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人工造林现状分析及优化措施探讨
2020-12-21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寺大隆自然保护站,甘肃 张掖 734000)
西北地区地处内陆,年降水量较低,风沙大、气候干燥,大部分地区均缺乏水资源,再加上部分地区频繁的人类活动,导致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破坏进一步加剧。公益林保护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相关林业工程的持续推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得以有效改善,同时在这个进程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人工造林经验[1]。然而,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西北地区人工造林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造林成活率低、造林质量不高等问题,如何加强西北地区人工造林就成为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1 西北地区人工造林现状分析
社会各界环保理念的不断加强,退耕还林工程、公益林保护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各项生态项目的持续推进,使得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得以有效改善,林业部门也在这个进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人工造林经验。与此同时,随着西北地区人工造林工程的持续推进,其所面临的工作量、工作难度也在不断增大,适宜造林地则在不断减少,人工造林开始在这个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4 个方面:
1.1 幼树成林速度缓慢
从幼树质量层面进行分析,其生长发育质量直接关系到成林的整体质量。从西北地区当前人工造林实际情况来看,幼树生长质量优的占比往往在2 成左右,中的占比接近6成,差的占比也在2 成左右。等级为差的幼树往往难以成林,即便最终成林,其整体质量仍旧无法满足人工造林要求,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等级为中的幼树有希望成林,但本身缺乏稳定性,还需要后期进行有效的培育、管护[2]。幼树生长质量优的占比过低,整体成林速度相对较为缓慢,难以满足要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部分地区受单位面积造林补贴标准相对较低的影响,片面追求任务的完成,往往会在选择造林树种方面降低标准,导致幼树生长质量无法保障。
1.2 仍旧存在重造轻管现象
对人工造林来说,后期管护同样至关重要。而管并非单纯局限于管护、保护领域,还需要科学合理的应用修枝、水肥以及除草等。从西北地区人工造林实际情况来看,其仍旧存在重造轻管现象,因为各方原因的影响,后期抚育管理、补植补造方面的落实情况均不够理想,严重制约了苗木的正常生长。
1.3 适宜造林地持续减少
正如上文所述,西北地区人工造林工程的持续推进,就必然会面临适宜造林地的不断减少。而适宜造林地的不断减少,则会导致造林难度的不断提升,对人工造林规划、选址、技术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也正是客观层面引发西北地区人工造林质量不理想的重要因素[3]。
1.4 抗旱造林与保水技术应用不足
水资源本身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全球水资源是极为有限的,尤其是对干旱地区来说,因为严重缺水问题,导致该地区植被成活率非常低,对节水保水技术的要求极高。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西北地区干旱问题的存在,抗旱造林与节水保水技术历来是研究的重点,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西北地区抗旱造林与节水保水技术推广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当前技术应用还局限于树种选择、简单应用保水措施,整体效果不够理想。
2 西北地区人工造林的优化措施与建议
2.1 科学选择造林树种
人工造林树种选择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即综合参考西北地区实际情况,尽可能选择抗旱性强、乡土树种等,其本身具有较强的适应力,具有生长快速、耐干旱、抗寒等优势,能够有效适应西北地区大部分环境。对土层相对较薄的山区丘陵来说,则可以有限选择抗旱的灌木造林,等到生态环境有所优化后,再选择乔木进行造林。
2.2 加强苗木质量控制
苗木质量控制同样是影响人工造林质量的重要因素。从西北地区实际情况来说,历经抗旱锻炼的苗木,其本身的木质化程度相对较高,在干旱适应力方面较为突出。起苗之前,需要先浇一次透水,在起苗的过程中,保障足够的深度,防止根系受到损伤。实际起苗进程中,应当在起苗的过程中,配合打浆蘸根,最好能随起随栽,减少水分流失。针对外调的描述,需要严格落实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因为长距离运输引发水分散失现象。
2.3 合理应用栽种技术
2.3.1 容器苗造林技术。对蒸发量高、干旱荒漠、降水量低的区域,容器苗造林技术具有较为理想的适应性。具体来说,通过容器苗造林技术的应用,能够保障苗木在生根期50d 内获取充足的水分支持,可以显著提升成活率、保存率。一般来说,播种时间选择在4~5 月期间,容器高度控制在15~25cm,植物类型主要是以沙枣、白榆、花棒以及红柳等为主,保障苗木在一年的时间内成长到50~90cm[4]。首先在容器当中注满水,接着放置苗木,选择在60cm 深度的坑内实施栽种,通常栽种兼具需要控制在2.0m×1.5m 或者2.0m×2.0m。
2.3.2 截干造林。截干造林极为适合干旱、风力强劲的西北地区,截干造林的应用主要是将苗头去除,保存主干高度,减少苗木露出地表部分的水分蒸发情况,同时可以有效促进地下根系的顺利发育,最终保障树苗的健康生长。
2.3.3 引入抗旱造林与保水技术。对西北地区以干旱、半干旱为主的环境,尤其需要注重各种节水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比如采用固体水、抗蒸腾剂等进行防旱,此外也可以利用地膜覆盖等技术。即围绕地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节水抗旱造林技术,进一步提升造林的整体质量。针对当前西北地区抗旱造林与保水技术应用不足的问题,需要围绕西北地区实际情况,全面引入抗旱造林与保水技术。抗旱造林整地技术是西北干旱地区抗旱造林的重要基础,对树种生长、发育的影响巨大。抗旱造林整地的主要目标在于蓄水保墒,使得土地能够积累更多的水分,使得土壤熟化的进程得以全面加速,且整地之后的土壤对种苗生根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无论是在林木根系营养面积提升方面,还是在提升抗旱造林生活率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5]。一般来说,抗旱造林整地通常需要选择在造林前一年秋天或者该年雨季,通过人工或者机械的方式来开展。具体的整地方式包含反坡水平沟、反坡水平阶、水平阶以及鱼鳞坑等等,在整地的过程中应当沿着高线水平方向,以此来促进积水,同时整地需要局部进行,尽可能减少开挖面,使得土壤原本的植被不会受到破坏,避免因为整地因为水土流失加剧。具体的整地途径、规格等均需要综合参考地区植被盖度、土层厚度、坡向、坡度等立地条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对于西北干旱地区节水保水措施来说,近年来,造林中采取一些简单的土办法,如蘸根法,栽植时用稀泥浆蘸根,增加根系或土球湿度,埋入土壤中可以补充水分。地膜覆盖法,栽植后围绕种苗在坑周边覆盖地膜,也可以提高土壤温度利于生根。带水造林技术,就近有水源和道路条件许可的造林地,用塑料袋装10 kg 左右的水,封口,运到造林地,每个树底放1 塑料袋,戳小眼,慢慢放水浇水。新技术的利用,用生根粉浸泡裸根苗造林。应用保水剂,造林穴内施入保水剂增加土壤水分和持水时间。光盘应用,利于保持土壤商情、提高土壤温度、增加树冠光照。通过引入抗旱造林与保水技术,能够进一步提升人工造林的存活率,从而有效优化西北地区生态环境。
2.4 落实造林后期管护工作
为进一步保障人工造林存活率,林业部门应当全面改变传统重造轻管的理念,全面落实造林后期管护工作。造林之后的两年时间内,需要在秋末冬初时进行覆土,而在干旱的夏季,则需要合理浇水,且在浇水之后使用虚土进行掩埋,使得水分蒸发得以有效控制。此外,必要情况下还需要封山禁牧,进一步保障苗木的健康成长。
2.5 科学规划营造稳定生态
现阶段,西北地区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分布布局、质量不高、人工纯林面积占比过高等已经成为制约人工造林发展的重要因素,适宜造林地持续减少,使得当前迫切需要针对人工造林进行科学的规划。具体来说,西北地区当前主要任务在于持续增加森林面积,不断提高森林质量,人工造林尽可能营造混交林,致力于提升森林整体生态的稳定性。与此同时,适地适树也是保障人工造林质量的基本原则,西部部分地区因为过于追求身边增绿等相关政绩工程,导致造林整体质量不理想的问题。这就需要充分结合西北地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规划人工造林工程,尽可能坚持宜封则封、宜乔则乔、宜灌则灌的基本原则,在全面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保障人工造林的顺利推进。
3 结语
综上所述,西北地区因为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本身的区域生态相对较为脆弱,人工造林所面临的难度自然也就更高。为进一步推动西北地区人工造林工程的有序推进,要求我们需要充分结合西北地区气候、土壤等多方面的因素,分析当前人工造林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科学合理的引入人工造林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围绕西北地区实际情况,通过科学选择造林树种、加强苗木质量控制、合理应用栽种技术、落实造林后期管护工作以及科学规划营造稳定生态,从而有效保障人工造林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