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巴金早期小说创作中的“激情”叙事

2020-12-20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巴金激情革命

吴 倩

(安庆师范大学,安徽 安庆 24600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没有谁比巴金更富有激情了,他曾说:“我太热情了(1)巴金:《作者的自剖》,《现代》1932年6月。”,巴金的激情以热血青春为动因,在《家》的后记中他这样写道:“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这一直是鼓舞我的源泉(2)巴金:《家·后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325页。。”正是以青春为创作动力和源泉,巴金一口气写了六十多篇中短篇小说及十几篇长篇小说,塑造了一系列有激情、有理想的热血青年,这些青年鄙夷旧制度,追求新生活,向往新时代。丰富而强烈的激情,使得巴金早期的小说创作迸发出一股生活的激流,宛若一曲曲激情澎湃的青春之歌,吸引一代代的读者为之倾倒。

一、充满激情的革命叙事

和同时代大多数年轻作家一样,巴金一开始的文学创作充满激情,尤其是那些与革命相关的文学叙事更是如此。青年时期的巴金,思想激进、生气勃勃,恰巧,处在一个翻天覆地的大变革时代,更加助长了其胸中澎湃的激情,“五四运动像一声春雷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了。我睁开了眼睛,开始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3)巴金:《巴金选集》(第10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86页。”,在“五四”精神的熏陶下,他和同时代的青年们一样热情高亢,急切地追求科学、民主、进步,无比痛恨陈旧、腐朽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留学法国期间,巴金又被无政府主义思想所吸引,思想变得更加激进,对旧制度的否定也更加坚决,激动不已的他开始以火一般的激情叙述革命故事。

从处女作《灭亡》开始,到《新生》《死去的太阳》《海的梦》《砂丁》《春天里的秋天》《雪》《爱情三部曲》《激情三部曲》及短篇小说集《复仇》《电椅》《抹布》《将军》《发的故事》等,这些作品都表现了反封建、追求进步的革命主题,当然此时巴金心目中的革命与左翼无产阶级革命作家蒋光慈、阳翰笙等人的革命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巴金的革命带有无政府主义性质,崇尚暴力、暗杀,目的在于鼓吹自我牺牲、唤醒民众起来反抗社会、反抗政府。

巴金革命叙事充满激情。他的这类小说,在题材上,以青春话语展现青年人的激情,在思想内容上表现为反封建,追求进步;在精神内涵上回荡着青春气韵。正如巴金自己所说:“青春是无限地魅力,青年是人类的希望,也是我们祖国和人民的希望,这样一股信念,贯穿着我的全部作品(4)巴金:《随想录》,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53页。。”巴金小说中那些青年们往往拥有坚定的革命理想以及为信仰而奉献的坚定信念,如《灭亡》中的杜大心,心甘情愿地为了他挚爱的被压迫同胞而英勇献身;《化雪的日子》里的丈夫,为了革命信仰果断地与妻子分道扬镳,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革命的道路;《电椅》中的樊塞蒂愿为信仰而殉身。通过这一系列作品,巴金塑造了一批为国家、民族和他人幸福而自我牺牲的革命者形象,赞扬那种为信仰而拼搏的献身精神。

巴金笔下的革命青年,无论男女、不分国籍,都一样向往美好、追求光明,一样为了理想不惜牺牲自我,青年特有的激情在巴金早期小说中一览无余地体现。例如《亚丽安娜》中的波兰女革命者亚丽安娜为了民族利益牺牲了自己的爱情与生命流亡于巴黎,《亡命》中的意大利青年法布欧离开双亲和热恋的爱人,只身来到法国寻求出路;再如《新生》《爱情三部曲》以及《家》中的青年男女都渴望自由,敢于反抗和斗争。总之,巴金笔下的热血青年,从事各种革命活动,以推翻旧制度为目的,满腔热情地投入,最后都以悲剧收尾,这些青年们颉颃不屈的英雄气概,追求新生活的美好愿望,却总能鼓舞人心。巴金用诗一样的笔调热情地讴歌热血青年身上奔涌着的力量和精神,书写他们甘愿以自己的牺牲来换取明天的日出,从而让生命开花,让理想结果。值得一提的是与鲁迅、沈从文、老舍等作家早期创作不同的是,巴金始终以充满激情的青年心态参与到时代洪流中,以激情波荡的青春话语,叙述青年热血沸腾的英雄故事,表现激进澎湃的创作主题,满足了读者的“期待视野”,激起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们强烈的感情共鸣,温暖并撼动着青年们的心灵。

二、“激情”为标志的青年形象谱系

巴金早期的小说激情叙事依托众多热血青年激情行动来达到叙事目的。也正因如此,巴金早期作品展示的是青年的生活和青年的世界,读者大多数都是青年。青年时期在人的生命周期中是最充沛的,有着青春热血,洋溢着五彩斑斓的理想。

一组组性格迥异的青年形象汇聚成较为丰满的青年形象谱系,阐述了青春的价值和意义。巴金说:“但那时候我的激动却是别人想象不到的。我差不多把全个心灵都放在那个故事上面了。我所写的人物都在我的脑海里活动起来了,他们和活人没有两样。他们生活、受苦、恋爱、挣扎、笑乐以至于死亡。为了他们,我忘了自己的存在。好像不是我在写这文章,却是他们自己借了我的笔在生活(5)巴金:《爱情三部曲·总序》,上海: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年版。。”纵观巴金早期小说的青年人物,这其中有杜大心、李冷、李静淑、李佩珠、利娜、觉新、觉民、琴、觉慧、鸣凤、杨木华……这些青年人物依据其行动、言语、性格和心理特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谱系。

(一)具有反抗、斗争精神的青年形象谱系

如《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中的青年人物,他们反抗的多是罪恶的封建制度,反封建是他们革命的主要目的。《灭亡》中的杜大心,在黑暗现实的残酷压迫下,有幸受到“五四”新文化的启蒙,追求个性解放,果断走出旧家庭,积极加入“社会主义革命团体”,投身到反抗黑暗现实的斗争中,他以推翻一切不平等的现象为目标,牺牲个人的幸福,创造一个美好幸福的世界。他愿为革命、信仰而献身,在革命期间提出一系列反抗口号,如“上海工人武装起来”“总同盟罢工”,尽管杜大心的想法、行动都有点幼稚,最后以失败告终,但他可贵的献身精神是值得肯定的。《新生》里的李静淑是一位成熟的革命者形象,她看到了群众的力量,积极团结广大群众。为了让群众了解社会现实,传播新思想,她积极组织工会、办夜校。

《爱情三部曲》的许多青年都充满激情,把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如《电》中的李佩珠,是个有理想、有情有义的资产阶级女性,为了光辉的革命事业,走出自我的小家庭,投入到工会、妇女协会等革命团体,迈向工农大众的集体生活,共同创造新社会。同样,《激流三部曲》也是如此,《家》中的觉慧是封建大家庭的叛逆者,他年轻、勇敢、正直,接受了“五四”新思想的洗礼,反抗埋葬他青春、理想,束缚他自由的大家族,当革命的风潮来临,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新社会。这些叛逆的青年们,用青春唱响了革命之歌。

(二)半新半旧的青年形象谱系

这些青年人物受到新旧两重思想影响,在半新半旧的夹缝中摇摆不定,忍辱负重地做事,对上对下都尽责,家庭全靠他支撑,可上下都要责怪他,让他们充满了困惑和苦恼。如《雾》中的周如水,有理想却无行动的懦夫书生。在他年少时,家里给他安排了包办婚姻,对于一个受到新思想冲击的青年知识分子,他想要的是一个有思想、有进步的新时代女性。他不愿接受包办婚姻,为了满足长辈的意愿,却又接受了这种没有爱情的婚姻。他在日本深造的时候遇到了张若水,他喜欢她,当张若水愿为了爱情和他一起生活,不计较他过去的生活时,周如水却动摇了,他无法抛弃原有的家庭、亲人。有时,性格决定命运,即使是在新时代里,周如水优柔寡断的性格已经决定了他只能活在没有爱情滋润的现状中,屈从地活着。

《家》中的觉新也是一个懦弱无能、优柔寡断的矛盾青年形象,他曾有过远大的理想,他打算等中学毕业就到上海、北京上学,再去德国留学,他与青梅竹马的梅情深意笃,两家表面虽是表亲,可觉新家里嫌弃表妹梅家没有地位,因此无法结为良缘,他也曾有争取婚姻自由的愿望,可是高家长房长孙的身份,让他因袭太多旧伦理旧道德重负,即使有新思想的浸染,他也无法摆脱家庭的桎梏。在某种程度上,觉新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肩住黑暗的闸门”过渡人物——他完全知道弟弟妹妹需要什么,又知道爷爷奶奶要什么,既要替长辈们管家,又要帮助年轻人追求爱情、理想,所以,他就这样困在新旧思想的夹缝中进退两难,竭力地压抑着自己,以绵薄之力努力维持这个苟延残喘的封建大家族,最终成为封建大家族的牺牲品,牺牲了自己的青春、理想、爱情、婚姻,也牺牲了自己的性命。巴金满怀深情地塑造了周如水、觉新这类新旧青年,带着爱和痛去抒写这些可怜的青年。由于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他们身上背负着沉重的桎梏,在新与旧、理想与现实、爱与恨的多重矛盾中苟活着。

(三)被侮辱与损害的青年女性形象谱系

以《激流三部曲》为例,巴金以人道主义情怀书写了许多青年女性的悲剧生命,显示了灭绝人性、残忍的封建制度,文本中善良美丽的梅、瑞珏、鸣凤,她们正处于青春妙龄,如花儿一般美丽的绽放,是最美的年华。梅与觉新相爱,觉新的长辈们嫌弃梅家地位低,而且觉新是长房长孙,他的婚姻大事可不能随便处理,高家就因为八字不合阻挠了两人的婚姻,梅伤心欲绝,之后在生活中郁郁寡欢,过早地离世了,在封建家长包办婚姻制的毒害下,一个青春生命就此消香玉陨了;瑞珏贤惠大方,她的婚姻是通过抓阄偶然得到的,好在婚后与觉新很恩爱,两人相处很愉快,在瑞珏快要生产的时候,此时,高老太爷正好去世,家族中有人提出有“血光之灾”,为了“顾全大局”,瑞珏被送到郊外的一个庙里生产,最终因为大出血失血过多而死亡,上演人间一幕大惨剧;鸣凤是高府的小丫鬟,出身于贫苦家庭,在高家尽心尽力地干活,任劳任怨,到后来却被高家安排嫁给与高老太爷同辈的冯乐山当小老婆,举目无亲的鸣凤为了反抗不公平的命运,满怀冤屈跳湖自杀,不惜以死明志,她与梅、瑞珏的结局都很悲惨,不同之处在于,她终于觉醒起来,迈出了反抗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坚实步伐。

《春》中的淑英、蕙也是饱受封建家长制毒害的两个青年女子形象。蕙是一个端庄得体、谨慎处事、多愁善感的女子,父亲周伯涛为了自己的荣誉,把她嫁给了郑家孙少爷郑国光,郑国光长相不好,人品也不好,蕙的父母都知道他的为人,可还是硬把蕙嫁到郑家,蕙就像女版的觉新,对一切都逆来顺受,她在郑家成天受气,终日在悲伤中度过,最终,在父权和夫权的双重压迫下,蕙的青春被消耗殆尽,病死在医院中;淑英是个爱说爱笑的女孩儿,得知家里要把她嫁给陈文治时,她虽不愿,却也无可奈何。幸运的是,在堂哥觉民、觉慧,堂姐琴的鼓舞下,以及五四新思想的熏陶下,尤其是看到表姐蕙的惨死,她最终萌发逃离家庭的决心,并在觉新、觉民、琴、剑云的合力下,逃到上海,找到了觉慧,从而逃离了悲惨的命运。正是因为敢于反抗与大胆出走,淑英避免重蹈表姐的覆辙迎来了新生。

巴金以人道主义情怀,对笔下这些年轻可爱的青年女性倾注同情,既写出她们受封建礼教摧残和毒害下的命运的沉沦,同时也写出她们为了摆脱不幸命运和生存处境所做出的反抗与斗争,她们在逆来顺受中终于爆发出了反抗的“激情”。

巴金塑造的这三组青年形象谱系,基本上概况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青年男女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既写出了他们在社会转型时期面对黑暗沉重的现实的内心苦闷、压抑和狂躁,也写出他们为冲破思想藩篱和社会枷锁争取自由和解放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和奋斗,尤其是这些青年人身上所具有的为了理想甘愿牺牲生命的激情极具感染力,从而让同时代的青年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共鸣。“正由于巴金热爱人生,热爱生命,注重生命价值、生活态度和人生观的探讨,其作品才会像磁石那样吸引成千上万的青年读者”(6)张民权:《巴金小说的生命体系》,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01页。。巴金所塑造的这些青年人物形象不仅反映了时代的风貌与精神状况,而且极大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具有较高的文学史意义,并对后来的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激情四射的叙事风格

巴金是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大师。鲁迅曾说:“巴金是一个有热情、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7)鲁迅:《鲁迅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36页。。”青年人激进、热血的情感气质,影响着巴金早期小说的创作风格,巴金早期的创作总是那么激情四射,爱憎分明,一吐心中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

巴金小说的叙事风格呈现激情四射的特征。无论是人物形象塑造,还是主题意蕴表达,巴金始终充满激情,感情的洪流似涛涛江河纵横驰聘一览无余。在谈论自己的创作时,巴金曾说:“我的确不是一个冷静的作者,我也没法创造精心结构的艺术品。我写小说不论长短,都是在讲自己的话,倾吐自己的感情。人在年轻的时候感情丰富,不知节制,一拿起笔要说尽才肯放下(8)巴金:《巴金论创作》,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307页。。”青年感情丰富,巴金以笔为枪,无止尽地发泄自己的情感力量。《雾》中,陈真爱憎分明,果敢走出封建大家庭,不顾贫困的生活和严重的肺病,从事繁重的工作,勇往直前地走向新生。《雨》中的李佩珠热情而勇敢,聪慧又美丽,脚踏实地地献身革命事业,在认识到群众力量的强大时,积极团结广大群众,是个成熟的女革命者。《电》中的敏有着崇高的献身精神,虽想法有点幼稚,但她洁白的心却鼓舞着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们。除此之外,《灭亡》中的杜大心、《新生》中的李冷、《家》中的觉慧等人物都饱含理想主义激情。巴金栩栩如生地描绘着笔下的人物,他在叙述每一个人物时都充满着真挚、炽热的感情,始终用激进的文字张扬这些青年人的生命自由,书写他们勇于追求光明的意志和决心,礼赞他们激进奋发的青春思想,最终达到抨击黑暗现实、讴歌青春理想、寻求光明前途的创作目的。

巴金小说的语言也是充满激情的。巴金说过:“每天每夜热情在我的身体内燃烧起来,好像一条鞭子抽着那心发痛,寂寞咬着我的头脑,眼前是许多惨痛的图画,大多数人的受苦和我自己的受苦,它们使我的手颤动着,拿了笔在白纸上写黑字,我不住地写,忘了健康,忘了疲倦地写,日也写,夜也写。好像我的生命就在这些白纸上面[8]45”。 “当热情在我的身体内燃烧的时候,我那颗心,我那颗快要炸裂的心是无处安放的,我非得拿起笔写点东西不可(9)巴金:《作者的自剖》,《现代》1932年6月。。”“爱那需要爱的,恨那摧残爱的(10)巴金:《巴金全集》(第12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2页。”,巴金如此强烈的创作欲望需要借助于特别的文学语言才能表现。如《海的梦》中“我隐约地听见海的怒吼,我仿佛又进到海的梦中。但这不是梦,这海也不是梦里的海。这是血的海,泪的海。血是中国人民的血。泪是中国人民的泪。我把我自己的血泪也滴在这海里了(11)巴金:《海的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在《家》中,觉慧的话语也是如此:他皱紧眉头,然后微微张开口加重语气地自语道:“我是青年。”他又愤愤地说:“我是青年!”过后他又怀疑似地慢声说:“我是青年?”又领悟似地说:“我是青年,”最后用坚决的声音说:“我是青年,不错,我是青年(12)巴金:《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42页。!”整段都在反复地重复,但每一句话的意思是不一样的,人物的语言非常直白、激动、毫不掩饰节制,这是巴金独有的、激情的语言。作为创作主体,巴金以激流般的风格言说伟大的“五四”时代,在他激情四射的叙述下,一代又一代富有正义感和热情的读者在他的鼓舞和启示下,奋力追求理想的新世界,迈向生机勃勃的新时代。

结 语

激情是青年所特有的情感机制。巴金在早期小说创作中,猛烈抨击旧制度,歌颂新青年,赞扬新时代,他以自己的作品启示青年们在青春年华中要积极参与时代,实现青春的价值和意义,追逐理想、自由的美好生活,践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革命事业出一份力。时至今日,巴金的青年书写、青年激情、青年世界,依旧感染和吸引着年轻一代,“巴金迷”经久不衰。行文至此,愿巴金的文学和精神在21世纪能够继续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巴金激情革命
巴金在三八线上(外四篇)
萌动的激情
一生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中国的出行革命
激情从未止步
小巴金“认错”
粉红革命
向巴金学习讲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