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理解双高计划建设项目的实施要求
2020-12-20周建松
周建松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当前,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正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做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大棋中的重要一着,如何科学理解其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如何把握其与以往质量工程的相同与不同点,如何实质性推进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实现打造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的目标,并以此带动职业教育持续强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打造类型特点突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和骨干专业,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基础,为中国产业转型升级,质量提升、持续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技术技能人才保障,对此,我们不仅要从历史发展认识双高,从政治站位定位双高,更要从科学的逻辑把握双高,尤其是把建设机制理清楚、建设策略高端化。
一、全面贯彻指导思想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开宗明义[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并据此提出了明确建设要求,对此,决不能当作一般性的政治口号和政治要求,而是要把政治性、时代性、科学性结合起来,要把理论性、政策性、实践性融合起来。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改革、稳定、发展、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九大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必须对其中的八个明确了和十四个把握有全面的理解和贯彻。
结合教育和双高建设的实际,必须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主要体现了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 年5 月4 日、2018 年5 月2 日),及在北师大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 年9 月9 日),尤其是2018 年9 月10 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了教育工作必须做到九个坚持,即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作为基础性工作。九个坚持一定要深刻认识,精准理解,全面把握。
从高职教育做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及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特别具有针对性,提出的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要求必须贯彻,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四个正确认识(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的要求,以及对广大教师提出的四个相统一(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观规范相统一)的要求,必须切实贯彻、特别是反复强调一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扎根中国大地办学、坚持办学社会主义方向、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的要求,必须狠抓落实。
从高职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层次而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贯彻落实到位,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为2014 年6 月23 日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所作的指示,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和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的论述,要“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发展方向”的论述、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的论述,要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氛围的要求,特别是职业教育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人才保障的要求,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并在双高计划中落到实处。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具体的实践的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还必须进一步细化为具体的实践,对此,文件扼要阐述了一些具体要求,主要体现在:第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也就是说,双高计划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理念,对高职教育来说,要打造中国特色、世界水平,要推进类型特色建设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双高项目在培养人才等方面必须贯彻协调、特色、开放、共享的要求,以此制订建设方案,推动改革实践。第二,必须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职业教育是跨界教育,其经济属性十分明显,要落实三个对接要求,职业教育必须面向经济建设主战线,服务新时代中国现代经济体系建设和发展要求,而服务经济体系建设的进程中,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突出高质量、高水平充分就业,要关注和重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中的就业率、就业质量。第三,必须实现扎根中国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统一。从总体和根本的要求来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扎根中国大地是一个基本要求,在立足国情、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必须积极面对开放的世界,而且要面向一个更加开放的未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有力推进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第四,必须在聚焦高端产业、产业高端和培养高端人才上下功夫。双高建设的内容是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高水平建设的立足点本来就选择在办学基础比较好、改革创新愿意强的学校。因此,瞄准高端产业、产业高端是一个重要前提,而培养高端人才则是基本任务。所谓高端人才,既可以理解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也可以理解为德才兼备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此,探索更长学制,更高学历层次的职业教育,为推进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做贡献也是双高建设重要内容,探索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之路也需要创新实践。第五,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做贡献。双高建设要以率先发展和引领带动为目标,必须抢占制高点、赢得新高度,这就必须坚定围绕服务战略、融入区域发展、聚力促进产业升级培养人才,构建多元立体化,培训体系,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和服务经济发展能力等方面做贡献,在引领带动整个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做表率,从而为建设人才强国和教育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正确把握指导原则
把握项目建设的指导原则,对于更好地明确建设方向和目标、把握项目运行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摆正方向、明确目标,教育部财政部在双高计划文件第一部分用专门篇幅明确阐述了双高建设的五项基本原则。
(一)坚持中国特色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全部工作的主题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中国特色,就必须立足于并扎根于中国大地办学,把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做为已任,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中国特色,就必须坚持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始终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坚持德技并修;坚持中国特色,就必须确保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牢牢占领舆论阵地,弘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学校的指导地位,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先进的革命文化和建设文化,培养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坚持中国特色,就必须从国情出发,着力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在人才培养中坚持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相结合,在履行学校职责时,坚持人才培养与多层次立体化培训和终身教育相结合;坚持中国特色、就必须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总战略,推动和服务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充分就业,为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中高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真正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
(二)坚持产教融合原则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条基本原则,这既是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实践的一条经验,也是我国经过几十年探索摸索出的一条规律,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4 年就做出过重要指示,明确了具体要求,在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更做了具体部署,与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相呼应。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也印发了《关于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办法》(试行),为推进产教融合提供了机制和制度保证,对于双高建设而言,要正确理解和贯彻好这一原则,必须做到:一是要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模式,着力在融合上下功夫,真正把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协同融合起来,成为一个有机体。二是要在对接和服务上下功夫,真正做到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育教学过程对接生产经营过程,切实提升高职学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为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三是要在推动高职学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上下功夫,通过服务、对接,通过混合所有制、集团化办学,通过相互兼职、教师互聘等等,真正建立一批校企双主体办学机构,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把产教融合做为双高建设的一条原则,是有其特殊意义的,必须积极谋划、主动作为。
(三)坚持扶优扶强原则
扶优扶强作为一条原则,实际上明确了双高建设不是普及化的毛毛细雨,不是搞平均主义和大锅饭,而是要坚持质量优先、好中选优、优中选好,要首先考虑办学条件比较好、对应的产业有基础、办学治校水平比较高、内涵建设指标领先的学校,作为首选;也就是说,“要支持基础条件优良,改革成效突出,办学特色鲜明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率先发展”。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不分名额、不搞照顾、不搞平衡,以实际办学水平做为选择标准是正确的。
当然,由于中国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国家,而高等职业教育又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已任,以满足行业所需又紧密相联。正因为这样,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在遴选上又不能完全等同于“双一流”,兼顾区域和产业布局也是必要的,这里兼顾两个字尤其显得具有特殊意义,在质量为先的大前提下,适当兼顾,既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点,更考虑了中国国情,又有利于调动地方和行业的积极性。
坚持扶优扶强,实际上也给了建设学校和专业群一个任务,这就是要“积累可复制、可借鉴的改革经验和模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这个原则内容实际上是说,双高建设单位必须抛弃自娱自乐和富人俱乐部观念,必须在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创新发展的同时,通过结对中西部、带动边远地区、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同类高职学校协同发展上下功夫,尽责任,也意味着双高建设单位必须有社会责任。
(四)坚持持续推进原则
这实际上是双高建设机制问题,即按周期,分阶段推进建设,并实行动态管理,过程监测,有进有出、优胜劣汰,按照双高计划建设文件精神,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整个建设分二步走即到2022 年,列入计划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办学水平、服务能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形成一批有效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标准等。到2035 年,一批高职学校和专业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标准体系更加成熟,形成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与两步走发展建设目标相适应,持续改进原则实际上创设了一个动态机制,要实行动态管理、过程监测、有进有出、优胜劣汰。这实际上也是要防止双高建设单位出现大锅饭、出现重申报轻建设的情况,采用一年一监测、一周期再评定的办法,在制造压力的同时,激发建设动力、形成创新活力,促进双高建设可持续进行、可持续发展。
(五)坚持省级统筹原则
省级统筹做为一项建设原则与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计划的决策初衷会有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应该说,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做为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直接由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中央财政拉动与2015 年启动的《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相匹配。
为什么要用省级统筹并做为一条原则呢?我们理解这与目前国家的财政管理体制相关,也就是说,根据事权与财权相一致原则,中央财政一般不再直接拨付职业院校建设经费,而改用综合奖补的形式。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做,既是为了调动地方政府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也是为了激发建设院校的活力,积极争取行业企业的支持,形成各方支持双高建设的合力。
把握国家提出的五大原则,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建设管理的基本导向,从而有利于把双高建设工作抓得更实。
三、科学理解遴选机制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文件印发后,教育部财政部随即又印发了项目遴选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2],《办法》共六章二十二条,明确了项目建设和管理当中的具体事项及其遴选条件。
(一)关于遴选基本规则
《办法》明确项目资金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和学校自筹资金。《办法》明确双高计划每五年为一个支持周期,2019 年启动第一轮建设,并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年度评价、期满考核、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原则。《办法》明确了教育部财政部的职责、专家委员会的职责、省级教育财政部门的责任及项目举办方的职责。
(二)关于项目学校遴选
《办法》第三章第十条—第十二条明确了项目遴选的具体办法和要求,主要思想是:
双高计划遴选坚持质量为先、改革导向、扶优扶强,面向独立设置的专科高职学校,分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两类布局,这一规定是对双高计划《意见》的进一步强调和明确,两者也是完全一致的,质量为先、改革导向、扶优扶强三大导向具体清晰明了。
双高计划遴选机制明确了一些前置条件,如学校办学条件高于专科高职学校设置标准,数字校园基础设施高于《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标准,并在内涵建设水平上达到一些基本要求。如省级以上优质校建设单位,章程完备,有职业教育集团并校企合作开展好,理事会或学术委员会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健全,财务管理规范,内控制度健全,有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培训工作人日数不低于在校生人数,近三年招生计划完成率高于90%,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5%,有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项目或招收留学生资格等等。
双高计划遴选采用标志性成果“九选五”机制。《办法》列出了学校在九项标志性成果中不少于5项的要求,即在教育部财政部明确的九项标志性内涵建设中必须有五项及其以上,否则,就没有资格参与申报和评选。九个项目包括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承担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试点,有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取得国家级就业创业先进典型案例,学生在国家级以上技能竞赛中获奖,教师在技能竞赛及国家级评奖中获奖,承办过国家技能大赛等,同时还有二条值得关注的点,即建立校级质量年报制度,建立校级竞赛制度,总体上看这是一个国家级项目导向,有资格起点(九项目中必须有五项及以上),也有一定灵活性(九中选五)。
(三)关于专业群的遴选
《办法》从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两类布局的要求出发,对于专业群建设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并专设第十二条进行了表述,主要为三个方面:
专业群的定位和组群逻辑。要求专业群定位准确,对接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重点领域。[3]专业群组建逻辑清晰,群内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度、就业相关度高,能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建设机制,专业特色鲜明、行业优势明显,有较强社会影响力,这主要是讲专业群定位。
专业群的基本条件。要求专业群有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创新团队,校外兼职教师素质优良,专业群实践教学基地设施先进,管理规范,基地建设与实践项目设计相适应、相配套,校企共同设计科学规范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反映行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同时要求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线上线下课程资源丰富。
专业群建设质量好。要求专业群生源质量好,保持一定办学规模,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机制,学生就业对口率、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就业满意度、与行业企业深入开展合作开展科技研发应用,科研项目和专利数量等指标。
(四)关于遴选机制的启示
从《办法》确定的内容、原则和运行机制看,对发展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加强专业(群)建设应该有新的启示,对下一步做好双高工作也有明确指向。
一是基础条件必须合格。要求学校办学定位准确,坚持职业教育类型、遵循高职教育规律,能对照有关院校设置、信息化条件配置、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学校办学治校运行机制等方面充分达标,不留盲区、不留遗憾、不存死角[4]。
二是内涵建设必须到位。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五大职能要求,围绕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工作,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强、国际化水平,尤其是在职业培训和技术协同创新等方面成效显著,招生就业工作成效明显。
三是标志性成果必须突出。也就是说必须要有与项目相匹配的重大成绩。双高计划是一个顶级国家项目,在“九选五”机制中列出的都是国家级项目,如教学成果奖、资源库、技能大赛等,还有若干国家级教育教学荣誉,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而且“九选五”是门槛,标志性成果应该越多越好,级次也应该越高越好,这应该也是今后发展的风向标。
四是专业群是重大基础条件。之所以采用双高模式和布局,既可能是为了与双一流相对应,更在于,专业和专业群建设是职业教育的基石,只有拥有一批高水平专业,才有可能奠定高水平学校的基础,也才有可能办出学校的特色和水平,培养高质量人才。正因为这样,抓专业和专业群及其建设要素,是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有力落实实施保障
《意见》是推动双高计划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分为总体要求、改革发展任务和组织实施三大部分,尤其是第三部分用专门篇幅提出了组织实施的具体要求,对此,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和落实。
(一)把握项目建设的综合性
《意见》第十四条明确提出要建立项目协同推进机制,“国家有关部门负责宏观布局、统筹协调、经费管理等顶层设计,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适时调整建设重点,成立咨询专家委员会……”,同时要求各地具体做到:“加强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动员各方力量支持项目建议,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以“双高计划学校为引领,区域内高职学校协调发展的格局……”,同时,《意见》对双高学校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双高计划学校要深化改革创新、聚焦建设任务、科学编制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健全责任制,扎实推进建设、确保工作完成”,从宏观上至少包括以下几层意思。
一是国家在宏观层面有一个相关部门参加的协同机制和专家委员会,定期研判动态,并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进行重点建设内容等方面的调整,对此学校要高度关注,与时俱进,适应发展,改革创新。
二是各个地方会有相应的人财物和政策支持。双高学校要充分利用国家大政策、充分利用高水平建设有利契机,创造性地发展好高职教育,在争取区域政策制度创新,推动学校跨越式发展等方面寻求机会,真正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高水平。
三是学校要积极参与具体建设。也就是说,无论从内容上,还是程序上,学校要积极工作。从内容上看,要对照改革发展任务,写好方案、落实相关工作,推动改革创新;从程序上看,学校要围绕上级要求,做好各阶段、各时点工作,并确保符合要求,真正把责任制落实到位。
(二)加强项目实施管理
《意见》第十五条以“加强项目实施管理”为题,对双高计划项目管理机制做了原则性规定,包括五年一轮支持周期,要有明确的程序和办法,要坚持质量优先和改革导向,要建立管理系统,开展第三方评价及社会监督等,对此,建设单位要适应这些要求。
一是克服一进定终身的错误观念。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中央反复强调年度评价、五年一轮,到2023年是一个过程大考,要有进有出,优胜劣汰,对此,不可麻痹大意、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始终绷紧重在建设这个弦,并扎实开展好工作。
二是要坚持重质量重改革。质量优先和改革导向是双高计划遴选重点、建设重点、关注重点,也是验收重点,当然也是学校工作重点,是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关键点,要适应这一要求,坚持在工作中重质量、强改革,在布置安排具体任务,研究建设重点,采集建设信息等方面,既要程序规范,也要重点突出。
三是认真构建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提升学校治理水平等本身就是双高建设的重点,也自然是学校运行的重点,结合建设要求和项目管理,一定要抓好信息系统建设,抓好绩效评价机制建设,注意用数字说话,用增量说话,用绩效说话,切实用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效果,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得起人民的评判,经得起社会的监督。
(三)积极争取多元投入
《意见》第十六条明确要求“健全多元投入机制”,这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多元投入机制的前提是,各地要落实生均拨款制度,在保障生均拨款足额到位的前提下,落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所需经费支持的要求,对双高计划给予重点支持,其中包括中央财政、地方财政、行业和企业。做为双高建设学校,不仅要以自己的实力和水平争取中央财政专项奖补支持,争取地方政府投入支持,尤其要以服务求支持,以服务谋发展,增强造血功能,通过基金会、社会服务、科技研发等争取更多的建设资金来源,推动教育建设投入到位,产出绩效。
(四)营造良好的改革发展环境
《意见》最后一条即十七条明确要“优化改革发展环境,主要是针对各地各行业提的要求,要为双高建设学校创造条件营造环境,也包括人力财物方面的政策倾斜、扩大办学自主权、鼓励改革创新以及容错机制等”。从大环境出发,双高建设学校必须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的政策支持,争取更多的自主权或试点权,地方也可以争取组团式政策支持(如山东省与教育部共建职业教育创新高地建设),同时,学校也要在营造内部环境上下功夫,要下放权限、调动基层积极性,鼓励基层创新,激发一线热情,尤其要在奖惩机制、容错机制等方面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为担当者担当,形成制度,推动双高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努力把学校办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