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视域下专科护生人文素质教育实践研究
2020-12-20唐元兢陈西玲刘梨梨
肖 纯,唐元兢,陈西玲,刘梨梨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益阳 413000)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的护理教育普遍存在“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导致不少临床护士虽然拥有高超的护理技能,但却不善于与患者沟通,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很难感受到人性的温暖[1]。这不仅容易造成护患关系的紧张,护理治疗操作的质量也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酿成医疗事故。因此,我们在教育护生时,不能仅仅教给他们专业知识,还要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其中,加强人文精神培育,使护生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以人为本。
到目前为止,护理理论在我国还是以“引进”为主。科学无国界,不具有独特的民族性,而人文则具有民族性。以往外来文化融入中华文化的历史事实表明,任何文化的传入都必须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相结合,都必须被我们的人民所接受,对护理学来说也是如此。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儒家文化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它所体现的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肯定、对社会和人类的终极关怀等以人为本的思想与护理人文关怀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2]。本研究尝试在专科护生人文素质教育中融入儒家文化教育,践行符合我国文化背景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护生人文素质教育方式,以期提高专科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2016 级护理专业两个大班的专科护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两大班人数均为150 人,他们年龄相仿,专业相同,具有可比性。
从2017年1月至12月,学校择优挑选两名本课题研究人员作为实验班儒家文化教育指导教师,负责进行护生人文素质状况调查和儒家文化教育活动。对照班护生没有配备相关指导教师,没有进行有组织的儒家文化教育活动。
1.2 教育实践过程
1.2.1 编写《儒家经典语录读本》在对实验班开展儒家文化教育活动之前,课题组编写了《儒家经典语录读本》,作为对护生实施儒家文化教育的教材。该读本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将儒家经典语录按主题进行编排,分为“仁爱篇”“礼仪篇”“立志篇”3 章:“仁爱篇”重在介绍儒家的仁爱思想,旨在引导护生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分为“以人为本”和“仁者爱人”两部分内容;“礼仪篇”重在介绍儒家礼仪文化,旨在引导护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分为“修身为本”和“待人以礼”两部分内容;“立志篇”重在介绍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旨在引导护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分为“义以为上”和“内圣外王”两部分内容。
在每章开篇部分,先用几段简短但充满力量的话语阐述主题,再用儒家经典具体表达。正文由原文、注释和解读三部分构成。原文普遍篇幅不长,多为简洁的语录,如“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大学》)。注释主要选择重点和难点的字词、短句,用现代文进行翻译;解读是用现代文先把原文整体翻译,再拓展原文的意义,把儒家经典与护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护生用儒家文化指导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将来的护理工作。
1.2.2 开展必修课课堂教学 由于专科护生在校学习时间短,专业学习任务重,不具备开设传统文化专门课程的条件,因此,我们将儒家文化思想精华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课”)和护士人文修养这两门必修课中,在实验班开展课堂教学。
思修课是护生进入学校后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促进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这一点上与儒家文化完善人格修养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在该课程的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及规范教育、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基本法制教育4 个板块的教学内容中都融入了儒家文化教育。例如,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儒家文化主张人生在世应该有所作为,这正是对思修课“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育内容的具体解读。
护士人文修养是护理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是将社会学、文化学、美学、人际关系学等内容应用于护理学科的一门课程。我们在该课程的护士伦理道德修养、护士职业礼仪修养、护士人际关系修养3 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中融入了儒家文化教育。例如,在教学“伦理道德修养”中的“护士职业道德”这一部分内容中,我们融入了对儒家仁爱思想的讲解。儒家强调仁爱之心是人之异于其他动物根本的规定性,人应懂得自爱,应做到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对他人、对社会、对整个自然界都要有一种爱心。这种仁爱之心正是护士对患者履行四项基本职责(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思想基础。
儒家文化教学的目的是完善护生的人格修养,而良好的人格修养不是灌输的,要通过引导、启发帮助护生主动构建。为了提高教学实效性,我们借鉴了儒家教育理论中的启发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情境启发、讨论启发等手段调动护生学习儒家文化的积极性。譬如,在学习儒家“修身”论中“自省”这一修身方法时,教师不仅向护生介绍相关知识,还引用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等儒家名言,讲述了“周处自新”(《世说新语》)等儒家经典故事,借助名言、典故创设意境,渲染气氛,烘托主题,让护生感同身受、受到启发。在学习儒家义利观时,教师先组织护生讨论“你为什么选择护理专业?”引导护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再引入儒家义利观来分析这一问题,让护生在观点的碰撞中提高认识,在讨论探索中寻找答案。
1.2.3 组织校园文化活动 首先,在实验班开展班级文化活动。我们将一年的教育实验期分为3 个阶段,每4 个月为一个阶段,每一阶段设立一个儒家文化活动主题:第一阶段以“仁爱”为主题,第二阶段以“礼仪”为主题,第三阶段以“立志”为主题。每一阶段围绕相关主题开展班级文化活动,活动主要借助班会和黑板报开展。在每周一次的班会上围绕相应主题,结合护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轮流组织经典书籍推荐、影视剧展播、演讲赛、小品排演等活动,并通过每周的黑板报对本周活动进行宣传与总结。
其次,推动实验班参加校级文化活动。我校每年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于有利于加强护生对儒家文化学习的活动,要求实验班150 名护生全部参加。例如,通过参加《弟子规》诵读比赛、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促进护生对儒家经典的诵读;通过参加“思辨青春,感悟人生”辩论赛、刘大飞等优秀校友先进事迹报告会帮助护生加深对“仁者爱人”“义以为上”等儒家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1.2.4 推进社会实践 儒家强调孝悌是实现“仁”的根本,“爱人”要从孝顺父母开始。我们组织实验班护生开展了“百善孝为先”活动。我们要求护生利用寒假的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在家庭之中、亲人之间践行儒家孝道精神。比如,与父亲进行一次敞开心扉的交流、帮母亲打扫一次卫生、给父母做一顿饭……之后,再将自己的孝心孝行写成心得体会、拍摄成照片拿到班级中进行评比,对表现突出的护生予以表彰。
儒家倡导人生在世不能只顾追逐个人私利,应该树立经世济民的远大理想。我们组织实验班护生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公益实践。比如,无偿献血活动、送健康送文化下乡活动、关爱残疾儿童活动、照顾孤寡老人活动……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护生提高了自身的服务意识,也坚定了学好专业、服务社会的职业理想。
1.3 评价
1.3.1 评价指标 在借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中国公民人文素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课题组编制的《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问卷》[3]基础上,本课题组结合本校护生的实际设计编制了《专科护生人文素质调查问卷》,将护生人文素质分为6 个一级维度,即道德素质维度、文化素质维度、审美素质维度、法律素质维度、科学素质维度、环保素质维度,每个一级维度分为意识、常识、行为3 个层次,形成18 个二级维度。在18 个二级维度层级下,设计相应的观测点,根据不同的观测点设计相应的问题,共计60 个问题。
1.3.2 评价标准 实验班和对照班护生分别于2017年1月、12月接受人文素质调查问卷前测、后测各一次,每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 份,回收率100%。问卷题型分为两类:一类是正误题,针对每一个题项,答对得1 分,答错得-1 分,不答得0 分;另一类是趋势题,对于每一个题项,选择计1 分,不选择计0 分。每份问卷均统一编号,然后按照统一标准对资料进行审核、编码并输入计算机,结果使用SPSS16.0 软件进行统计,对两组资料进行了实验前及实验后的t 检验。
2 结果
2.1 两班护生儒家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前后人文素质的比较(见表1)
由表1 可知,实验前两班护生人文素质调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实验班各维度得分较实验前均有提高,且都高于对照班实验后各维度得分,除法律素质外,其余各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
表1 两班护生儒家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前后人文素质的比较(±s,分)
表1 两班护生儒家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前后人文素质的比较(±s,分)
注:t1 实验前两班比较,t2 实验班自身实验前后比较,t3 实验后两班比较;*P<0.05,**P<0.01
维度实验班(n=150)实验前对照班(n=150)实验前t1 t2 t3 3.91**4.05**4.70**0.09 4.23**2.47*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法律素质科学素质环保素质12.20±4.98 38.98±7.24 4.46±2.39 7.90±2.05 10.00±3.24 14.29±2.89实验后13.91±3.45 40.96±6.42 6.25±2.11 8.23±1.64 11.30±2.47 15.42±2.31 12.63±4.81 39.52±7.59 4.27±2.51 7.89±1.88 9.62±2.89 14.26±2.48实验后12.65±4.08 39.57±6.74 4.60±2.61 8.18±1.96 9.78±2.53 14.39±2.27-0.78-0.84 0.56 0.06 0.89 0.08-4.79**-5.86**-5.41**-0.49-3.94**-2.96*
在日常表现上,经过一年的儒家文化教育后,实验班护生在道德修养、礼仪礼貌、专业学习热情等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班。实验班护生与同学、教师、家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融洽,专业课课堂上玩手机、睡觉的护生越来越少,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护生越来越多,护生的专业学习成绩也有提升。
2.2 儒家文化教育推广效果
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们将儒家文化教育模式在护理系其他班级推广运用。在推广的一年时间里,我校护理系在提升护生人文素质水平方面成效显著,护理系“守护夕阳,天使有爱”敬老项目被共青团益阳市委评为优秀工作项目,护理系“天使之翼,康复我帮你”助残项目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护理系选送的经典诵读作品《诗经里的家国情》在益阳市2019年新春文艺汇演中获得一等奖,护理系学生刘婉玲获2018年湖南省普通高校“一校一书”阅读推广活动读书心得优秀奖及“阅读推广大使”称号,护理系学生何春梅在2018年全国大学生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比赛中获得三等奖,护理系学生徐静在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高职组)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3 讨论
3.1 以儒家经典为教育内容,以三大课堂为教育方式的儒家文化教育能有效提升护生人文素质
从表1 来看,实验班在接受为期一年的儒家文化教育后,各项素质得分都有提高,说明此次教育实践所采用的以儒家经典为教育内容,以三大课堂为教育方式的教育模式对于提升护生人文素质是行之有效的。
儒家文化主要是通过儒学的经典来传承的,要对护生进行儒家文化教育,就离不开对儒家经典的学习。儒家经典一般以“十三经”或“四书五经”为代表,也包括对《颜氏家训》《幼学琼林》《三字经》《弟子规》等后世儒家作品的解读[4]。由于专科护生在校学习时间仅为两年,为了帮助他们更为快速、全面地学习儒家文化,课题组围绕儒家仁爱思想、礼仪文化、内圣外王三大思想精华,从儒家经典著作中精选相关语录,编纂成《儒家经典语录读本》供护生学习。此次儒家文化教育实践中的所有教育活动也都是围绕这一读本内容展开的。
为了让儒家文化教育内容最终内化为护生的人格、气质、修养,课题组采用了将显性课堂、隐性课堂、实践课堂三大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显性课堂即必修课课堂,儒家文化博大精深,但知识零散、不成系统。我们将儒家文化思想精华融入思修课和护士人文修养这两门必修课的教学中,对儒家文化进行系统梳理和辨别,使儒家文化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学。隐性课堂即校园文化活动,相对于显性课堂教育而言,校园文化活动是护生学习、生活的第二课堂,发挥着极为重要的隐性教育功能。我们将儒家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让护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进对儒家文化的认同。实践课堂即社会实践,为了让护生在认知和认同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儒家文化,我们引导护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以期在行为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将儒家思想精华内化为护生自身的人格素养。
3.2 儒家文化教育还需加大知行合一的指导力度,强化养成教育的特点
表1 的数据显示出实验班各项素质得分提升的幅度还不够大,说明此次教育实践推行力度还有不足。反观此次儒家文化教育实践,课题组更着力于实现护生对儒家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在践行所学内容、达到知行合一方面对护生的指导力度还需加强。
护生学习儒家文化,不只是对儒家文化知识进行简单记忆和背诵,而是要化认识为行动,注重践行,并付诸行为习惯养成之中[5],进而提升自身人文素质水平。因此,在儒家文化视域下对专科护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应以养成教育为基本方式,强化养成教育的特点。首先,儒家文化教育应针对护生的生活实际,将儒家文化思想精华化作为护生的行为规范,以指导、规范护生日常行为为落脚点。其次,儒家文化教育应注重对护生行为实践的监督、检查,通过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督促护生自觉践行儒家文化行为规范。最后,儒家文化教育应循序渐进、常抓不懈,通过引导护生长期、多次实践和反思,使其在知、情、意、行等各方面发生变化,逐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