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经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相关应用

2020-12-20赵大鹏初贺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3期
关键词:经方泽泻附子

赵大鹏*,魏 巍,唐 宇,初贺明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病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随着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发生率、致残率及致死率均逐年升高,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其中DN是糖尿病患者后期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有调查数据显示,40%的DM患者可发展为DN,而且一旦发展到持续性蛋白尿阶段,最终病情通常不可逆转的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是DM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中医药治疗DN具有独特的优势,现浅析经方治疗DN的相关应用。

1 病 因

①先天禀赋不足,脏腑柔弱,《素问集注》曰:“消瘅者,五脏精气皆虚,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也。”可见素体禀赋不足,五脏功能虚弱是本病发病的内在基础。②饮食偏嗜,失于节制,《素问·通评虚实论》曰:“消瘅……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表明偏嗜肥甘厚腻,损伤脾胃,致使脾胃运化功能失司,郁而化热,燥热伤阴,发为此病。③劳欲过度,《外台秘要·消渴消中》曰:“房劳过度,致令肾气虚耗,下焦生热,热则肾燥,肾燥则渴。”指劳欲无度,损伤肾气,致虚火内生,发为消渴。

2 病 机

DN病机复杂,各医家从不同视角进行阐释,但均认同DN 病机总体为本虚标实 ,虚实夹杂之证。本虚多指气阴两虚、肾虚、脾虚、阴阳两虚,标实则是指在正虚的前提下不断进展,如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阴虚生热,炼液为痰,阴损及阳,阳虚不能蒸腾气化水湿等原因所致的血瘀络阻、痰饮湿浊等毒邪蕴蓄[1]。

3 经方治疗DN的相关应用

3.1 脾肾阳虚证

代表方剂真武汤。症见面色晄白,周身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沉弱。真武汤由生姜、茯苓、白术、附子、白芍组成,方中炮附子大辛大热,温肾复阳,使水有所摄,白芍酸甘敛阴和里,并制熟附子、生姜之辛燥之性,使利水而不伤阴,白术健脾制水,茯苓淡渗利湿,生姜宣散水气,诸药合而用之共奏温阳利水之功,广泛运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病的阳虚水泛证,是治疗脾肾阳虚[2]、水湿泛滥的代表方剂。方中白芍提取物白芍总苷具有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脂质代谢、降低尿蛋白排泄、抗炎、抗氧化和免疫调节等作用,从而改善肾功能。茯苓的有效成分茯苓素可通过拮抗醛固酮受体来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陈敏珠等通过动物实验证实白术能更好的促使电解质钠的排出,发挥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王淑兰等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加味真武汤治疗Ⅳ期脾肾阳虚型DN患者65例,同单纯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9%,研究组下调GLU、SCr、尿蛋白定量的水平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

3.2 阴阳两虚证

代表方剂济生肾气丸方。症见面色苍白,畏寒肢冷,口干欲饮,夜尿频多,大便或溏或干,舌红胖,脉沉细数。济生肾气丸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炮附子、肉桂、川牛膝、车前子组成。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山茱萸、山药补益肝脾、充养精血,加辛热之附子、肉桂微微生火,助命门之火以温阳化气,寓意阴中求阳,并有摄纳虚火归元之妙,又配泽泻、茯苓、车前子利水渗湿泄浊,丹皮清泄虚热而兼活血之功,牛膝补益肝肾[4],引药下行,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温阳,利水消肿之功。张健应用常规治疗加服济生肾气丸方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23例,同单纯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0%,显著高于对照组60.90%,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SCr、BUN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瘀水互结证

代表方剂当归芍药散。症见水肿迁延不退,四肢或全身水肿,皮肤瘀斑,腰部刺痛,舌紫暗,苔白,脉沉细涩。当归芍药散由当归、芍药、茯苓、白术、泽泻、川芎组成,最早常用于治疗妇科疾病,现在肾脏疾病中亦有较多应用。方中当归、白芍,川芎补血活血,泽泻、白术、茯苓运脾渗湿,除水之气,共奏活血通络,行气利水之效,对于DN患者久病入络兼有水肿者,疗效尤佳。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泽泻水提物和醇提物均对肥胖小鼠有调节血脂作用。汪六林等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当归芍药散治疗Ⅳ期DN患者,同单纯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总有效率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李晓冰等应用厄贝沙坦联合加味当归芍药散治疗DN患者38例,同单纯常规口服厄贝沙坦的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SCr、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加味当归芍药散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等因素防治DN的作用。

4 总 结

中医学在漫长的发展中,形成了系统而完备的理论体系,经方是古代中医实践宝贵经验的结晶,具有方简药精,配伍恰当,药少效宏的特点[5]。临床治疗中应以益气养阴,补肾健脾,活血化瘀通络,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为主。主要从改善肾脏血液动力学,降低氧化应激反应,抑制炎症因子,改善糖脂代谢紊乱,保护肾小球内皮细胞等方面保护肾脏。经方作为中医学的基本方剂,在DN患者治疗中可以起到显著地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降低尿蛋白,缓解水肿等作用。经方具有完整而独特的临证思维模式,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并完善实验学及现代药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充分发挥传统医学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

猜你喜欢

经方泽泻附子
泽泻到底“毒”不“毒”
对经方薯蓣丸的认识及临床思考
附子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张仲景:经方善用姜
泄热渗湿的建泽泻
经方治疗急症3例
泽泻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泽泻汤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