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地区非传染科医务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调查

2020-12-21刘慧娟邵艳玲杨滢刘春梓杨静张昕

军事护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传染科突发事件传染病

刘慧娟,邵艳玲,杨滢,刘春梓,杨静,张昕

(1.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新生儿科,北京 100039;2.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ICU;3.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护理部;4.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介入科;5.北京朝阳医院 儿科,北京 100043)

传染病突发事件是指由传染病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暴发以来,全国应急抽调大批医务人员前往一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抽组的人员中不仅包含了传染科医务人员,还包括非传染科,如重症、呼吸、中医等科室的医务人员[2],他们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如何亟需关注。截至2020年2月14日,医务人员新冠肺炎确诊数达1716例[3],同时,非一线医务人员的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率也较高[4]。新冠肺炎和不良情绪的发生既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应急救援能力,也暴露出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有待提高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对北京市非传染科医务人员的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进行调查,以期为今后医务人员的应急抽组、培训等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0年2月,采取便利抽样法选择北京市18所医院(三级9所、二级6所、一级3所)的890名非传染科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从事医疗工作并且具有相应资格证书,包括医生、护士、药剂师及其他医务人员(检验、理疗、医疗助理等);(2)非传染科医务人员;(3)工作年限≥1年;(4)自愿参加本次调查。排除标准:实习、进修或规培的医务人员。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医院级别及人员类别等。(2)医护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调查问卷,由阚庭[1]于2018年按照“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体系框架”编制,适用于医生、护士等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包括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突发事件的救援经历和培训需求两部分,共43个条目。第一部分: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包括3个维度共36个条目,即预防能力(3个条目)、准备能力(4个条目)、救援能力(29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5分),总分36~180分,得分越高说明传染病应对能力越强。得分率(%)=平均分/总分×100%,得分率<60%为低等水平,60%~79%为中等水平,≥80%为高等水平。该部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57,内容效度为0.87,内部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为0.772。第二部分:包括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经历、其他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经历、近5年参加应急演练的次数和参加培训的次数、参与培训的意愿、愿意选择的培训形式、愿意选择的培训时间等7个条目。

1.2.2 调查方法 研究者与各医院的管理者取得联系,邀请其指定人员,协助以问卷星的形式发放和回收问卷。问卷发放前,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包括问卷中相关概念的意义、填写问卷的注意事项等。最终回收问卷929份,其中有效问卷890份,有效回收率为95.8%。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890名非传染科医务人员中,男71名(8.0%),女819名(92.0%);年龄:20~30岁414名(46.5%),31~40岁354名(39.8%),≥41岁122名(13.7%);工作年限:1~5年390名(43.8%),6~10年209名(23.5%),11~15年155名(17.4%),15年以上136人(15.3%);医院等级:三级784名(88.1%),二级83名(9.3%),一级23名(2.6%);职称:初级513名(57.6%),中级308名(34.6%),高级69名(7.8%)。

2.2 非传染科医务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现状 结果显示,北京市非传染科医务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总分为(124.15±22.65)分,得分率为69.0%,处于中等水平,其他各维度得分见表1。3个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预防能力、救援能力、准备能力。得分最高的条目为手卫生的正确实施方法[(4.56±0.63)分],最低的条目为参与国际救援的注意事项[(2.35±1.06)分],其他条目得分排序情况见表2。

表1 非传染科医务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各维度的得分情况分)

2.3 非传染科医务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单因素分析 以非传染科医务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得分总分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医院级别、职称、人员类别分别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非传染科医务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医院级别、人员类别、是否有救援经历的非传染科医务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总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体情况见表3。

表2 非传染科医务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条目的得分情况分)

表3 非传染科医务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单因素分析分)

2.4 非传染科医务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多因素分析 以非传染科医务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总分为因变量,将性别、年龄、职称、工作年限、学历、医院等级、人员类别、救援经历作为自变量引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性别、学历、医院级别、人员类别、是否参加过传染病或其他灾害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是非传染科医务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具体情况见表4。

2.5 救援经历及和培训需求 890名非传染科医务人员中,未参与过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有743名(83.5%),未参与过其他突发事件(包括地震、火灾等灾难或事故)应急救援的有793名(89.1%)。培训需求中,5年内未参加过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的有604名(67.9%),未参加过传染病或新发传染病培训的有412名(46.3%);愿意参加传染病突发事件培训的有841名(94.5%);同意培训时长为3~7 d的有741名(83.3%) ;培训形式的选择,以理论授课[643名(72.2%)]、技能操作[702名(78.9%)]、情景模拟[793名(89.1%)]为主。

3 讨论

3.1 非传染科医务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现状 北京市非传染科医务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与国内同类研究[5-6]一致,但略高于国内其他地区[7]。各维度得分中,预防能力最高,准备能力得分最低,与刘玲玉等[7]的研究一致。准备能力涉及的是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应急预案及传染病法律法规知识,此维度得分低可能与平时在此方面的培训较少有关。救援能力中 “手卫生的正确实施方法”“医疗废物的处理”“个人防护装备的穿脱方法”以及预防能力中“传染病的传播过程”“预防控制原则”得分排名前5位,可能与医务人员日常工作中接触该方面内容频繁、新冠期间对该内容的培训增加有关[8]。得分最低的5个条目,多集中在法律法规、特定情形下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对,相关内容多与个人救援经历有关,而本次调查中,没有救援经历的非传染科医务人员接近90%,因而得分最低。在今后的培训中应加强对非传染科医务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相关法律、法规、特定情形下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知识的培训。

表4 非传染科医务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多因素分析

3.2 非传染科医务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影响因素 多因素结果分析显示,性别、学历、医院等级、人员类别及是否参加过传染病或其他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是影响非传染科医务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与多位研究者[5,7]的研究基本一致,但年龄、职称不是影响因素,这可能与纳入样本量的多少、纳入的人群不同以及新冠肺炎期间,各医院、科室对医务人员突发传染病应对方面的知识培训、防护演练增加有关[9]。

3.2.1 性别、学历 本次调查中男性非传染科医务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总分高于女性、大专以上学历非传染科医务人员应对能力总分高于中专,与其他学者[10]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男性体力好、思维转变快、知识储备较高[11];同时,高学历人员接受教育的时间长、知识涵盖面广、储备丰富。今后应加大对男性、低学历非传染科医务人员的培养力度,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培训、考核机制,吸纳男性、高学历非传染科医务人员积极投入到传染病突发事件医学救援队伍中。

3.2.2 医院等级、人员类别 本次研究显示,二级以上医院非传染科医务人员的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总分高于一级医院,可能与社区或基层护士工作繁忙、学历多为大专、综合知识水平偏低,且多接触轻症患者,接触传染病患者、参加突发传染病或其他灾害救援的机会少,没有引起护士对此方面的重视有关[10]。护士的应对能力总分高于医生、技师的得分,但与药剂师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近10年我国对护士灾害护理和应急救援能力培训和研究增加及临床护理中护士理论和操作考核严格、频繁有关[12]。

3.2.3 救援经历 参加过传染病或其他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非传染科医务人员得分高于未参加过的,与国内外相关研究[5-6]一致。参加过传染病应急救援经历的非传染科医务人员总分略高于参加过其他应急救援经历的非传染科医务人员,说明非传染科医务人员在生物安全领域及应急救援的培训存在欠缺。

3.3 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培训需求大,培训形式应多样化 本次调查中,5年内未参加过传染病或新发传染病培训的人数占46.3%;愿意参加传染病突发事件培训的人数占94.5%; 83.3%的人支持培训时长为3~7 d,89.1%的人选择的培训形式为情景模拟。说明北京地区非传染科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培训需求大,关注度极高。进一步说明非传染科医务人员在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方面的知识存在欠缺,尤其是此次新冠疫情,各医院各科室均按感染科的标准收治患者,对于平常是非传染科的医务人员来说,如何做好传染病防控、患者筛查、环境消毒、健康教育等都是亟需解决的。新冠期间各医院抽组一线人员时,均采用自己的培训模式,缺乏系统的培训体系。因而应尽快建立一套应对新突发传染病事件的考核培训体系,用于传染病突发事件抽组人员、灾后恢复及今后的人才储备。未来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生物化学恐怖袭击等相应的知识内容也应纳入到院校灾害护理教育体系中[8]。2018年,阚庭等[13]已经构建出了关于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相关培训项目,但此项目是基于院校背景构建的,其培训及调查对象均是工作仅3个月的医护人员,培训项目是否适用于当前临床有待探讨。

猜你喜欢

传染科突发事件传染病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传染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与防范
优质护理服务在传染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安全教育在传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突发事件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