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的主要措施
2020-12-21
(甘肃省古浪县林业技术服务中心,甘肃 古浪 733100)
干旱地区植树造林工程难度较大,要充分考虑造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气候因素,合理选择抗旱品种,采用科学合理的造林技术和方法,有效降低干旱地区的水分蒸发量,改善造林苗木生根状态,提高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
1 造林整地
做好预先整地准备工作,改善造林立地条件,采用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的方式,平整栽植点,较好地适应地形复杂、立地条件较差的干旱丘陵地段。其中,带状整地是沿等高线拉出一条水平沟,深60cm、宽60cm,并保持4m 的间隔,将地表土和石头翻至水平沟的下游,并采用回土的方式增加栽植沟的土壤厚度。穴状整地则是按照3m×4m 的株行距进行整地,在栽植点钻眼并置入适量炸药,再将土壤填至穴中。相较而言,带状整地比穴状整地的成本要低,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另外,还要做好修路工作,考虑到造林地存在荒漠化倾向,为此要预先修好路,有利于车辆输送水资源。
2 选择适宜的抗旱树种
干旱少雨的地区要选择根系吸水能力强、枝叶输水效果好、抗旱能力强的树种,如油松、侧柏、刺槐、杨树、山杏等。以山杏为例,选取外表完整无破损、无病虫害感染、果实饱满的种子,结合山杏地区生态特点,选择育林地区周边的山杏品种进行育种,通常在春季的3~4 月播种山杏。在冬天进行种子催芽和萌发,可以采用可调幅播种方式,翻耕宽5cm、沟间距为20cm 的垄沟,在垄沟中保持4cm 的播种间距,再将土壤翻盖于种子之上,待其发芽成为小树苗之后,再进行林地灌溉和养护管理。
3 苗木栽植
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关键在于苗木的栽植,以山杏栽植为例,3~4 月和10~11 月为最佳时节,要预先在林地挖坑,长、宽、高分别为30cm、30cm 和60cm。依循“三埋、两踩、一提”原则,整理并缓慢打开树苗根系,将山杏树苗与地表垂直,置于坑内,再将坑穴边的土壤填入其中,直至掩没树根,轻拽树苗,将土壤填入根系的空隙之中,最后做土壤夯实处理。要注意苗木栽植深度,通常来说,超过树苗根系土壤痕迹4cm,才有利于山杏发芽,提高干旱地区山杏栽植成活率。春天土壤化冻时可以采用沙藏法进行催芽处理,当种子有70%以上的开口时即可直播造林。秋天则可省略种子催芽过程,将3 粒种子施撒于12.5±2.5cm 的土坑中,将坑穴边的土壤填入坑中,大约为12cm 的填土厚度。相较而言,干旱地区山杏秋季栽植成活率要高于春季栽植。
又如,干旱地区油松栽植可以选择5 年生油松营养杯大苗造林,在营养杯的下方划开“十”字形开口,采用带杯栽植技术。根据营养杯和栽植坑的大小,将营养杯苗置于塑料袋中,并放入高于营养杯上口的土壤,将塑料袋及苗木置于坑中,填满土、灌足水,踩实后覆土。
4 减少造林树苗水分的损耗量
要加强对苗圃的管理,定期给树苗浇水,并做好灌封冻水作业,避免春冬季树苗水分的流失。还要依循“随起、随运、随载”的原则,加强苗木根部的浇水和保湿,减少造林期间树苗水分的损耗。还要注意的是,在苗木栽植过程中,将苗木根系浸泡在水里24~48h,确保苗木水分的充足。
5 促进树苗尽早生根
以春季栽植树苗为例,要选择“顶凌期”和“返浆期”栽植苗木,使树苗在温度逐渐回升的条件下尽早生根。如果是在秋季造林,则要在上冻之前进行栽植,同时,还要修剪苗木根部,避免苗木根部出现窝根的现象,科学选用生根粉、保水剂,提高苗木根部的吸水能力,加快苗木生根速度。另外,采用地膜覆盖法,让苗木吸收水分,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让树苗尽早生根。
6 降低地表蒸腾作用下的水分流失
由于高温、大风气候条件会蒸腾地表水分,因而要采用适宜的保水技术,可以通过打梢、修枝的方式,有效降低水分蒸腾数量,将饱满侧芽顶梢打掉,避免顶芽丧失萌发能力,使顶梢断口处快速获取营养和水分,从而保持树木顶端的优势。同时,还可以将白灰涂抹于树干下端,实现对太阳光的反射,减少树干皮孔水分的蒸发,定期剪除树体下端萌发的枝芽,加强定干、病虫害防治管理。
7 结语
综上所述,干旱地区造林技术要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苗木的选择、栽植和管理,引入先进的抗旱新技术,较好地提升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确保干旱地区苗木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