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食品文化教育对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2020-12-20陈守江林红英王海鸥王蓉蓉

农产品加工 2020年16期
关键词:中华饮食食品

陈守江,林红英,王海鸥,王蓉蓉

(南京晓庄学院食品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1171)

1 中华传统食品文化的形成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饮食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所有生命都离不开营养,最初的食品仅仅是为了提供维持生命所需的营养,后来经过漫长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沉淀,如今的食品已经不再仅仅是营养的摄取手段,而且作为文明和文化的标志,渗透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各方面[1-2],成为了人类智慧和技艺的凝聚物,食品具有了文化的意义[3]。

食品文化(也称饮食文化) 是以食品为物质基础所反映出来的人类精神文明。特别是中国饮食,不仅技术精湛,而且特别讲究美感的呈现,注重色、香、味、形、美的协调一致,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形成了独特的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中国食品文化源远流长,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国食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锻造了华夏子孙的健康体魄及高尚情怀,体现了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智慧和刻苦奋斗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固的基础[4]。

在食品的制作和享用中最能体现食品文化的内涵,食品文化不仅是人们在食用食品时的精神享受,也是食品制作过程中所展示的美学特性,更是人与人之间关系所呈现的文化形态。人们在食品上赋予了许多意义,通过食品来寄托感情,表达自己的思想。特别是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不再为温饱问题发愁,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已成了消费者的迫切需求。特别是在当今中国,各类食物供应充足,因此人们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品鉴美食已成为享受生活的重要部分。营养、安全与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丰富精神追求已成为现在人们选择食品的主流方向。因此,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食品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工业发展道路,是中国食品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2 食品文化教育在大学食品专业教育中的作用

2.1 充分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饮食文化,了解中华饮食在世界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的华夏文明造就了璀璨辉煌的文化,这是祖先留给人们的宝贵财富。中华传统饮食文化自成体系、博大精深,蕴涵丰富理念、政治思想、风俗礼仪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更是继承了我国民族优秀的文化思想。通过饮食文化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和精湛的烹饪艺术,有利于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引导学生自觉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成为有思想、有创意的新时代职业者。

2.2 了解中华饮食的精湛技艺,有利于激发学生追求卓越的信心,培养专业归属感

中国的饮食之所以具有强大的魅力,关键在于其色香味形艺的有机统一。中华传统饮食特别注重食材的选取,其取材讲究程度及饮食多样丰盛,远非西方诸国所可比拟[5]。此外,中华传统饮食也特别重视精细的制作,恰当的火候、严苛的调色调味、优雅的艺术造型、优美的装饰与包装等各个环节,中国饮食将色、形、香、味、滋、养、融于一体,构成了以美味为核心、以养身为目的的中国烹饪特色[6-7]。

美食的制作过程完全可以与其他艺术品相媲美,制作过程精细考究,完成的作品也可以供消费者慢慢欣赏、细细品味。但美食的美味却是直截了当,好吃就是好吃,从胃到心,瞬间就能把人征服。通过食品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食品文化,培育学生爱岗敬业的情怀、求真务实的精神,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食品制作奥秘、进一步增强追求卓越的信心。

2.3 了解中国饮食礼仪,培养文明优雅品质

《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在中国,饮食礼仪是非常重要的文化,是否遵照礼仪文明用餐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文明的重要标准。不单单是中国,很多的西方国家也很注重饮食礼仪[8]。通过食品文化类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饮食礼仪,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仪规范学习与培养大学生的品德提升、完美人格的树立与文化素养有机结合起来,是在潜移默化地提升大学生人格修养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帮助大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饮食礼仪,无疑对提升个人素养和优雅品质有极大帮助。良好的饮食礼仪不仅体现了对友人的尊重,而且能够展现个人自信、塑造个人形象,从而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4 有利于培养价值认同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养成自觉加强保护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意识

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独一无二,通过食品文化教育,使学生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有一个概貌的认识,在了解中国饮食特点和文化的基础上,掌握中国饮食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对学生进行食品文化教育,旨在继承与弘扬我国历史悠久的食品文化,同时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还能全面巩固学生的专业意识,陶冶学生食品文化的情怀;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形成民族认同感、自我归属感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的力量对发挥经济效益有重要的作用,振兴中国的食品产业,必须要重视、爱护和弘扬中华饮食文化[1]。食品专业的学生应了解食品文化的深刻历史背景与内涵,将有利于明确未来努力的方向,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养成自觉保护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意识,从而能够顺应食品文化的发展潮流,继承与弘扬我国历史悠久的食品文化,培养学生在食品专业领域内的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

3 传承食品文化引领产业创新

加强食品文化教育不仅对在校大学生起到多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且对其未来从事食品工作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传承食品文化,加强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唤发食品产业新的活力;在食品生产、销售及消费中更多地注入食品文化的元素,从而进一步推动现代食品工业的创新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精神需求。

3.1 传承食品文化,加强科技与文化融合

饮食文化实际上是指在一定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形成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数万年形成的饮食文化,是数百代、亿万前辈用生命换来的生活经验结晶[1]。与其他文化一样,饮食文化也需要传承和创新。美食的制作技艺要传承,美食的故事也要传颂。继承传统饮食文化可以让我们认清饮食发展的规律,掌握饮食文化的精髓,不断创造饮食文化新的辉煌。同时,文化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饮食文化亦是如此。保护饮食文化不仅是对饮食历史原貌的保护,是对已有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应该是对新的饮食文化和历史的创造。

科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彼此交融的,科学技术为创造和发展文化提供物质基础,文化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一方面,科学的进步不断推动着文化的发展,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不断创造着新的文化形式,推进着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另一方面,文化的发展也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氛围,反过来又影响着科学技术发展[8]。

文化与技术是振兴传统食品的双翅。近年来,中国食品产业引进的技术和发达国家相比,已经差距不大,但由于对食品文化的忽视,使得中国的主食工业化难以腾飞,这甚至影响到整个食品产业和农业的健康发展[1]。无数历史事实证明,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环境,只有充分发挥科技与文化融合所产生的巨大的生产力,才能实现科技的进步。因此,教师要利用科技与文化的力量,使科技与文化相结合唤发食品科技新活力。一方面,通过科技的力量积极推动食品行业设备与工艺的升级;另一方面,通过中华传统文化理念的融入,实现文化元素的有序引入,打造具有创新文化理念的食品[9]。

3.2 注入文化元素,推动食品产业创新发展

“民以食为天”,社会发展进步到今日,当食品不再仅仅是果腹之用,更是维持人类机体平衡、滋补身体的法宝,以及促进身心愉悦、交流感情的重要媒介。饮食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人类多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物质的文化载体,又作用和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10]。对饮食文化的研究不应只关注生产一端,食品的消费情境也是饮食文化再生产和管理的关键。也就是说,饮食文化的构建是生产端与消费端的价值共创过程[11]。如今,人们的饮食逐步趋于多元化,日常饮食所需已从温饱型向丰富型、享受型转变,食品的多元化、美感乐趣和安全健康已成为现代食品产业的发展方向。对传统饮食文化进行继承与发扬,以推动现代食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是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必然[3]。

食品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必然会影响着饮食习俗礼仪、消费心理及经济社会等的发展与进步,同样,食品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必然也会促进食品加工制造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当今,食品科技的大众化已使食品越来越趋于同质化,文化竞争是产品竞争走向白热化后的必然趋势。只有与文化关联,才会绽放出持久的生命力,增加高附加值,承载着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的传统食品既可以使食品满足营养需要,又使食品具有了知识性、文化性、趣味性、可持续性,有了健康的精神消费。这种消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长,刺激传统食品产业的发展。为食品注入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与其他同类产品突破物质层面的比较,进行文化品牌这一更高境界上的较量,则对食品产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食品产业的品牌影响,离不开文化品牌的作用。品牌的核心在于其文化内涵。品牌文化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复合的,是一种兼收并蓄的、开放的商业文化体系[12]。

4 结语

食品文化是食品产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的灵魂。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城市都有其传承至今的美食文化,食物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打造食品品牌,就要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多样性需求,吃出品位,吃出个性,吃出实打实的获得感、幸福感。

食品行业是关系民生的朝阳行业,也是不折不扣的良心行业,是彻彻底底的“以人为本”的行业,其对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要求。作为食品专业的在校学生,不仅要培养扎实的专业素质,还需要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将饮食文化贯穿于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使技术和文化成为食品专业学生成长的双翅,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13]。不仅要肩负起传承、创新食品文化的任务,而且要肩负起推动中国现代食品产业的发展,为人们吃到更好吃、更安全、更健康的食品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中华饮食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食品造假必严惩
何为清淡饮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