在电视台播出的同时,也要通过基于网络的各种新媒体等渠道传播、即时交流互动等。

总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优势叠加,取长补短,有效整合全媒体传播资源,从新闻内容采集,到信息传播共享的各个环节,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提升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电视的实用性及智能化、智慧化,电视新闻传播创新发展,努力建设新型主流媒体。

参考文献:

[1]郭镇之,中外广播电视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20.

[3]石磊.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贺越,硕士研究生,山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猜你喜欢

全媒体电视新闻传播
从功能语用角度解析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策略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试论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