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呼吸机在重症呼吸衰竭合并慢阻肺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探究

2020-12-20李瑞霞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1期
关键词:呼吸机呼吸衰竭通气

李瑞霞

(达拉特旗人民医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4300)

有研究发现在内科治疗中广大慢阻肺疾病患者其发病率和治愈率之间具有明显的负相关系。目前慢阻肺患者的治疗方案主要有药物疗法与非药物疗法,其中非药物疗法主要用于纠正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及并发症的控制,药物疗法的应用其主要目的是缓解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然而慢阻肺患者合并呼吸衰竭症状时使得其治疗效果受到较大影响,甚至对其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7年1月~2019年8月本院90例慢阻肺病例,且均存在重症呼吸衰竭症状,依据治疗措施差异分组,即观察组:45例,男/女:25/20;年龄49~76岁,均值为(61.9±0.6)岁;慢阻肺病程1~12年,均值(6.25±1.18)年。对照组:45例,男/女:23/22;年龄51~75岁,均值为(62.2±0.3)岁;慢阻肺病程1~11年,均值(6.19±1.24)年。两组临床资料对比P>0.05。

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关于慢阻肺、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诊疗标准;(2)临床资料完善;(3)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认证通过;(4)入组病例均以签署同意书。患者排除标准:(1)病情极其危重且自愿放弃治疗;(2)存在无创呼吸机使用的相关禁忌;(3)依从性差者。

1.2 方法

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即积极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敏感抗生素抗感染、以及低流量吸氧,给予盐酸氨溴索、氨茶碱等药物实施对症祛痰、平喘等基础治疗。盐酸氨溴索,依据30mg的剂量与0.9%的氯化钠注射液(10 ml)充分混匀行雾化吸入给药,30 min/次,每日治疗2次,连续治疗7 d。氨茶碱注射液(250 mg)+0.9%的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充分混匀行静滴治疗,2次/d。还需以无创呼吸机对同期的研究组病例进行治疗。具体如下:保持平卧位,戴好口鼻面罩。检查其口鼻面罩能够与呼吸机相妥善连接。启动电源后对相关参数进行设置,吸气压可设置为7~22 mmHg,而呼气末正气压咳设置为4~14 mmHg,同期其呼吸频率设置为12~18次/分钟,另外血氧饱和度应达到95%。1~2 h/次,4~6次/d。

2 结 果

2.1 血气指标

入组时两组各血气参数指标检测结果比较中P>0.05;经治疗研究组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参照组,并且动脉血氧分压监测值、pH值等均>参照组,组间差异P<0.05。

2.2 呼吸功能对比

入组时两组呼吸功能参数对比中P>0.05);经治疗观察组呼吸频率<参照组,经监测该组的潮气量以及每分钟通气量均>参照组,组间差异P<0.05。

3 讨 论

慢阻肺疾病是近年来临床高发的肺部疾病,且呈现慢性进展,严重影响广大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严重时可能诱发患者的呼吸衰竭情况,并导致其猝死,该疾病的病因机制十分复杂,与近年来环境污染以及个体因素均有关系,此外,COPD并发症风险较高,例如可能会诱发患者的支气管炎和肺水肿等相关疾病,而重症呼吸衰竭则是慢阻肺患者最为常见的严重性并发症,特别是病程时间较长的慢阻肺患者出现重症呼吸衰竭的风险较高。针对于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可概括为两层面,其一,针对其身心健康及安全产生较大影响的相关指标,如呼吸功能受限积极进行治疗及控制;其二,对于此类病例的相关临床症状予以科学的干预和治疗。现阶段对于患者存在的呼吸功能受限情况,主要的治疗措施是通过运用贝罗林等药物予以治疗,而就此类病例的相关症状主要以敏感性抗生素药物,同时结合常用的止咳平喘治疗药物加以治疗,但是许多患者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服用该类药物非常容易出现较强的耐药性,除此以外,部分情况严重患者还可能产生相关并发症情况。所以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医学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和优化,在此类患者的治疗期间开始广泛运用机械通气治疗技术。有研究发现在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无创呼吸机实施机械通气,能够显著提升临床疗效,帮助改善其肺功能的相关指标。所应用的无创呼吸机,属于一种重要的辅助通气技术,其优势和特点显著,如操作便捷以及无须进行气管插管等应用优势。在机械通气期间患者所应用的面罩进行辅助呼吸,进一步降低其机体感染的患病风险。与以往吸氧疗法相对比,该技术手段可对诸多参数进行调整,所以更加适合应用于临床病例的治疗。

综上所述,针对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以无创呼吸机予以治疗,可促进血气指标的恢复并改善呼吸功能,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呼吸机呼吸衰竭通气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OSAHS合并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