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术期护理

2020-12-20王月馨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16期
关键词:股骨颈股骨头围术

王月馨

(锦州市第二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由于老年人关节软骨弹性低、质脆及骨质疏松,产生退行性变化,在外力作用下增加了骨折发生率,其中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包括转子间骨折及股骨颈骨折[1]。在人口老龄化现象进一步加重的同时,人均寿命越来越长,我国逐渐向老年化社会发展。基于此,老年股骨颈骨折发生率越来越高,在骨折总数中占比大约是3.58%[2]。老年股骨颈骨折从一定程度上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影响。临床上,主要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该方法具有操作方便、简单、效果明显等特点,因此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广泛应用[3]。但是,如果未有效护理,则会提高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肺部感染、静脉血栓、便秘、髋关节脱位、褥疮等,有些则会造成手术失败[4]。本次实验主要针对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接收的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效果进行分析,详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80例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均为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22例男患,18例女患;年龄64岁-75岁,均龄值数(70.28±1.29)岁;观察组中,23例男患,17例女患;年龄65岁-74岁,均龄值数(70.25±1.25)岁;组间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性良好,纳入标准:(1)经X线等影像学检查提示老年股骨颈骨折;(2)由患者本人同意并签署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恶性肿瘤者;(2)合并肾脏、心脏及肝脏疾病者;(3)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者。

2 方法: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方案。于患者入院后,为患者介绍医院环境、治疗方法、主管医师及责任护士等。与此同时,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治疗环境等。观察组则接受围术期护理。(1)术前干预:①术前准备。因为老年患者自身免疫力及抵抗能力差,而且伴有基础疾病,所以,术前,需护理人员准确评估患者身体状况,使其各项指标处于平稳状态,促进手术耐受度的提高。然后,牵引患者皮肤,叮嘱患者合理饮食,严禁吸烟、饮酒。指导床上大小便、深呼吸及咳嗽等,以便正常进行手术。与此同时,将常规备皮、配血等工作做好,全面准备急救物品、手术仪器等。②心理指导。要求护理人员具备充足的耐心、细心、爱心,根据患者接受能力,利用简单语言为患者讲解手术目的、操作流程、麻醉方法、注意事项等。与此同时,主动与患者接触、交流,引导患者将自身顾虑表述出来,根据具体因素开展相应的处理对策;为患者介绍成功治疗的案例,增强疾病抵抗自信心。除此之外,叮嘱患者家属多关心、安慰患者,从而达到压力减轻的目的。(2)术后干预:①病情观察。完成手术后,密切监测患者意识变化、病情及生命体征等,根据患者病情予以低流量氧气吸入,并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增加病房巡视次数,在出现意外状况后,立即向医师汇报并开展相应的处理;②体位干预。协助患者调整至去枕平卧体位,严禁患者饮水6-8小时,将头部偏向一侧,避免误吸事件的发生,造成窒息。合理固定患侧肢体,适当向外伸展,并调整至中立位,通过丁字鞋固定,于双腿间放置梯形枕。③管道干预。合理固定导管,保证液体通畅,与此同时,密切监测、观察引流液性质、颜色及量,及时更换引流袋。协助患者定期翻身,固定好导管,避免脱出。④并发症干预。切口感染:有效监测切口变化,并对该部位是否存在疼痛、红肿及发热状况等观察,确保敷料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除此之外,清洁切口部位皮肤;定期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清新,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褥疮及腹部感染:术后第2天,在疾病病情允许的条件下,协助患者调整至半卧体位,有效拍击患者背部,并翻身,指导患者正确深呼吸、排痰。必要时,根据医嘱予以雾化吸入,加快痰液排出速度;下肢静脉血栓:术后第3天,予以低分子肝素钙5000U,密切监测患肢皮肤温度、颜色。与此同时,及早收缩锻炼肌肉,加快血液循环,及早减轻肿胀现象,防止诱发下肢静脉血栓。⑤功能锻炼。术后的康复训练有助于保障患者早日康复,保证锻炼的及时性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的恢复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肢体功能锻炼方案,秉持循序渐进原则。在患者恢复神志意识后,指导患者进行背伸及踝关节跖屈训练。术后1天-3天,指导患者进行主动功能训练。⑥出院干预。出院前,开展健康教育,为患者介绍日常问题、注意事项等,叮嘱患者定期复查。3个月内,禁止负重行走、侧卧等,禁止交叉双腿。术后6个月,避免患侧肢体内收、内旋,站立期间,保持外展状态。除此之外,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并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3 观察指标:统计各组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髋关节功能恢复判定依据为Harris评分法[5]:分值总计100分;(1)分值在90分以上,即优;(2)分值介于80分-89分,即良;(3)分值介于70分-79分,即中;(4)分值在70分以下,即差。(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优良率。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髋关节脱位、褥疮及感染。

5 结果

5.1 2组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对比:对照组中,23例优,7例良,7例中,3例差,优良率为75.00%;观察组中,28例优,10例良,2例中,无差,优良率为95.00%,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较对照组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75;P=0.012)。

5.2 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对照组中,1例深静脉血栓,2例髋关节脱位,2例褥疮,3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中,无深静脉血栓与髋关节脱位患者,1例褥疮,1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5.00%,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14;P=0.043)。

讨 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且多发疾病之一,治疗方法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为主,因为老年患者自身合并诸多基础疾病,身体各项机能逐渐减弱,部分患者无法承受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较高。据有关资料显示[6],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期间开展围术期护理,有助于避免其他疾病的发生,使髋关节功能及早恢复。

根据本次实验结果分析,在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方面,观察组是95%,对照组是75%,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可见,通过开展围术期护理方式,有助于患者髋关节及早恢复,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是5%和20%,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由此可见,通过围术期护理方式,有助于避免其他疾病的发生。围术期护理期间,术前,准确评估患者身体,将身体各项指标做好,并根据心理变化开展心理指导,尽可能消除不良情绪,使其保持乐观心态,自主接受治疗[7];术后,对患者生命指标密切监测,根据患者可能诱发的并发症开展相应的预防护理方案,以病情为依据开展肢体功能锻炼,于患者出院后开展出院指导,以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叮嘱患者坚持体育锻炼,增强患者自身免疫能力与抵抗能力,降低其他疾病发生率[8]。

总而言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期间,通过开展围术期护理,在及早恢复髋关节功能的同时,有助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值得采纳并推广。

猜你喜欢

股骨颈股骨头围术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