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向降准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

2020-12-21冉小华韩淑媛

西部金融 2020年9期
关键词:银行信贷

冉小华 韩淑媛

摘   要:本文采用精确断点回归设计,研究定向降准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定向降准政策能够有效刺激商业银行增加信贷规模,引导商业银行增加小微企业、“涉农”领域贷款信贷投放,对商业银行具有显著的信贷扩张效应;政策可以引导商业银行主动调整信贷结构,在贷款投放结构中向小微企业领域倾斜,提高小微企业贷款占比,对商业银行具有一定的信贷结构引导效应。

关键词:定向降准;银行信贷;小微企业贷款;农业贷款;精确断点回归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20(9)-0034-06

一、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变关键时期,我国央行在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基础上创新推出定向降准、定向中期借贷便利等众多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试图通过调节特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引导其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在众多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中,定向降准政策使用最为频繁,自2014年4月正式实施定向降准政策至今,我国一共实施了二十三轮定向降准政策,通过“对符合结构调整、满足市场需求的实体经济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对“三农”、民营和小微企业等特定目标领域的精准滴灌。

对于定向降准的政策效果,目前仍有不同的观点。多数研究肯定了定向降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汪仁洁(2014)研究认为定向降准政策在解决我国经济放缓、结构性矛盾等突出问题上具有定向精准微调的优势。彭俞超和方意(2016)运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发现,实施定向降准等结构性货币政策有助于经济稳定和产业结构升级。马方方和谷建伟(2016)研究认为定向降准在缓解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下滑以及结构性失衡等问题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张景智(2016)研究认为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定向调控效应强于传统工具的总量效应。林朝颖等(2016)运用倍差法实证定向降准政策对农业信贷和非农业信贷的影响,研究发现定向降准政策可以引导资金流向预期领域。马理等(2017)研究认为定向降准政策提高了农业的产出、价格与固定资产投资水平。郭晔等(2019)研究认为在银行竞争背景下,定向降准政策可以促进农业企业和小微企业获得信贷资源。陈书涵等(2019)研究认为定向降准政策出台后,相应的政策扶持企业的信贷可得性有所提高。也有学者认为定向降准的政策效果还有待评估。雷振华(2014)研究认为三农和小微企业难以吸引信贷资金持续流入。马理等(2015)研究认为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由于受到贷款业务收益目标的限制,在特定区间很难扩大农业贷款的发放。王曦等(2017)研究认为定向降准政策对刺激汽车需求无显著影响。冯明和伍戈(2018)研究认为定向降准释放资金难以流入特定领域。

总体来看,目前关于我国定向降准政策调控效果的实证研究仍比较有限,且对定向降准政策作用效果依旧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探讨分析,研究贡献主要在于:围绕商业银行这一定向降准政策核心市场主体,通过考察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来评估定向降准政策的调控效果。本文在微观数据基础上,为解决变量内生性问题,创新运用精确断点回归方法实证研究定向降准政策前后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和信贷结构的变化,证实了定向降准政策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效应和信贷结构引导效应。对定向降准政策的政策效果评估而言,是一次相对严谨的检验,不仅丰富了定向降准政策效果评估的研究,也为其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政策效果评估提供了参考。

二、定向降准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路径

一方面,定向降准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有直接影响作用。定向降准政策传导过程与传统存款准备金政策类似,主要通过商业银行信贷渠道。即定向降准政策实施后,在假定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及现金持有比例不变的情况下,对于享受定向降准政策优惠的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数量会下降,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数量,增强其信用创造能力,进而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量,具有显著的信贷扩张效应。

另一方面,定向降准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间接引导作用。定向降准有别于普遍降准政策,因为定向降准政策有明确的政策导向或定期考核要求,即要求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和涉农领域新增贷款余额或增量达到一定比例,就可享受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优惠政策。若定向降准政策精准落地,可引导商业银行主动调整信贷投放结构,加大对小微企业、涉农领域等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但由于定向降准政策不具有强制性,商业银行在信贷投放对象的选择上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盈利性一直以来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经营原则和目标,面对定向降准优惠政策,商业银行需要综合衡量其风险和收益后,再决定是否调整信贷结构,享受央行定向降准优惠政策。针对已享受定向降准优惠政策的商业银行,根据其收益和风险情况,可选择继续获得定向降准政策优惠,即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涉农领域等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或者选择调整信贷结构,不再享受定向降准优惠政策。由于定向降准政策于每年年初考核动态调整,面对央行实施的定向降准政策,对未享受定向降准优惠政策的商业银行也面临两种选择:一是不享受定向降准优惠政策,也不改变之前的信贷结构;二是调整信贷结构,将部分信贷供给由安全性更高的大企业和盈利能力更强的行业转向小微和“三农”等领域,即商业银行在贷款投放结构中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等領域倾斜,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等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提升小微企业和“三农”等领域的信贷规模,并提高小微企业和“三农”等领域的贷款投放占比。

三、变量设定、模型构建和数据描述

(一)变量设定和模型构建

1.被解释变量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定向降准政策出台后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和信贷结构的变化。故本文用各项贷款余额来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总量(规模)的变化情况;用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来衡量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和涉农领域信贷投放规模的变化情况;用小微企业、涉农领域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来衡量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变化情况。

2.解释变量

本文构建虚拟变量RT反映定向降准政策,即定向降准政策出台当季(2014年2季度)及以后季度取1,其余季度取0。

3.协变量

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和信貸结构的变化不仅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宏观经济形势、短期利率环境、金融监管政策等多方面因素作用。因此本文在构建精确断点回归模型时,选用GDP增长率反映宏观经济形势;选用存款类机构7天信用拆借加权平均利率(DR007)反映金融市场短期利率环境对企业融资环境的影响;选用不良贷款比例和流动性比例反映商业银行面临的贷款风险变化及金融监管的影响。

为避免变量内生性问题(Lee,2010),准确估计定向降准政策效果,本文采用精确断点回归(SRD)进行分析,根据精确断点回归估计方法,结合三类变量的选择,构建如下数理模型:

其中,t表示处于t季度;RT为定向降准政策处理虚拟变量,β1表示定向降准政策实施的平均实验效应,BD为季度断点差,即季度减去断点季度(2014年2季度)的差额,为BD变量的多项式函数,多项式的阶次选择通过AIC准则判断,CVt表示协变量,ε表示随机误差项。各变量具体定义如下:

(二)数据收集和描述性统计

本文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数据选取时间范围是2009年4季度至2020年1季度,全面覆盖我国定向降准政策实施的时间段。本文分别对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前、后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见表2)。

表2可以看到,定向降准政策出台后,贷款总量、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和涉农贷款余额的均值都显著大于政策执行前的均值。变量描述性结果表明,定向降准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总规模的扩张有一定积极影响,且有助于推动小微、涉农领域贷款规模的增长。定向降准政策出台后,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比的均值显著大于政策执行前的均值,也表明定向降准政策能够引导商业银行重新分配信贷资金流向,会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资金投放,进一步提高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占比。由于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因素很多,若只根据均值的差距来判断定向降准政策实施效果,结果会不准确,因此还需要通过计量模型深入研究。另外,鉴于上述变量的单位不同,指标间的可比性较差,本文在后续模型中对贷款总余额、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涉农贷款余额均取自然对数。

四、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一)单差法

首先运用单差法对定向降准政策影响进行分析,表3显示了回归结果:贷款总量、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和涉农贷款余额的定向降准政策变量系数为正,且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定向降准政策会引起商业银行总体信贷规模、小微企业和涉农领域信贷规模的扩张,定向降准政策具有一定信贷扩张效应。从回归系数大小来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系数高于商业银行贷款总量和涉农贷款余额系数,表明定向降准政策对小微企业的信贷规模扩张效果更显著。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比的定向降准政策变量系数为正,且在10%的水平下显著,表明定向降准政策也会引导商业银行主动调整信贷结构,重新分配信贷资金,信贷资金向小微企业倾斜,提升小微企业信贷规模占比,说明定向降准具有一定信贷结构引导效应。

从协变量来看,不良贷款比例和流动性比例与贷款总量、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适当地提高不良贷款比例和流动性比例容忍度,更有助于定向降准政策发挥信贷扩张效应。

但从表3中也可以看到存在异常情况,如GDP增长率与商业银行业贷款总量、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和涉农贷款余额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这与现实情况并不相符,因为GDP增长率提高,说明市场融资需求旺盛,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会大幅增加。所以,有必要运用断点回归解决内生性问题,准确评估定向降准政策实施效果。

(二)断点回归

本文在断点回归模型估计中,综合对比有协变量和无协变量断点回归估计值,具体估计结果见表4。在多项式阶数的选择中,本文以AIC准则为检验方法,最终选择了AIC值较小的三次多项式作为多项式函数的最高次数。基于此,本文选择配置变量的多项式函数的阶次为3。

从表4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到,无论是否存在协变量,断点回归结果均表明:除了涉农贷款余额占比外,其它所有变量系数都至少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且回归系数都为正,说明定向降准政策能引起商业银行总体信贷规模、小微企业和涉农领域信贷规模的扩张,定向降准政策具有一定信贷扩张效应。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变量系数大于涉农贷款余额变量系数,说明定向降准政策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影响大于涉农领域贷款的影响。此外,定向降准政策还能够引导商业银行主动调整信贷结构,主动向小微企业领域倾斜,增加小微企业贷款,提升小微企业信贷规模占比,说明定向降准具有一定信贷结构引导效应。这与单差法的估计结果类似,但从回归系数来看,发现单差法估计结果过于乐观,扩大了定向降准政策效果,而断点回归的估计值则相对更加保守。此外,涉农贷款余额占比变量系数为正,但统计意义上不显著,说明定向降准政策对引导商业银行提升涉农贷款余额占比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可能与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对象的选择有关,由于定向降准政策往往只需要商业银行在小微、“三农”等领域贷款的余额或增量满足其一条件就可享受定向降准政策优惠,商业银行在受贷款风险或者其他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选择性的增加小微企业贷款,加大小微企业贷款的资金投入,提升小微企业贷款占比。

(三)稳健性检验

本文对各协变量在断点处进行跳跃性检验,具体结果见表5。从表5中可以看到,各协变量在所有回归模型下的断点处均无显著跳跃情况,满足断点回归模型构建的前提要求。此外,本文还需要对断点回归进行证伪检验,即在原政策断点随机选取断点进行估计检验,本文随机选取原政策断点外的4个断点(2012年4季度,2013年3季度,2014年4季度和2016年3季度)进行检验分析。

表6检验结果可以看到,各变量在非跳跃点都均没有出现断点情况,这说明本文所建的断点回归模型具有稳健性。

五、结论及建议

本文围绕商业银行这一传导定向降准政策核心市场主体,创新利用精确断点回归方法分析了定向降准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一是定向降准政策对商业银行具有明显的信贷扩张效应。一方面,定向降准政策可以调节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总量且调控效果显著;另一方面,定向降准政策可以引导商业银行增加小微企业、涉农领域信贷规模,且定向降准政策对小微贷款的影响强于涉农贷款的影响。二是定向降准政策对商业银行具有一定的信贷结构引导效应,定向降准政策可以引导商业银行主动调整信贷结构,在贷款投放结构中向小微企业领域倾斜,提高小微企业贷款占比,但对涉农领域贷款占比的提升并没有显著积极影响。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是定向降准政策为推动商业银行加大小微、涉农领域信贷投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精确断点回归模型估计系数来看,回归系数整体偏低,如涉农贷款余额变量系数仅为0.021,说明定向降准政策效果还有待强化。建议进一步加强定向降准资金流向的监管,要求商业银行建立降准资金使用台帐,严格记录降准资金流向,确保定向降准资金流向特定领域,进一步增加小微、涉农等特定目标领域的贷款规模。二是建议在实施定向降准政策的同时,充分考虑政策协调配合。在监管方面适当放宽小微、涉农领域贷款风险容忍度,引导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内部考核机制,提高相关领域信贷投放偏好,为充分发挥定向降准货币政策支持效应创造条件。三是定向降准政策对引导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主动提升小微企业贷款占比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建议进一步细化和调整服务的特定目标领域和企业,同时可以建立考核要求,适当削弱商业银行信贷行为选择的倾向性,有效引导商业银行将降准释放的资金均衡的流向特定目标领域。此外,有必要进一步强化政策环境的导向作用,为商业银行深入调整信贷行为提供有效的政策激励,引导商业银行完善金融服务,全面推动小微、涉农领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Lee, D., T. Lemieux.R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Designs in Econoics[J].Journ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010,48(2),281-355.

[2]陈书涵,黄志刚,林朝颖.定向降准货币政策传导路径与效果研究[J].投资研究,2019,(3): 38-50.

[3]冯明,伍戈.定向降准政策的结构性效果研究——基于两部门异质性商业银行模型的理论分析[J].财贸经济,2018,(12): 62-79.

[4]郭晔,徐菲,舒中桥. 银行竞争背景下定向降准政策的“普惠”效应——基于A股和新三板三农、小微企业数据的分析[J]. 金融研究,2019,(463): 1-17.

[5]马方方,谷建伟.中国定向调控货币政策效应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6,(1): 33-39.

[6]马理,潘莹,张方舟.定向降准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J].金融论坛,2017,(2) :46-55.

[7]彭俞超,方意.结构性货币政策、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稳定[J].经济研究,2016,(7): 29-42.

[8]汪仁洁.货币政策的阶段性特征和定向调控选择[J].改革,2014,(7): 15-24.

Study on the Effect of Policy of Targeted Cut in the Reserve Requirement

Ratio on the Credit Behaviors of Commercial Banks

——The Empirical Study Using the SRD Model

RAN Xiaohua, HAN Shuyuan

(Chongqing Operations office of PBC,Chongqing   401147)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Sharp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Design 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the policy on commercial banks credit behavi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licy of targeted cut in the reserve requirement ratios can effectively stimulate commercial banks to enlarge credit scales, the policy is likely to steer bank loans flow to SME(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and agriculture, which has a significant credit expansion effect on commercial Banks. Besides the policy can guide commercial banks to actively adjust the credit structure and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SME loans, which has a certain guiding effect on the credit structure of commercial banks.

Keywords:Targeted cut in the reserve requirement ratios; Bank credits; SME Loans; Agricultural loans;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責任编辑、校对:罗慧媛

收稿日期:2020-06

作者简介:冉小华(1990.08-),男,重庆人,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

韩淑媛(1985.05-),女,山西人,会计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

注:本文为作者观点,文责自负。

猜你喜欢

银行信贷
新形势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
银行信贷的风险管理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商业地产信贷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银行的信贷风险财务分析
新常态经济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研究
基于风险防控的银行信贷审查审批建设思考
房地产周期与银行信贷关系的实证研究
银行信贷规模、结构、效率与产业结构互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