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引入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设计和思考
2020-12-20徐维祯钟照华
徐维祯,王 燕,庄 敏,佟 雷,钟照华
(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医学微生物学是衔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主要讲授与医学相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致病性、免疫性以及检查方法和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和治疗原则等内容的一门基础学科[1]。课程具有知识点多且繁杂、记忆难的特点。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感觉内容抽象、枯燥,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是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一直探索的课题之一。
近年来,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医疗和职业培训等多个领域[2-4],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逐渐成为人们处理和学习知识的有效工具。尝试将思维导图引入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以期优化传统教学方法,探索更为高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1 思维导图的概述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是20 世纪60年代英国学者Tony Buzan 创立的一种辅助思考和学习的工具。它是在人大脑细胞结构及信息传递原理基础上,将左脑的词汇、顺序、逻辑与右脑的图像、色彩等因素结合,模拟人类发散性思维,通过引导和记录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形成一个可视化的知识关系图[5]。
思维导图主要由节点、连线、连接词3 个基本要素构成。节点代表探索的问题、概念,包括一个中心节点和若干个相关的次级节点;节点之间以连线相连,代表各节点的关系。思维导图可以采用手绘和计算机软件设计制作。与手绘方式相比,软件绘制更为简洁快速,对大学生更有吸引力,弊端是表现形式局限,而且有些软件需要付费。目前,应用较多的软件为Mind-Manager、FreeMind、XMind、iMindMap 以及百度脑图等。制作思维导图时,首先要依据学习目标确定一个中心的主题节点,然后模拟人类的发散思维过程,由此向外辐射多个相关次级节点,并利用线条、颜色、符号、图形、关键词等标注各节点的差异和内容,最终以结构图的方式展现学习者记忆、学习、思考的思维过程。学习者在制作思维导图过程中,从确立中心节点开始,即已明确了学习目标,再通过发散思维,逐级提出若干相关次级节点,通过答案的寻求过程,将知识点梳理、提炼、压缩,最终形成一个直观可视化的知识框架。此过程中,学习者不仅完成了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理解和记忆,还在不断思考、答疑解惑的过程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思维导图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第四版《医学微生物学》中“葡萄球菌属”的教学为例,尝试引入思维导图,探讨其对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促进作用。教材中葡萄球菌属主要讲授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前者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内容。
2.1 课前教学设计中应用
课前教学设计是在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基础上,客观分析教学内容,针对教学对象合理选用教学方法并制订教学策略,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完成的必要过程。优质的课前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深度、系统的解读,而思维导图的发散结构使其具备了医学微生物学课前教学设计应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以葡萄球菌属为例,利用Mindmaster 软件制作的思维导图见图1。由图1 可见,以葡萄球菌属为中心节点,向外放射两个与人类疾病相关的葡萄球菌的次级节点,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依据教学大纲要求,与人类致病密切相关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教学的重点。由此衍生5个分支问题: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至此,构成了葡萄球菌属思维导图的主要架构,也就是需要学生掌握的主要知识体系。教师可将设计的思维导图主要框架在课前提供给学生,并标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此基础上予以补充后续分支问题,完善细节,引导学生绘制完整的思维导图。教师在课前教学设计中引入思维导图,一方面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制作过程全面分析教学内容,构建知识框架,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掌控教学进程;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思维导图制作,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且起到了课前预习的作用。
图1 葡萄球菌属课前教学设计思维导图
2.2 课堂教学中应用
课堂上,教师合理进行师生互动,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氛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点多、信息量大且零散,记忆性较强,若单纯以讲授为主,学生感觉枯燥无趣,学习效果不佳。课堂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不仅能使教师清楚把握教学重点,还加强了学生对整个知识框架的把握,再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效结合,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葡萄球菌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补充和完善葡萄球菌属课前教学设计思维导图。在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可将设计好的思维导图空出相应节点,引导学生补充完成(见图2)。或者教师提供一些节点作为主题节点,例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作为自学内容布置给学生,由学生课下独立绘制小的思维导图(见图3),之后再将此部分内容并入大的思维导图中(见图4)。葡萄球菌属教学内容讲授完毕后,即可获得一份清晰的知识体系图。
图2 包含部分待补充内容的葡萄球菌属思维导图
2.3 复习总结中应用
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点多,容易记忆混淆,学生普遍感觉课后复习困难。教师授课完成后可以继续利用思维导图(见图4)引导学生学习。一方面,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回顾思维导图内容,归纳总结相关知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记忆;另一方面,学生复习时还可以自己制作思维导图,既梳理了知识点,帮助深入理解内容,也让教师了解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此外,学生考前复习中,借助思维导图可一目了然知识架构,也利于提高记忆,轻松备考。
综上所述,教学前期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设立中心节点设计思维导图;教学中期依据教学内容,学生参与完成分支问题,构建知识框架;教学后期师生利用思维导图归纳总结,梳理知识点,完成系统学习。可见,思维导图融入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不仅丰富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图3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思维导图
图4 葡萄球菌属复习总结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