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焜主任采用加味消瘰丸治疗女童乳疠经验
2020-12-20王嘉挺
王嘉挺,詹 杰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证研究基地,福建 福州350122)
福建中医药大学修园班特聘导师、泉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陈荣焜,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 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对中医理论有深刻的理解和体会,采用加味消瘰丸治疗女童乳疠有显著的疗效。 笔者有幸跟随陈荣焜老师抄方学习,收获颇丰,现将陈老诊治女童乳疠的经验分享如下,以飨同道。
乳疠是指在乳晕部一侧或两侧出现疼痛性结块的疾病,类似于西医的乳房异常发育症[1]。 临床中女童乳疠好发于10 岁以下的女孩,其特点是单侧或双侧乳房增大,乳晕中央有扁圆形肿块,质地中等或坚韧偏硬,边界清楚,活动性好,推之可移,有轻触痛。
1 中医病因病机
根据教材与相关文献[1-3],乳疠中医证型可总结为以下三种证型。
1.1 肾阴不足证 肾为先天之本,主蛰守位,内寓真阴元阳,以潜藏为要。随着现代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许多家长错误地过早给女童服用含有过多雌激素的食品(如公鸡、黄鳝、蜂王浆、冬虫夏草等),扰动肾阳相火,耗伤肾中真阴,阴阳失衡,肾阴不足则无以制火,相火亢盛以致女童性早熟而发乳疠。
1.2 肝气郁滞证 由于现代社会总体生活节奏加快,儿童学习压力也逐渐增加,导致女童较易出现肝气郁滞、情志不舒的现象。肝主疏泄,《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有云:“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四圣心源》曰:“风木者,五脏之贼,百病之长。凡病之起,无不因木气之郁”。乳属肝络,故若肝失调达,气血郁滞,乳络不畅,而发乳疠。
1.3 脾虚湿困证 《石室秘录》载:“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气不运行,故痰生之”。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现代社会食谱丰富,女童过食肥甘厚味的现象日益频见,此则生湿困脾,脾失健运,痰湿积于乳络,日久而成乳疠。
陈老综合上述病因病机,认为无论是肾阴不足型,亦或是肝气郁滞型和脾虚湿困型,多有痰火瘀结这一关键病理因素。 肾阴不足,相火过旺,日久可煎熬津液为痰,痰凝气滞,血运不畅,而致痰火瘀结;肝气郁滞,郁而化火,则灼津为痰,加之肝失疏泄,气血欠畅,而致痰火瘀结;脾虚湿困,痰湿内蕴,气滞血瘀,气郁化火,而致痰火瘀结。 并且陈老根据该病为有形实邪既成,内蕴形体,阻碍气血津液运行以及《不居集·块痰》所说:“凡身上有块,不痒不痛,或作麻木,乃败痰失道,宜随处用药消之”,故治疗时主张以祛邪为要,重视泻火化痰,活瘀散结,再随兼症加减。
2 临床用药
基于痰火瘀结为女童乳疠关键病理因素的观点,陈老拟定清热化痰、软坚散结、祛瘀消肿为主要治则治法,用消瘰丸作基础方创立加味消瘰丸化裁治疗女童乳疠。消瘰丸出自清代名医程钟龄的《医学心悟》,由玄参、浙贝母、生牡蛎三味药组成,一直以来都被各方医家作为治疗瘰病的重要方剂之一。 方中玄参药性微寒,味甘能补,味苦能泄,味咸能软,故可滋肾养阴,清热泻火,润燥软坚;浙贝母味苦性寒,功擅清热化痰,开郁散结[4];牡蛎味咸微寒,功可软坚散结,《汤液本草》曰:“牡蛎,入足少阴,咸为软坚之剂……以茶引之,能消结核”。 消瘰丸虽药仅三味,但是配伍严谨,组方精当,药精力专,标本兼顾。 陈老又于消瘰丸中加入夏枯草、白芷、瓜蒌、天花粉、路路通、山楂、生麦芽组成加味消瘰丸,功可清热化痰,疏肝行气,软坚散结,祛瘀消肿。 夏枯草性寒,主入肝经,辛开苦泄,可疏肝解郁,消肿散结,清热泻火,《本草通玄》谓其“补养厥阴血脉,又能疏通结气”;白芷辛温,可祛风通络,活血散结,消肿排脓;瓜蒌甘苦性寒,可清热化痰,宽胸散结;天花粉清热降火,消肿排脓[5],《本经逢原》谓之“降膈上热痰,润心中烦渴,治痈疡解毒排脓”;路路通辛苦入肝,可疏肝解郁,祛瘀通经;山楂化浊行气,并入肝经血分,可活血散瘀;生麦芽疏肝行气,退乳消胀。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生麦芽、山楂有降低血中催乳素的作用[6],对治疗乳房疼痛和肿块有良好的作用。
在临床实际中,陈老依据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7],在运用加味消瘰丸治疗女童乳疠时常常根据兼证的不同而加减变化,主要加减法:①兼有肾阴不足证加女贞子、山茱萸以滋阴清热,补肝益肾。②兼有肝气郁滞证加生白芍、青皮、香附以疏肝解郁,柔肝缓急,行气止痛。 ③兼有脾虚湿困证加食疗方—闽南四神汤以益气健脾,利水渗湿。 闽南四神汤为莲子肉15 g,芡实15 g,茯苓15 g,山药15 g,上药与猪膀胱或瘦肉炖汤,并加入青橄榄作为调味料服用。 ④兼有热毒炽盛证加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连翘以清热泻火,解毒消肿。
3 预防调护
一要减轻乳疠患儿学习压力,增加童年娱乐活动,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恼怒忧思;二要告诫乳疠患儿慎用含有过多雌激素的食品,尤其是公鸡、公鸽子、黄鳝、蜂王浆、甲鱼、冬虫夏草等;三要做到乳疠患儿饮食尽量清淡,杜绝零食和碳酸饮料,避免辛辣甘肥厚味。
病例介绍
赖某,女,9 岁,2018 年7 月15 日初诊。 患儿自述左侧乳房反复胀痛4 个月,情志不舒时加重,近2日突感乳房疼痛加重,遂来就诊。 症见:乳房疼痛,胸闷,烦躁易怒,口苦咽干,渴喜冷饮,夜寐汗出,纳可,小便色赤,大便2~3 d 一行,质干硬,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细数。 询问得知患儿频上各种乐器书法学习班,家长恐其精力不足,故平素多烹煮冬虫夏草、紫河车粉、公鸡、公鸽子等温补之品给患儿服用。 检查发现患者左乳晕后方可触及一个2 cm×3 cm 大小肿块,质地坚硬,推之可移,按之疼痛。 辨证属肾阴不足、肝气郁滞、热毒炽盛,痰火瘀结四证相兼,治以清热滋阴,解毒泻火,疏肝行气,化痰散结,祛瘀消肿,治以加味消瘰丸化裁。 处方:玄参10 g,浙贝母10 g,生牡蛎15 g,生麦芽15 g,路路通10 g,山楂15 g,天花粉10 g,白芷7 g,瓜蒌10 g,夏枯草15 g,女贞子12 g,生白芍15 g,蒲公英10 g,连翘10 g,野菊花10 g,紫背天葵10 g。 4 剂,水煎,每日1 剂,分2 次服,并嘱清淡饮食。
二诊:药后乳房疼痛减轻,时有胀痛,胸闷改善,盗汗减轻,面无红赤,口津增多,小便色常,大便顺畅,舌淡红,苔腻微黄,脉弦滑细,触诊乳房肿块缩小。前方去蒲公英、连翘、野菊花、紫背天葵,加山茱萸10 g,青皮7 g,香附7 g,余药同前。续服7 剂,并嘱注意饮食调护。
三诊:药后诸症大为改善,舌脉同前,触诊乳房肿块较前诊缩小,守前方续服15 剂,水煎,2 d 1 剂。食疗法同前。
四诊:药后诸症已愈,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稍滑,触诊乳房肿块消失,嘱注意饮食调护。
按:本例患儿平素过服温补之品,扰动相火,火热炼液为痰;又因频上学习班而致情志不舒,肝郁化火,困脾生痰,诸因导致痰火瘀结,故发乳疠。 就诊时又有热毒炽盛之征,故在清热滋阴、疏肝行气、化痰祛瘀的同时重用清热解毒之品,处方以加味消瘰丸再加女贞子、生白芍、蒲公英、野菊花、紫背天葵以清热解毒,养阴疏肝。 二诊时热毒已解,故去清热解毒之品,加入山茱萸、青皮、香附,以增强滋阴补肾、疏肝行气之力,使水火相济,木郁得开,土运得健,则痰火可除。 三诊诸症大为改善,乳疠仍在,陈老认为有形实邪需缓攻慢消,不可过用攻伐,故改服药方法为隔天1 剂。 四诊乳疠已除,中病即止,故嘱注意饮食调护,防止乳疠复发。
4 结 语
乳疠病因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虚则责之脾肾,实则责之于痰火瘀结,故结为癥积——疼痛性结块。若此时单行补虚,易致实其实;若大肆攻伐,易成虚其虚。 故陈老秉承程钟龄的消瘰丸之意,创立加味消瘰丸,在祛邪之时不忘扶正,标本同治,以俟痰瘀消,火结散,其元气自复,故临床上加味消瘰丸治疗女童乳疠可取得显著疗效。 陈老病证结合、标本同治的治疗思想无疑为女童乳疠的辨治提供了新的思路。《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故以药治病,当中病即止,再以谷肉果菜,调养之,勿药过于病,反伤其正。 陈老深得其意,叮嘱患者注意饮食调护以善其后,此预防调护方法亦是陈老治疗一大特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