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手术室护理要点分析
2020-12-20王欣
王 欣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1)
腰椎骨折属于骨科中严重程度较高的一类骨折问题,一般会合并脊髓损伤,同时伴随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1]。对于腰椎骨折的治疗,选择以早期手术治疗方式为主,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应用较为常见的手术类型,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2]。但是考虑到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作为强烈的应急源,会对患者的身心产生较大的刺激[3]。这种情况下,为了最大程度上保证临床治疗效果,需要实施有效的手术室护理干预[4]。本文针对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手术室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2018年1月-2019年6月,选择90例腰椎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方案。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45例,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23-66岁,平均(42.56±6.00)岁。观察组患者45例,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24-68岁,平均(42.70±6.12)岁。一般资料数据比较,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患者对研究内容完全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2 研究方法:2组患者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其内容主要包括术前访视(手术流程的介绍、向患者讲解手术注意事项)、术中做好主治医师的配合工作(医疗用具以及药品的传递、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组给予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内容如下:(1)术前阶段。于术前1天,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工作。通过查看病例,全面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同时进入病房,掌握患者术前各项指标以及心理状况是否满足手术要求。向患者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针对手术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作出详细的说明与解释,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疑问。告知患者手术期间会有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全程陪伴,给予患者关怀以及言语鼓励,使其可以放松心情,达到纾解患者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的目的。要求术前12小时给予禁食干预,术前4小时给予禁水干预;落实术前皮肤准备工作。(2)入室前阶段。将手术室温度与湿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证各类手术用品按序列摆放,对药品准备情况进行核查,同时完成中心静脉置管套件的准备工作,与病房陪送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对家属进行安抚。(3)术中阶段。配合主治医师完成相应的手术操作,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掌握患者情绪变化。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在完成麻醉后,协助患者呈仰卧位,使患者两臂置于头部上方,呈自然弯曲状,踝部自然弯曲,做好膝关节固定,以此来避免压疮。对于术中所用血液制品和相关体液,要求认真核对与检查,手术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将其送回病房。(4)术后阶段。术后第2天,对患者进行访视,询问患者感受,告知患者手术完成情况,并叮嘱相应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进行早期活动。
3 观察指标:统计2组患者的基础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同时,统计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借助医院自制调查问卷表,统计2组的护理满意度。
4 统计学分析:统计学分析任务,以SPSS22.0软件来实现。P<0.05,提示2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情况对比: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情况,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00.25±10.25)分钟,短于对照组的(122.22±15.23)分钟(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0.22±4.00)ml,少于对照组的(50.21±5.52)ml(P<0.05)。
5.2 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中出现1例便秘情况、2例腹胀情况和1例术后切口愈合延迟情况,发生率为8.89%;对照组中出现2例便秘情况、3例腹胀情况以及3例术后切口愈合延迟情况,发生率为17.78%。对比2组数据,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5.3 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观察组中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患者数,分别为20例、22例和3例,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中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患者数,分别为18例、20例和7例,满意率为84.45%。对比2组数据,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
讨 论
腰椎骨折是常见骨折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在中青年人群中的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致病机制主要与外力、外伤引起的胸腰椎骨骼破坏有着直接关系。其手术治疗方式一般以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干预为主,通过手术干预帮助损伤骨骼恢复到原位[5]。但是在具体的手术过程中,由于腰椎解剖位置相对特殊,加上术中体位等因素的影响,会加大术中血管损伤、神经损伤等风险的发生率。如果没有给予有效的干预,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对此,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不仅要强调有效治疗,同时还要强调术中护理过程。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期间,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6]。
综合护理作为临床常用的护理模式,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主要通过预见性与计划性为主,从术前访视、入室前阶段准备、术中配合以及术后观察等方面入手,强化护理干预措施[7]。以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相比,综合护理模式更具标准性、合理性以及计划性,对于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比如:通过术中与患者的沟通,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紧张情绪,进而减少应激反应的出现,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8]。本次研究中,对比2组患者的2项基础手术指标,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8%(P<0.05)。此外,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确定观察组满意度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45%(P<0.05)。由以上研究结果分析来看,接受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其各方面指标均较为突出,从而进一步证实了综合护理干预,在腰椎骨折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腰椎骨折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全面分析患者的实际情况,明确手术操作要求,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提升护理满意度方面,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可以在强化对综合护理重要性认知的基础上,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