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沿海地区葡萄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探析

2020-12-21

现代园艺 2020年4期
关键词:沿海地区病虫江苏

(江苏省阜宁县黄河故道桃花源生态经济区管理委员会,江苏 阜宁 224400)

葡萄作为经济作物,是世界经济林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葡萄种植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葡萄种植对土壤要求不高,经济寿命一般为30 年,部分地区经济寿命在100年以上。葡萄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较高的营养价值及经济效益。葡萄种植属于密集型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经常竞争激烈。

1 江苏沿海地区葡萄种植技术

1.1 选种

葡萄品种的选择对葡萄生长及经济效益具有一定影响,也决定了产业前景及社会效益。结合我国葡萄栽培技术情况及葡萄种类的生态表现、环境因素等,可将葡萄产区分为7个。江苏沿海地区属于南方葡萄区,雨量充沛,年降水量为1000mm,主要集中在生长季的6~7 月,占雨水总量的70%。因此,可采取避雨栽培模式以提升果实品质,并选择适应多雨湿润环境的品种,常见的品种为阳光玫瑰、早夏香、夏黑、醉金香、美人指、白罗莎里奥、巨峰等。在江苏沿海地区社会经济条件、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生产优质欧亚种鲜食葡萄是市场供给的主要模式。

1.2 棚架

葡萄栽培需架设避雨棚,针对江苏地区风大、雨量大的特点,避雨膜厚度为0.08mm,具有良好的抗高温能力,使用年限为2a。若使用厚度0.12mm 的聚乙烯膜,在高温曝晒下容易老化,夏秋时节受风力影响避雨膜容易撕裂,使用寿命不长。水平棚架设计中可利用避雨覆盖,采取波形覆盖模式,3m 分离一段,使雨水进入排水沟,有效保护支架面。葡萄上覆盖塑料膜,能实现避雨及降温、防雨等多项功能,避免水分流失,尽量选择能遮挡紫外线、光质、病虫害的特殊膜。

1.3 栽培技术

栽植前挖好排水沟,内外三沟配套,确保“雨住田干”。葡萄种植方向一般是南北向,有利于吸收阳光,同时起到防风作用。连栋避雨大棚的立柱间距控制在4m,株距为1.5m×3m,栽培面积为2250 株/hm2。四周开沟深度为0.5m,沟切面呈倒梯形。基础工作完成后,根据不同葡萄品种做好花果管理工作,在花穗完全开放前掐尖,提早掐尖、多次疏果,有利于保证产量,使成熟的果实颗粒均匀、色泽一致。每个果穗最后保留叶片数量15~20 片,保证营养的有效吸收,并提升果实品质。开花前将副梢做处理,提升顶端优势,保证整个葡萄树的营养均衡。每年6 月施肥,先施氮磷钾复合肥,7 月施膨果肥,需灵活掌握施肥量,10 月施以有机肥为主的基肥,占全年总用肥量的60%。避免过度施肥诱发枝叶疯长。分别在萌芽阶段、开花前、开花后、着色时、封冻期根据土壤墒情酌情灌溉。

2 葡萄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

在江苏沿海地区种植葡萄,重点要做好黑痘病、白腐病、霜霉病、炭疽病、灰霉病及蚜虫、盲蝽蟓等病虫害的防控。

2.1 栽培管理防治技术

通过技术措施促进葡萄生长发育,改善葡萄生长外部条件,提升葡萄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构建不利于病虫害滋生的环境,降低病虫害数量。因此,实施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有利于从根源上控制病虫害,该措施需贯穿葡萄种植全过程,比如,清洁果园,选择抗病虫的砧木,实施精细化管理。现阶段,江苏沿海地区采取综合防治技术栽培苗木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及时清理病虫残体,避免病虫害进一步传播。利用覆盖地膜的方式控制环境湿度,并合理施肥及轮作,提高葡萄树的抗病虫能力。

2.2 物理防治技术

根据病虫对温度的承载能力及习性进行防治,常见的物理防治模式为人工捕杀,这是相对简单的物理防治方法,破坏病虫的生理活动,并构建不利于病虫生活的环境,使病虫脱离种植区。病虫害在未出现的情况下,采物理机械防治方法,一旦病虫害发生,采取应急处理措施。物理机械防治措施的原理为趋光性,在园区中安放频振杀虫灯,近距离杀虫,远距离采取定频波诱杀。葡萄园病虫害的盛发阶段,可利用频振式杀虫灯治理虫害,降低虫害繁殖能力,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

2.3 生物防治技术

该技术采取天敌控制模式,人为控制特定的病虫。生物控制结合生态理论中的食物链技术,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防治效果时间长。现阶段,生物防治采取多种方式,利用保护自然天敌及人工饲养天敌的模式,或利用昆虫激素防治病虫害,也可利用病毒及细菌等防治病虫害,从而降低微生物数量,保证果树的新陈代谢。生物防治技术有利于降低农药的使用次数,并控制农药对环境产生的污染,从而有效控制防治成本,对完成无公害葡萄种植具有重要意义。

2.4 化学防治技术

通过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是关键性技术,有利于挽回30%的经济效益。通过化学防治模式能简单、快捷地防治病虫害。现阶段,江苏沿海地区重视无公害葡萄的培植,在农药使用过程中要做出慎重思考,一旦使用农药,便会在果实及树枝上留下药物残留,从而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严重情况下会对园区环境造成污染,诱发慢性中毒问题。化学农药虽然能迅速杀灭害虫,若害虫产生药抗性,还需做针对性处理。

2.4.1 选择低毒性的农药。无公害产品是市场上热销的产品,在生产无公害葡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农药污染问题,采取化学防治技术应遵循用药标准及使用原则,避免使用剧毒及高毒、高残留农药,保护病虫害天敌,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2.4.2 重点处理防治期。葡萄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存在差异,将预防为主、防治为先的原则作为出发点,对病虫害展开侧重点防治,达到理想的防治目标。比如,江苏沿海地区常见的炭疽病,发生在落花前后,白腐病发生在分孢传播期。根据病虫害的重点发生阶段,采取对应的防治方法,比如,在发芽前使用3~5°Be 石硫合剂,既可杀虫杀螨,也可杀菌,减少生长季节病虫基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长季节出现白腐病和黑痘病可利用阿米西达进行防治,炭疽病和霜霉病可用易保进行防治。在葡萄整个生产周期,还需注重根据病虫害的种类进行防治,采取有计划、有步骤的防治方法,保证最终的防治效果。

3 结语

江苏沿海地区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摸索出葡萄避雨栽培技术,此方法能大量减少病虫害的滋生,主要病害为炭疽病、白腐病、黑痘病等,且栽培模式有利于提升葡萄质量,延长葡萄上市周期,避免出现集中上市的问题,使农户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通过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栽培管理防治的方法,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

猜你喜欢

沿海地区病虫江苏
玉米中后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影响防城港市沿海地区母乳喂养相关因素分析
数读江苏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海陆风对广东沿海地区秋冬季污染物的影响研究
山西省果树中后期病虫预报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