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能力的助产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践
2020-12-21任伟李甜甜夏薇李静IrisMeyenburgAltwarg蔡文智
任伟,李甜甜,2,夏薇,3,李静,Iris Meyenburg-Altwarg,蔡文智,2
(1.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护理部,广东 深圳 518101;2.南方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3.香港大学 护理学院,中国 香港 999077;4. 德国汉诺威医学院 护理学院,下萨克森州 汉诺威 30159)
助产士是提供产科护理的中坚力量,对提高母婴护理质量、改善母婴结局具有重要作用[1]。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的《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国卫医发〔2016〕64号)指出: “十三五”期间将重点开展专科护士、助产士等人员培训,强调了培养助产专科护士的紧迫性[2]。目前,助产专科护士的培训与认证已在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实施[3],而我国还没有公认的培训和认证标准。护士核心能力是指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包括护理实践、咨询与教育、法律和管理等方面[4]。本研究以核心能力为导向,与汉诺威医学院护理教育团队合作制订助产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经过18个月的培训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7年7-9月中德助产专科护士培训班的23名学员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7~46岁,平均(34.25±6.45)岁;学历:本科21名,硕士2名;职称:中级11名,高级12名;其中来自三级医院13名,二级医院10名。纳入标准:(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助产士执业资格证且在注册有效期内;(2)获得护理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且具有3年以上助产工作经验,或获得护理学硕士学位具有2年以上助产工作经验;(3)通过大学英语6级测试;(4)接种完整疗程的乙肝疫苗。本研究获得了机构伦理审查委员会的批准(NYSZYYEC20200004),学员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组建培训方案设计专家团队 专家团队由23名教育学、助产学与科研领域的多学科专家组成,职称:高级17名,中级6名;学历:博士11名,硕士12名,本科2名;德国团队成员6名,中国团队成员17名。
1.2.2 培训方案的设计依据与目标 培训方案的设计遵循Bartholomew提出的基于理论框架与循证的设计理念,包括建立培训目标、选择培训方法、确定培训课程、实施培训以及培训方案的评价等步骤[5]。根据助产教育的全球标准(2013年修订版本)及广东省卫生部发布的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6-7],结合我国教育特点与临床需求,从护士的专业能力、咨询与教育、沟通与协作、科研、领导能力、质量控制、法律与伦理七项核心能力进行课程设计,培训目标为培训结束后学员的核心能力显著提高。
1.2.3 培训方案的内容
1.2.3.1 课程设计 课程内容涵盖助产专业、科研、管理、人文等相关的48门课程,采取分阶段脱产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共1004学时,其中理论授课704学时,基地实践300学时。培训时间为18个月,理论学习时间为16个月,学习结束后进入临床实践基地全脱产学习2个月,每名学员分别要到2个不同的实践基地学习各1个月,按照要求完成《助产专科高级临床实践手册》相关任务,手册内容包括带教老师职责、周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主题授课、实践操作、个案研究及反思日记相关记录表及评价标准和考核情况记录,由实践基地组织实施。详见表1。
表1 助产专科护士培训方案
1.2.3.2 实践基地遴选 基于以下3个标准形成《实践基地遴选标准》,申报医院根据标准进行自评:(1)医院的水平和规模;(2)妇产科的发展水平;(3)教学与科研的发展水平。最终,四所公立综合型医院和一家专科妇产科医院通过评审被选为临床实践基地,均为三级甲等医院。
1.2.3.3 培训师资遴选 所有培训师资均从大学或医院选拔,理论教师须取得所教授课程相关专科的副高以上职称,临床或实践导师须持有硕士或以上学位,并有至少3年教学经验及5年临床实践经验。临床实践导师与学员的比例不低于1:2。
1.2.3.4 学员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结业理论考核、临床实践考核、科研能力考核及日常管理考核。学员的理论考核成绩由培训结束后根据家庭作业、助产学和高级护理实践科目的综合笔试分数来评估;临床实践考核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评估[8];科研能力考核根据学员的结业论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日常管理考核根据学员的出勤率来评估。
1.2.3.5 学员认证 培训课程完成后,根据考核得出整体加权评分,分数的权重分布如下:总分=家庭作业得分×12%+助产学理论考试得分×24%+高级护理实践理论考试得分×12%+出勤得分×12%+专科护理实践得分×20%+结业论文得分×8%+OSCE得分×12%。由于我国尚无专科护士认证标准,参照欧洲专科护士认证流程[9], 学员在完成所有课程、临床实践和考核后,评估符合要求将获得培训课程成绩单、《高级护理研修班结业证书》、《中德助产专科护士证书》以及《欧盟助产专科护士等级资质证书》,证书及成绩单可为专科护士认证提供证据和参考。
1.2.3.6 质量控制 在实施培训方案之前,按照课程设置给学员及教师发放培训手册,以确保进展,设置班主任1名负责班级授课通知及出勤率统计,秘书1名负责管理日常事务,并收集学员对培训内容的评价。共招收30名学员,由于工作繁忙,6名学员在培训期间退出,1名学员因临床实践学时不足未达到毕业要求,实际共23名学员完成培训。
1.2.4 评价方法
1.2.4.1 护士能力 护士能力评估采用芬兰学者Meretoja等[10]于2003年研制的护士能力量表(nurse competence scale,NCS),单晓茜等[11]在2016年对其进行了汉化,形成了中文版护士能力量表,其Cronbach’s α系数为0.969,内容效度较高。该量表包含7个维度共73个条目,即帮助角色(7个条目)、教学指导(16个条目)、诊断职能(7个条目)、管理状况(8个条目)、治疗性干预(10个条目)、确保质量(6个条目) 、工作角色(19个条目),所有条目均采用0~100分视觉模拟评分法计分,0分表示“护士能力水平很低”,100分表示“护士能力水平很高”,量表总分为所有条目平均分,各维度分为相应维度内条目的平均分,得分0~25分表示能力低,26~50分表示能力一般,51~75分表示能力好,76~100分表示能力非常好。培训前和培训后6个月分别采用 NCS量表对学员进行评估。
1.2.4.2 科研能力、临床实践、教学活动和临床能力 采用自制问卷在培训前和培训后6个月对学员的科研能力、临床实践、教学活动进行评估,通过调查学员主持或参与课题数目、参与跨学科合作项目的次数、申请专利的数量、参与指南制订与发表学术论文情况评估学员的科研能力,临床实践以领导或参与专科护理团队、参加专科会诊数目进行评估,教学活动以带教、受邀授课情况进行评估。
1.2.4.3 学员评价 培训后6个月,采用自制问卷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质量、实用性、教师授课和培训课程体系的评价。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需要改进”到“非常好”分别计为1~5分,得分越高,说明学员评价越好。对培训内容难度的评价,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非常难”到“非常容易”分别计为1~5分,3分为难度适当。
2 结果
2.1 学员考核成绩 23名(100.00%)学员均获得专科护士证书,具体考核成绩见表2。
表2 学员考核成绩分)
2.2 培训前后护士能力的比较 结果显示,培训后6个月护士综合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培训后6个月,学员自评与科室负责人评价,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评价具有较高的信度,见表3。
表3 培训前后护士综合能力自我评价及培训后科室负责人评价比较分)
2.3 培训前后科研、临床实践及教学能力比较 培训前和培训后6个月,学员的专科护理团队参与率及受邀授课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2.4 学员对培训方案的评价 学员对培训方案的内容、质量、实用性、教师表现及整体评价处于较好水平,培训课程难度为中等偏上水平,见表5。
3 讨论
3.1 助产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的特点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培训,学员多方面的能力均有所改善。该培训方案培训学时充分,与国外相关研究一致[6],远超过国内其他专科护士培训时间[7],从而保证了培训的质量。培训课程具有广度和深度,包括了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必修课程,与中国高级护理实践发展要求的教育水平一致[12]。学员对培训课程的评价处于较高的水平,表明培训方案的可行性较好。此次培训方案的设计和实践是对专科护士发展与培训模式的探索,对专科护士培训与认证具有借鉴意义。
表4 培训前后护士科研能力、临床实践和教学活动的比较[n(%)]
表5 学员对培训方案的评价分)
3.2 助产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实施要点 为确保培训效果,方案实施过程中需注意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学员招收方面,为提高培训质量,对招收人员的数量进行了适当的限制;此外为使得学员能够达到相应的专科护理技能水平,利于学员适应培训的难度,在选拔中对学员的学历、英语能力以及工作经验具有相应要求,同时为提高教学质量,由专家团队讨论确定遴选标准,对培训师资与实践基地也进行了严格的遴选。最后,由于培训课程的学时数较多,持续时间较长,本研究中安排班主任及秘书各1名,负责培训课程的协调、通知,并收集学员反馈,确保培训的顺利进展。本培训方案的培训模式、课程设计等内容可为护理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制订专科护理发展决策及其他领域的专科护士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3.3 局限性 本研究中助产专科护士的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仍比较薄弱,在后续培训方案中有必要增加OSCE中期考核。此外,从结业论文的评价来看,助产专科护士的科研能力存在不足,有调查[13]显示,多数专科护士的科研能力相对薄弱,这也是我国专科护士发展的短板,因此未来在课程设置中考虑科研实战能力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