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疲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020-12-21崔慧敏夏征邢凤梅李佳祺赵彤

军事护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进展恐惧缺血性

崔慧敏,夏征,邢凤梅,李佳祺,赵彤

(1.华北理工大学 护理与康复学院,河北 唐山 063200;2.华北理工大学 临床医学院)

卒中后疲劳(poststroke fatigue,PSF)是脑卒中后最常见、最持久的并发症之一,是一种持续性、顽固性、病理性的疲倦和乏力感,一般通过休息无法缓解[1]。大多数患者的卒中后疲劳始于急性期,可持续两年甚至更久[2]。卒中后疲劳可引起身体耐受性下降,康复锻炼依从性差,常常导致不良临床结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社会和家庭负担[3]。目前,卒中后疲劳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推测可能与社会环境、生物学、行为心理学等多种因素有关[4]。国外研究[5]指出,疲劳症状与恐惧心理存在相关性,两者可在恶性循环中相互催化。本研究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调查对象,了解其急性期疲劳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在邯郸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52例(60.0%),女168例(40.0%);年龄24~80岁,平均(62.72±10.25)岁。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制订的诊断标准,并经MRI或CT确诊的患者;(2)年龄18~80岁;(3)无认知障碍、病情稳定能完成量表评定者;(4)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本研究者。排除标准:(1)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4分,重度偏瘫、严重失能的患者;(2)合并精神病史者;(3)合并癌症、重要器官功能衰竭者。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收入、共同居住情况、体质指数、家族史、合并慢性病、卒中部位、发病次数等。(2)疾病进展恐惧量表(fear of progress questionnaire-short form,FoP-Q-SF):采用吴奇云等[6]的汉化版量表,包括生理健康和社会家庭2个维度共12个条目,得分越高代表疾病进展恐惧程度越严重,总分为12~60分,总分≥34分代表患者存在恐惧心理功能失调,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83。(3)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atigue severity scale,FSS):采用吴春薇等[7]译制的量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疲劳状况进行评估,得分越高代表疲劳程度越重,总均分≥4分被定义为卒中后疲劳。该量表为单维度量表,共9个条目,9个条目得分的均值为FSS的总分,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8。(4)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采用姜乾金[8]的汉化版量表,包括家庭内源性和家庭外源性支持个维度共12个条目,总分为12~84分,得分越高表明个体感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根据PSSS总分,划分为低支持状态12~36分、中度支持状态37~60分、高支持状态61~84分,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9。(5)Barthel指数量表[9]:该量表用于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总分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自理能力越好。根据Barthel指数得分,划分为完全自理100分、轻度依赖61~99分、中度依赖41~60分和重度依赖≤40分。(6)MRS:临床判断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的常用工具,总分为0~5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残疾程度越重[10]。

1.2.2 调查方法 在患者入院48~72 h后,病情稳定时,由研究者向的患者介绍本研究的意义、内容以及保密原则,在征得其知情同意后,进行问卷调查。对于可自行填写的患者,指导患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填写,疑问之处给予及时解答;对于自行填写困难的患者,由研究者向患者口述问卷,根据患者的选择代为填写。所有问卷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并逐一核查,确保调查问卷的完整性。本次调查共发放45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20份,有效回收率为93.3%。

2 结果

2.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疲劳的得分情况 结果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疲劳的平均分为(3.08±1.52)分,发生卒中后疲劳者157例(37.4%)。各条目得分由高到底排序见表1。

表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疲劳各条目的得分情况分)

2.2 不同一般资料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疲劳发生情况的单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家庭收入、共同居住情况、家族史、合并慢性病、卒中部位、自理能力、MRS评分、领悟社会支持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疲劳发生情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2。

表2 不同一般资料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疲劳发生情况的单因素分析[N=420,n(%)]

2.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疲劳与疾病进展恐惧的相关性分析 脑卒中患者疾病进展恐惧得分为(26.26±9.42)分,生理维度得分为(12.04±4.00)分,社会家庭维度得分为(14.22±5.75)分。疾病进展恐惧及各维度得分与卒中后疲劳得分均呈正相关(均P<0.01),详见图1。

图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疲劳与疾病进展恐惧的相关性

2.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疲劳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患者是否发生卒中后疲劳为因变量,以疾病进展恐惧总分及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疲劳的保护因素,女性、合并慢性病、卒中部位为基底节区、高MRS评分、自理程度差、疾病进展恐惧是危险因素(P<0.05或P<0.01),见表3。

表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疲劳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N=420)

3 讨论

3.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疲劳现状 结果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疲劳的发生率为37.4%,这与大多数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得分较高的条目是“当我觉得疲劳时,我就什么事都不想做”“锻炼让我感到疲劳”“疲劳影响我的体能”,这提示卒中后疲劳的存在影响患者的康复依从性、精力、体力等,可能导致患者的康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疲劳影响我从事某些工作”“疲劳影响了我的工作、家庭、社会活动”得分较低,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本研究中患者年龄较大,大多已退休或处于无业状态,疲劳对工作影响较小。提示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疲劳症状的评估,根据疲劳对患者造成的影响选择相应的干预方案,以减轻疲劳症状。

3.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疲劳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一般人口学特征及疾病情况对卒中后疲劳的影响 结果显示,女性患者更容易发生卒中后疲劳,分析其原因,可能为男性和女性对疲劳症状的表达或感知存在差异,女性对自身不适更加敏感。由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往往导致机体代偿能力下降、运动耐力水平降低,不能满足患者康复训练的氧供需求,因此合并慢性病的患者更易表现出疲劳症状。本次研究结果提示,卒中部位为基底节区的患者发生疲劳的风险是非基底节区卒中患者的2.624倍,大多数研究支持基底节区卒中是卒中后疲劳发生的危险因素[11],认为疲劳可能与基底节区的非运动环路受累相关,但Maaijwee等[12]研究未发现卒中后疲劳的发生与不同卒中部位存在关联性,卒中部位与卒中后疲劳的发生尚存在争议。本研究中高MRS评分、自理程度差是卒中后疲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原因可能为神经功能较差、自理能力差的患者,常因活动受限而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而这些负性情绪可间接导致患者出现疲劳症状。高社会支持状态是患者发生卒中后疲劳的保护因素,究其原因可能为社会支持是影响患者症状体会的积极因素,高社会支持状态的患者更容易通过获得较多的经济、情感支持,而有力缓冲脑卒中后带来的不良情绪体验[13]。护士作为与患者接触最多的人群,应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的病情及心理变化,而由于疲劳属于患者的自我感知,虽然普遍存在,却容易被忽视。提示临床护理人员应对存在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加强疲劳的评估并提醒医生,协助其制订干预方案,降低卒中后疲劳对患者的负性影响。

3.2.2 疾病进展恐惧影响卒中后疲劳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卒中后疲劳得分与疾病进展恐惧及生理健康维度、社会家庭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疾病进展恐惧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与焦虑、抑郁不同的是,恐惧是个体基于慢性、丧失能力或危及生命的疾病产生的情绪体验,恐惧的问题真实、具体,属于患者正常心理反应,但是过度恐惧的患者可表现为对疾病的过度关心或忧虑,采取不良

应付方式如过度检查身体、逃避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有研究[14]指出,恐惧是影响患病后疲劳症状的中介因素,恐惧可通过影响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或影响对疲劳的知觉而加重疲劳程度。临床工作中,针对卒中后疲劳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干预两种方式,以非药物干预为主。鉴于卒中后疲劳和疾病进展恐惧两者的相关性,护理人员作为非药物干预的执行者,可尝试将疾病进展恐惧纳入干预方案,解决疾病进展恐惧的问题可能有助于降低卒中后疲劳的发生率,减轻卒中后疲劳的不利影响。

猜你喜欢

进展恐惧缺血性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恐惧更奇怪
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