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评价分析

2020-12-20曾莉梅蒙喜斯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1期
关键词:阿替普医治病患

曾莉梅,蒙喜斯,崔 伟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神经内科,广西 南宁 530199)

急性脑梗死病症对于病患的危害非常大,患有该病症的病患就算经过积极的病症医治之后也会留下较大的病症后遗症,对后期的日常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医院在对患有急性脑梗死病症的病患进行确诊之后,必须及时的制定科学合理的医治方案,及时抓住医治时机促进对病患病症的医治成效。在急性脑梗死病症的发病初期,可以通过医治使得闭塞血管再通,促进组织恢复供血功能,减少梗死的面积。在本次调研中,调研人员主要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医治的方式来对病患进行医治操作,并且针对不同剂量的药物使用所产生的成效进行调研,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调研收集的所有资料都是我院在2018年10月份~2019年10月份进行医治的62名急性脑梗死病患的基本资料中进行提取,将参与本次调研的病患进行分组讨论,分为常规组和对照组各为31名。从病患的年龄和性别对基本资料进行阐述,男性病患和女性病患分别占总人数的60%和40%,年龄最小的病患有18岁,年龄最大的病患有71岁。最终通过与调研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病患的基本资料与调研结果之间并没有密切的联系。所有的病患在进入到医院进行医治之后,医疗工作者都对他们的临床症状进行了分析,并且检查发现她们符合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相关指定标准,所有的病患都属于初次发作,而且发病时间在3个小时到4.5个小时之间。而且在对她们进行脑部ct检查结束之后,发现他们并没有存在颅内出血的情况,而且也没有出现早期大面积脑梗死的情况,所有的病患以及病患家属均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而且本文主要针对急性脑梗死临床医治的成效进行探讨,重点在于不同剂量阿替普酶溶栓的方法,对该病症所产生的成效。使用随机选取的方式,选取62名在2018年10月份~2019年10月份在我院进行医治的急性脑梗死病患作为实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对照组各为31名,其中使用中等剂量药物的病患为常规组,而使用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医治的病患为对照组。

从排除标准以及纳入标准进行分析,参与本次调研的病患没有出现颅内出血的情况,也没有出现颅内出血的历史,在近三个月内没有存在颅脑外伤或者是心肌梗死脑梗塞等症状,在近三周之内没有出现肠胃系统病症或者泌尿系统病症,在近两周之内没有进行较大的外科手术,病患没有存在心肝肾功能的严重障碍病症以及严重的糖尿病。

在对病患展开医治的过程当中,医疗工作者按照阿替普酶药物的剂量,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对照组,其中常规组病患使用的是中等剂量的药物,对照组的病患则是使用标准剂量的药物。病患在医治的过程当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合并症,他们分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以及高脂血症。[1]

1.2 治疗的方法

所有的病患在进入到医院进行医治之后,医疗工作者均对他们进行了相关的检查操作,其中使用中等剂量药物的病患在每天需要服用0.75毫克/千克的药物,最大剂量为75毫克,在实际药物使用的过程当中,医疗工作者先将总计量的10%,使用静脉推注的方式来输入到病患的体内,而且这项操作要在一分钟之内完成,接下来将剩余的剂量在一个小时之内使用静脉泵用的方法来输入到病患的体内。使用标准剂量的病患则是每天需要服用0.9毫克/千克的药物,最大剂量为90毫克,首先医疗工作者需要将总计量10%的药物使用静脉推注的方法输入到病患的体内当中,而且这项过程必须要在一分钟之内完成,接着再将剩下的药物在一个小时之内使用静脉泵入的方式来输入到病患的体内。所有的病患在药物使用之后的24个小时进行头颅CT检查操作,而且通过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所有的病患都没有出现头颅出血的情况,这时医疗工作者就需要为病患提供阿司匹林肠溶片,波立维口服药物以及进行抗血小板医治操作。在病患出院之后的三个月内,医疗工作者都要为其提供随访操作,并且对他们医治之后存在的各种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

1.3 观察指标

调研人员通过比较两种病患的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等方式进行对比,进而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医治对病患病症产生的成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调研收集到的资料均真实有效,为了能够让数据分析的结果更具有明确性,调研人员使用了医院专用的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数据分析。

2 结 果

从两种病患医治之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愈后成效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医治之后,各项指标的评分明显低于医治之前了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常规组的病患在医治之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等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病患。其中使用中等剂量的病患医治之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4 .97分左右使用标准医治的病患在医治之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是在5.05左右,从生活质量评分的角度进行分析,经过医治之后,使用中等剂量的病患的评分,在0.97分左右使用标准剂量,病患的评分在1.03左右。

3 小 结

本文所分析的阿替普酶药物属于第2代溶栓药物是在体外利用DNA重组技术获得的一种没有抗原性的纤溶酶原激活剂。而且这种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对血凝块表面纤维细胞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和选择性,能够特异性的组合在病患的主要作用部位当中,最终达到有效的将血栓进行溶解的目的。在对病患进行医治的过程当中,使用不同剂量的药物进行医治,能够对病患产生不同的医治成效,一直以来相关的医学专家,对于药物使用的剂量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分歧。如果在对病患提供医治的过程当中,药物使用的剂量不能够符合相关的标准,那么病患将会出现转化的情况,而且一般都是出现在溶栓医治之后的,24个小时之内,出现这种情况之后病患会存在加重神经功能缺损的现象。因此本次调研主要针对这种药物和标准剂量药物所产生的成效进行分析[2]。

急性脑梗死病症的医治过程非常复杂,而且患有该病症的病患一般都是老年人群,该人群的病患除了患有急性脑梗死病症之外还会具有高血压,血糖异常,神经科病症等情况,所以医护人员在对患有该病症的老年病患进行医治的过程当中,还需要考虑到其他病症对该病症发展的影响。医治过程复杂的病症一般都会使用较大的医治资金,这给病患以及病患家属会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会给病患的病症医治成效带来消极的影响。调研人员在围绕该课题进行探讨的过程当中,对病患进行了分组讨论,属于不同组别的病患分别使用常规医治模式以及医治模式。

综上所述,在对急性脑梗死病患进行医治的过程当中,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医治的成效相对较好,但是使用不同剂量的药物,对病患的临床医治成效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发现使用中等剂量的药物能够产生较好的临床成效,因为中等剂量的药物能够降低出血转化的风险。

猜你喜欢

阿替普医治病患
术中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栓塞术患者自我效能、不良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中医治疫的历史拾遗和治疗新冠肺炎的理论思考
介入治疗及护理知识科普
喉癌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连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
分类医治
阿替普酶治疗老年和高龄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肺心病的护理措施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