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萎缩侧索硬化案*
2020-12-20管素梅董明雪王萌萌杨佃会
管素梅,董明雪,王萌萌,杨佃会
(1.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济南 250011;3.单秋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济南 250014)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运动神经元病(MND)中最常见的类型,临床常见肢体无力、肌肉萎缩、构音不清、进食咳呛、肌束震颤、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等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损害的一种疾病[1]。以针刺治疗为主,配合静脉注射、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此病1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8岁,就诊时间:2017年11月2日。主诉:双上肢及左下肢活动无力伴肌肉萎缩2年余,加重半年。病史: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无力,未引起重视,后出现左侧下肢无力,于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颅脑+颈部核磁共振成像(MR)检查诊断为腔隙性脑梗塞。后逐渐出现双上肢肌肉瞤动及肌肉萎缩。2016年于山东省立医院、齐鲁医院诊为锥体外系疾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其后症状进行性加重。为求进一步治疗,特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就诊。刻症:肢体无力、活动欠灵活,双上肢肌肉萎缩,抬举不利,双手握力减弱,鱼际肌、骨间肌萎缩,左侧为甚,左下肢无力,行走不稳、缓慢,上下坡不能,自觉左下肢紧绷感,喜暖畏寒,语言欠流利,无饮水呛咳,无吞咽障碍。面部表情略僵硬,偶有胸闷急躁易怒,纳眠可,大便2~3 d一行,小便无力,舌红,苔薄白,脉弱。查体:神志清楚,言语欠流利,舌体颤动,咽反射亢进;双上肢肌力IV级,双手握力减弱,鱼际肌、骨间肌萎缩,双上肢腱反射亢进(+++),双上肢肌张力高,双霍夫曼征(+),双下肢肌力IV级,左下肢肌张力高,双下肢腱反射亢进(+++),双侧 Babinski征(+),双侧Chaddock征(+)。无感觉障碍。辅助检查:颅脑+颈部MR示:脑内多发缺血灶,颅脑及颈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未见明显异常;肌电图示:双上肢、双下肢、左侧斜方肌呈神经源性损害(慢性为主)。西医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医诊断:痿证(肝肾亏虚型)。治疗原则:补益肝肾,养血柔筋。治疗方法:先取俯卧位针刺T1-T8夹脊穴、肝俞、脾俞、胃俞、肾俞、秩边、委中、昆仑。秩边选用0.30 mm×75 mm毫针直刺2~2.5寸,余穴选用0.30 mm×40 mm毫针,夹脊穴、肝俞、脾俞、胃俞穴针尖朝向脊柱方向斜刺0.5~0.8寸,肾俞、委中、昆仑穴直刺0.8~1.5寸,秩边、委中得气后行提插泻法,以下肢抽动为度,肝俞、脾俞、胃俞、肾俞行补法,夹脊穴行平补平泻法,留针20 min。再取仰卧位选用0.30 mm×40 mm毫针常规针刺双侧曲池、合谷、气海、关元、足三里、阳陵泉、梁丘、丰隆、三阴交、太溪、太冲,其中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穴得气后行捻转补法,余穴用平补平泻法,直刺1~1.5寸,留针20 min。每日针刺1次。静脉注射申捷,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足三里穴位注射甲钴胺每次1 mL,每日1次,左右交替,7次为一疗程。4个疗程后肢体肌力V级,肌张力亢进减弱,可自行缓慢行走,肢体无力感减轻,左下肢紧绷感消失,咽反射减弱,患者自感效果较佳,对治疗效果感到满意。
2 讨论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运动神经元病(MND)中最常见的类型,以脊髓前角细胞、脑干后组运动神经核及锥体束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最后均表现肢体和延髓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并存。是临床常见肢体无力、肌肉萎缩、构音不清、进食咳呛、肌束震颤、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等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损害的一种疾病,其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1]。本病属中医学“痿证”范畴,《素问·痿论》中提出了五痿之分,并认为其病机为五脏精血损伤。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也明确描述本病为“肝肾肺胃四经之病”。脾胃为后天之本,若已虚弱,则受纳运化功能失常,气血津液生化无源,无以滋养脏腑四末;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久病体虚,精血亏虚,无以滋骨益髓;且肝为罢极之本、筋之宗,肝肾亏虚,筋脉失于濡养;此皆可使经络阻滞,经脉、经筋、筋肉失于濡养而功能失调,导致关节不利,肌肉萎缩,肢体痿弱不用。夹脊穴位于督脉旁,既可激发督脉“阳脉之海”的功能,又与膀胱经背俞穴相通,且背俞穴为脏腑之气输注的部位,与脏腑有直接的联系,故可先针刺背部腧穴以激发相应脏腑的经气,调节脏腑阴阳,补益肝肾,调节脾胃。《素问·痿论》提出了“治痿独取阳明”的治则。阳明经多气多血,可濡润宗筋,故选用手阳明合穴曲池、原穴合谷穴,和足阳明合穴足三里、郄穴梁丘、络穴丰隆穴以补益气血,舒经通络。阳陵泉为八脉交会穴之筋会,可调达诸筋。三阴交为足厥阴、足少阴、足太阴三经交会穴,能补益三脏气血。与太溪、昆仑、足三里、太冲等穴合用可增强填精益血的功效。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与气海同位于小腹,是人体元气之根,又是三焦之气所从出的部位,二穴同用,补肾固本,可奏补益虚损之功。秩边、委中的抽动可疏通经脉宣导气血促进肢体的运动。静脉注射申捷,足三里穴位注射甲钴胺可营养神经,与针刺相配合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