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磁共振成像与CT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0-12-20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1期
关键词:锥体腰间盘椎管

李 靖

(青海油田医院,甘肃 酒泉 7362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骨科疾病。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伏案工作时间延长,腰椎间盘位置所承受压力较大,因此腰间盘突出症患者越来越多,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及早诊断并确诊,对提升临床疗效、改善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1]。此次研究以我院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核磁共振成像(MRI)与CT检查在该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我院在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之间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29岁为其最小年龄,66岁为最大年龄,平均年龄(44.25±6.56)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4年,平均(15.72±8.29)年。40例患者均行MRI与CT检查。排除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急性炎症性病变及心脑血管疾病者。

1.2 方法

此次研究选用飞利浦1.5T核磁和西门子双源CT与西门子16排CT扫描。(1)MRI检查:取患者仰卧位,先对头部进行扫描,对SAGT1WI、T2WI、TRAT2WI、FST2WI扫描序列进行设置,其中T1WI将TR设置为500ms,TE设置为16 ms;T2WI将TR设置为5100ms,TE设置为90 ms。先由矢状位对椎间盘信号变化进行观察记录,并记录锥体形态、信号特点,再由矢状位、横断位对椎间盘突出、膨出症状进行观察,观察其硬膜囊情况,并统计脊髓是否受压、椎管径线是否狭窄等情况。(2)CT检查:取患者卧位,定位病变位置并获取图像,在定位后获取的图像上设定扫描线,全面扫描腰椎1/2、2/3、3/4、4/5等部位,对各椎间盘进行5层扫描。扫描过程中将球管电压设置为120 kV,电流设置为250mA,层厚设置为1 mm。记录好各腰椎间盘位置、密度与具体形态等内容,测出侧隐窝与椎管径线距离,并观察病变位置椎弓、锥体与锥小关节病变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研究获取数据均用软件SPSS21.0整合处理,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以()描述,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以百分数或率描述,P<0.05则视其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手术结果显示,椎间盘突出16例,椎间盘脱出15例,椎间盘膨出10例,椎间盘真空象7例,椎间盘游离4例,共52例。

MRI检查结果显示,椎间盘突出15例(93.75%),椎间盘脱出14例(93.33%),椎间盘膨出9例(90.0%),椎间盘真空象7例(100.0%),椎间盘游离4例(100.0%),共49例(94.2%);CT检查结果显示,椎间盘突出14例(87.5%),椎间盘脱出13例(86.67%),椎间盘膨出7例(70.0%),椎间盘真空象5例(71.4%),椎间盘游离3例(75.0%),共42例(80.8%)。MRI与CT相比检查准确率更高,差异明显(x2=4.308,P=0.038)。

3 讨 论

腰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腰椎间盘结构退行性病变,在外界因素影响下可导致髓核组织突出、纤维破裂甚至脱出至椎管结构,引发脊椎神经根压迫性疼痛症状[2]。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其疾病类型进行判断,对设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MRI与CT检查均为该病临床常用检查方法,其中CT检查具有分辨率高、扫描范围广、检查速度快等特点,可确定椎间盘形态、位置与密度等,常用于观察椎管狭窄与侧隐窝狭窄[3]。MRI可清晰的显示出锥体、间盘于附件等结构,对观察突出位置形态具有较好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与CT检查相比,MRI在诊断腰间盘突出症中的准确率更高,但MRI与CT检查二者各有优缺点,临床上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诊断方式。

猜你喜欢

锥体腰间盘椎管
手术与保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对比分析
关注中老年人的椎管狭窄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搜集凹面锥体
腰间盘突出怎么治疗?
遭遇腰间盘突出时
“锥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中美教材对比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锥体上滚
草莓椎管育苗 产出率高一倍
草莓椎管育苗:产出率高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