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组织学与胚胎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探讨
——以“人体精子的发生”教学为例
2020-12-20丁祥云尹华伟马永臻
丁祥云,庄 园,尹华伟,马永臻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临沂 276000)
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教与学的需求。《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要推动职业教育教学科学发展与改革创新,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当然,信息化教学不仅要求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更应涉及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及现代教学方法的运用[1]。因此,如何使信息技术与教学设计及实施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发展和变革,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更好地服务于技能型人才培养,已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医学形态类学科,是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内容繁多,名词冗杂,结构抽象、不易观察,学习时多数情况下需要死记硬背,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目前高职生普遍自主学习能力有限,传统教学模式很难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2]。因此,尝试将信息技术与组织学与胚胎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发挥信息化课堂教学集操作、演示、互动、探讨等于一体的优势,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信息化课堂教学工作经验及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的经历,以“人体精子的发生”信息化教学为例,谈一谈如何在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组织学与胚胎学中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活动,探索信息技术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1 教学分析
1.1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组织学与胚胎学,旨在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为后续生理学、病理学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教材选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并参照本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要求制订教学内容。
1.2 教学目标
根据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大纲要求,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原则,确定本次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精子发生过程中生精细胞的变化特点;熟悉血睾屏障的组成及意义。技能目标:能够准确辨认各级生精细胞;正确区分正常与畸形的精子。情感目标:激发探索生育奇迹、生命奥妙的热情;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1.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精子发生过程中生精细胞的变化特点,精子发生的条件。教学难点为各级生精细胞的辨认。
1.4 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大一新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他们初步了解精子的概念,理解力较强。虽然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探究问题能力欠缺,团队合作意识不足,但是他们对人体结构的奥妙非常感兴趣,求知欲强,而且信息化水平高。因此,通过信息技术搭建各种学习平台进行教学设计。
1.5 设计思路
根据“教、学、做一体化”设计理念,采取以下教学策略:以数字网络显微互动教室为教学活动场所,以4 人合作小组为一教学单位,采用以任务为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3]。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运用案例导入法、问题启发法和网络教学法。
2 教学过程
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教学过程分课前自学、课堂实施及课后拓展3 个步骤展开。课前自学:教师完成知识传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堂实施:任务探究、知识内化;课后拓展:巩固新知,拓展所学。
2.1 课前自学
教师将课件、微课、学习任务单等资料上传数字化学习平台和班级QQ 群,学生使用手机、电脑进行自主、移动的碎片化学习,并完成在线测试和学习任务单。教师根据学习平台的数据反馈、任务单的完成情况及QQ 群的交流互动,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并进行总结梳理,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2 课堂实施
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次课堂教学分5 个环节展开。
(1)观看视频:首先观看“超时空男婴”的视频,在学生赞叹生育奇迹、生命奥妙的同时导入新课。
(2)成果展示:各组均派一名代表汇报生精细胞的变化特点,展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解决学生自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结合学生反馈将教学内容整合为4 个任务模块,课中内化。
(3)聚焦任务:任务一:理解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特点。减数分裂的过程抽象、复杂,较难理解。因此总结了减数分裂的口诀,结合减数分裂视频,加强学生的记忆。然后让学生构建减数分裂模型,通过自主动手体验探究,突破难点。任务二:各级生精细胞结构相似、位置相近,学生辨认时容易混淆,因此利用数字网络显微互动系统集显微镜下观察结构,拍照、标记,教师批改互动于一体,达到正确辨认的目的,并通过信息反馈及时进行组内自评、组间互评,了解学习效果。还可通过反复练习“各就各位”Flash 游戏,加深学生对生精细胞结构及空间位置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实践操作和游戏,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任务三:区分正常与畸形精子。将各种精子图片制作成纠错题分发给学生,进行电子抢答,系统自动计时,最后选出计时时间最短的学生回答。这样既强化了学习重点,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然后通过观察一些特殊畸形精子的图片,引入精子发生的条件和影响因素,比如讲解热源性畸形精子时,增加高温职业环境的图片;讲解辐射性精子,引入日本原子弹爆炸导致精子畸形或由胚胎发育异常产生畸形儿的图片,使学生有形象和直观的认识,通过联系日常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任务四:揭秘血睾屏障对精子发生的保护作用。血睾屏障是保护精子发生的屏障性结构,其结构薄、不易观察,通过连连看Flash 游戏进行辨认和学习,游戏中完成知识内化。另外,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血睾屏障遭到破坏会有什么样的结果?通过观看“血睾屏障被破坏导致精子死亡”的视频,使学生充分理解血睾屏障的功能及重要性。
(4)案例总结:最后联系不孕不育案例进行总结与评价,请学生结合所学新知,对临床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为以后疾病的诊治奠定基础。学生通过头脑风暴将整理的结果上传学习平台,教师汇总后,连线市中医院男科专家进行详细解说。结合专家讲评,通过雨课堂师生共同投票选出最佳合作小组,给予鼓励。通过案例分析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5)考核评价:通过课前在线测试,课中任务的完成、随堂测验及案例的总结评价等成绩的汇总,形成多元过程性评价体系。
2.3 课后拓展
为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巩固,设置了两个拓展任务。(1)传播优生优育知识。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如何提高人口素质,是全民关注的问题,借此设置拓展任务,生活中如何提高精子质量?学生搜集资料,整理结果,并将结果上传微信朋友圈、QQ 群等,分享给身边有需求的人,并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优生优育公益宣传活动。(2)查阅有关人造精子和卵子的研究进展,使学生了解最新科研成果,开阔视野,拓展科研思维,培养科研素养。
3 效果反思
3.1 教学反思
本课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学生为主体,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Flash 游戏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寓教于乐,教师愉快地教,学生快乐地学。
3.2 教学效果
本授课方式与往年教学方式相比,采用了大量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考试系统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本授课方式的学生组织学与胚胎学考试成绩高于采用传统授课方式的学生;问卷调查也显示学生对信息化教学效果的评价较高(见图1),充分说明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图1 临床医学专业传统教学与信息化课堂教学问卷调查结果
通过授课,提高了学生观察结构、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更能加深其对精子发生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激发了探索生育奇迹、生命奥妙的热情,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3.3 特色创新
通过数字网络显微互动系统,集观察结构、师生互动、电子抢答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了师生的高效沟通,使学生真正掌握了人体的组织结构。通过自行制作的减数分裂口诀、各就各位及连连看Flash 游戏,寓教于乐,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学习效果。
4 结语
信息化教学是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将信息技术和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深度融合,通过建设优质的组织学与胚胎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创设更便捷、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建设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构建多元化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使对学生的考核更客观、有效,并可对教师及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