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糖尿病患者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
2020-12-20王金香
王金香
(连云港市灌云县人民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200)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内分泌代谢异常疾病,其特点是病情反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治疗时间长等,糖尿病常伴有动脉硬化、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1]。此病与饮食、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尤其是高龄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非常重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提高高龄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本研究探讨了高龄糖尿病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高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66~82岁,平均(70.15±3.34)岁;观 察 组30 例,男16 例,女14 例,年 龄67 ~84 岁,平 均(70.69±3.21)岁;两组一般资料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应用针对性干预,具体方法为:
(1)心理护理:待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要仔细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了解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程度以及治疗情况等。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计划。积极的开导患者,使患者保持一个轻松愉悦的心态,积极面对治疗与护理。
(2)饮食护理:糖尿病患者饮食需定餐定量定时,纠正患者不良饮食习惯。针对患者个体差异制定饮食方案,对于消瘦者主食高蛋白食物,同时可少食新鲜瘦肉;对于肥胖者在满足基本营养需要条件下,少量多餐,减少热量摄入;对于容易饥饿者,可吃粗纤维低热量食物。在控制饮食之外,要合理搭配饮食,提高患者饮食质量。
(3)运动护理:运动疗法能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运动能促进机体葡萄糖利用,有效降低血糖。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并发症多,体能下降,运动方式及运动量不当容易造成不良后果。所以护理人员要结合患者体能和病情,为患者选择恰当运动方式,制定合理运动计划,促进糖分解代谢。要注意不能让患者空腹运动,防止其出现低血糖,也不能剧烈运动,避免出现意外事件。
(4)用药护理:患者口服降糖药物时,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后的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要立即停药并上报处理。若患者应用胰岛素注射治疗,护理人员要注意操作方法、注射剂量、注射时间等,每次更换注射部位。注射之后,了解患者的反应,尤其是首次应用胰岛素的患者,观察其是否出现局部反应、过敏反应以及低血糖症状等,对于注射胰岛素后出现低血糖的患者,进食含糖15g的食物,严重者上报医师及时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前后血糖各项指标变化情况,观察项目包括低密度脂蛋白(LDL),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血糖(FPG)。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1.0分析,t检验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 果
干预前,观察组的LDL为(4.32±0.89)mmol/L,2hPG为(14.5±2.6)mmol/L,FPG 为(11.9±2.1)mmol/L。对照组的LDL为(4.26±1.11)mmol/L,2hPG为(14.7±2.4)mmol/L,FPG 为(11.6±2.4)mmol/L。
干预后,观察组的LDL为(2.49±0.66)mmol/L,2hPG为(9.2±1.5)mmol/L,FPG 为(5.2±1.4)mmol/L。对照组的LDL为(3.46±0.77)mmol/L,2hPG为(10.7±1.1)mmol/L,FPG 为(6.7±1.8)mmol/L。
干预前,两组的血糖各项指标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血糖各项指标均降低,观察组变化更显著,两组对比差异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近年来,由于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再加上不良生活习惯等的影响,我国高龄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高龄糖尿病患者比较特殊,其临床症状隐匿,无糖尿病典型症状,易出现低血糖,易发生脑血管意外、脑卒中、等应激情况,并发症多[2]。因此,对于高龄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结合患者特点,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其寿命。
通过对高龄糖尿病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康复的信心。通过对其制定针对性的饮食计划,确保患者合理饮食,有效控制血糖[3]。通过运动指导,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增加葡萄糖消耗量,有效降低血糖,减轻胰岛负担。通过用药指导在满足药物治疗效果的同时,避免患者发生低血糖、局部反应、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通过对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相比,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血糖各项指标均降低,观察组变化更显著,两组对比差异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高龄糖尿病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